第八十章 二聖的微服私訪(3)(1 / 2)

加入書籤

「你是蕭家那孩子吧?兩年沒見,朕差點認不出了!」

楊堅在看到末尾的蕭瑀,這位老親家、已故梁明帝蕭巋第七子,家中老二楊廣的親妻弟,如同一名慈愛的長者,關心起了蕭瑀家庭,包括蕭瑀上次特別被恩許回鄉祭祖諸事。

當年西涼滅亡,蕭瑀等一應蕭氏皇親入朝,楊堅見過一麵,因之聰慧博學,印象特別深刻。後來兒子楊廣,專門為他幾個妻子同袍弟求職,楊堅隨之允了下來,畢竟血緣關係在這裡。但對於蕭琮等蕭皇室長者,楊堅的防範非常嚴密,像麵對陳後主陳叔寶一樣,大方給予榮華富貴,監視之間,平日也能出入院舍,可絕不允許離開長安。

西梁也好,陳國也罷,亡國沒幾年,一些原朝餘孽還活動在南方,去年的江南叛亂,就有這些人的參與。沒有將這群人完全禁足,或是處死,已是皇恩浩盪。

理工學院,畢竟是愛孫心血,加上此地研究工匠技術,而為國朝貢獻,可比國子學等一群腐儒貢獻大多了,楊堅特意和諸人多聊了會,以作鼓勵。

隨之,一眾人往裡而去。

先入目的是學舍。

學舍排列非常整齊,分列中軸線兩端,秉持著大隋建築風格,基本是一層,最高也不過兩側。這等對稱性,即便沒有前番愛孫告言,楊堅和獨孤伽羅一看,就知道是營造大興城的宇文愷手筆。

走過了十幾排房舍,聽到裡麵有士子的誦讀聲,往裡去,便是書舍!也是楊昭讓人建造的圖書館!

共分為南北書舍,兩個作為士人閱覽所用。接下來數年來,楊昭的目標,正是讓王隆、宇文愷、巢元方、王孝通等各學科負責人,於教學之外,完成各學科的製書。不僅是填充理工學院的書舍,而且還要傳遍天下。

二聖於前,帶著好奇心踏入,發現裡麵放置著一些竹簡。

「此莫不是類與崇文館的書籍安放之所?」楊堅放下竹簡,抬頭望向四麵空盪盪的多層木架,還有四周一些桌案,朗聲問道。

崇文館是大隋中央圖書館,等到隋煬帝繼位後,大建宮舍,重立宏偉的觀文殿為藏書之地。

楊昭處於二聖中間,一左一右,牽著兩人的手,聞聲抬起腦袋道:「正如皇祖父所料,此地乃書籍存放之所,普通士人們在求學之外,按照各自愛好,可交付押金,辦理借閱證而行借閱。

孫兒還想跟您和皇祖母說此事,而今紙張可大規模製造,又有印刷術改進,為了便於保存、傳播和運輸,孫兒覺得將來可用紙張代替摘錄,順帶將其中藏書拿於天下人共同閱之,並填充各地學校書舍。」

「此外,孫兒還以為,自古至今的書籍,其中內容,少有分段標準。很多時候,導致同一句話,有不同理解。這不僅是對教學不善,於朝廷與地方書令傳播與解答,都很容易誤解之情況。

比如《論語》中有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常人第一種誦讀之法,乃是從中間分開,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另一種斷句,則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還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共五種斷句,但意思卻截然不同。

若以能標準區分,那將更加規範寓意!」

這是楊昭第一次提出斷句不同導致語意不同一事,借此機會,也是希望於將來印刷成冊前,能做好修訂,讓世人在學習理解中,少走一些彎路。

他大隋嫡長孫就是這麼善良!

而且,一旦踐行之,其中工程量之大,單憑他理工學院如王隆、李百藥等十幾名儒生肯定吃不下,必然要尋崇德館、國子寺下轄諸館儒生,還有天下地方大儒的參與。但在此事上,他理工學院先發製人,完全可以行做主導!

這也是個為學院揚名的好機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NBA:開局巔峰麥迪乾拔包 洪荒:冥河老祖,求求你出血海吧 紅樓:莽夫 海彤戰胤 三界闖關記 修行從清理萬界垃圾場開始 流轉之眼 霸天刀尊 極限修仙 海洋領主:無敵魔能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