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組建新軍(1 / 2)

加入書籤

大唐兵製以折沖府為戰略單位,故此唐軍士兵也稱作府兵。唐玄宗天寶年間之前,府兵以十人為火,設火長,五十人為隊,設隊正,一百人為旅,設旅帥,兩百人為團,設校尉。

後世《歷代兵製》便盛贊大唐府兵製乃是井田製以來最好的兵製,也正是完善的大唐兵製,才支撐起龐大的盛唐帝國。

眼下李從燕率眾回到登州城開始著手整頓軍務,第一件事情便是整編兵馬,李從燕有感於大唐兵製的完備,想要結合後世的經驗,總結出一套新府兵製,其中重中之重便是要編練出一支完全脫產的軍隊,此次整編就算為將來推行新府兵製做鋪墊了。

李從燕對大唐府兵製度非常熟悉,在原府兵製度的基礎上稍加改動:一火十人,設火長一人;一隊五火、加隊正一人,共五十六人;一旅三隊、加旅帥一人,共一百六十九人;一團五旅、加校尉一人,共八百四十六人。如此各級建製不變的情況下,適當增加了人數。其餘夥夫、醫正、刺奸等,在戰事會酌情增加。

李從燕麾下有牙兵兩百人,此番整編便是以這兩百名心腹精兵為根基,再加上登州本地可堪大用的士兵,先整編出一支「標兵」來,則後再進行擴編。

其實李從燕心中最完美的兵源是農民,而不是這些當兵多年的「老兵」,更不是市井之徒。隻不過眼下李從燕手中沒有太多的實力,隻能先在本地兵馬中湊合篩選一番了。

待到將來一切步入正軌之後,李從燕計劃在登州境內實行募兵製。

募兵製和征兵製相比,耗費的軍費會大大增加,刺史府給予士兵的待遇也要大幅提升。但是募兵製也又有點,首先就是刺史府可以獲得一支脫產的職業軍隊,並且在征戰的同時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對生產活動的影響;其次招募來的士兵素質普遍要優於征兵製的兵源。

這兩點優勢,便是李從燕看中募兵製的原因。

整編計劃擬定之後,李從燕便親自起草了整編方案,命司馬李魏主抓操練,命司兵參軍徐暉在登州本地兵馬中挑選可用之兵,限期十五日完成整編,盡快展開操練。

「此番以兩百名牙兵為基礎,先行整編一團兵馬,司馬李魏兼任校尉,司兵參軍徐暉、司功參軍汪勇、司倉參軍朱明兼任旅帥,各隊正、火長由追隨牙兵選拔充任!」

「喏!」

此時李從燕深感手下人才匱乏,隻有李任、吳從漢等七人而已,刺史府的事務已經壓得眾人疲憊不堪,軍中又沒有可用之人,隻好暫時讓眾人兼任。

「人才啊!」

李從燕心中不禁感嘆能用之人太少,李任、吳從漢等人都是家將出身,在刺史府中任文職就顯得很吃力。於是李從燕經過思考之後,更傾向於讓幾人專職軍務。不過眼下刺史府各項事務千頭萬緒,李從燕無奈之餘隻能等到新軍整編完畢之後,再酌情讓幾人回歸行伍。

至於刺史府的各部參軍之職,李從燕決定各項事務步入正軌後增加人手,從登州一城四縣現有的官吏中擇優提拔,同時還要廣招賢才。

此後一段時間,在司馬李魏和司兵參軍徐暉的整頓下,兩百名牙兵最先到位,開始在登州城內的校場集結整訓。

而登州本地的兵馬也被攪動起來,十五天的時間裡,司兵參軍徐暉經過三輪選拔,從登州一城四縣挑選出五百多名可用士兵,用時三天才全部集結到登州城內校場。如此加上兩百名牙兵,一團兵力終於湊齊。

李從燕隨即一頭紮進校場內,開始親自督促這一團士兵整訓,這些支兵馬將是自己起家的本錢,自然頗為看重。

雖然登州軍備廢弛,可是自大唐以來華夏尚武之風濃厚,軍隊的操練之法非常完善,所以李從燕也沒有什麼可操心的,依照現有的操典按部就班實施就好,這些事情李任、李魏等家將都熟念於心。

隻是李從燕對於操練質量嚴抓不放,還特意命人趕製了大量的沙袋綁腿、單槓等器械,然後以後世「紅色軍隊」的嚴苛訓練為藍本,加入隊列、負重長跑、俯臥撐、野外生存等「私貨」,幾乎是壓榨一般錘煉這些士兵的體能。

同時李從燕還大力推行暗號製度,加強新軍的保密意識。在訓練之中,李從燕讓新軍士兵在進行齊步走、跑步等訓練時,要喊著「一二一」,下級將士向上級將領稟報事務要喊「報告」。將來李從燕還準備在軍中推行內務製度、設置類似於政~委的輔助軍官等等,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此外李從燕還在現有軍律的基礎上,補充了一些新的規定,例如:軍中不準賭博、不準飲酒、不準劫掠百姓、嚴格衛生條例、軍官不得體罰士兵等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鎮怪77號店 九鴉 問鼎武道 當我重生的那幾年 醫路青雲 假太監:開局撞破皇帝女兒身 沒人比我更懂禁忌 假太監:從撞見女帝開始製霸天下 蘇洛帝婧 人間最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