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年號(1 / 2)

加入書籤

大晉朝廷在內憂外患中完成了重熙皇帝的葬禮,隨著山陵大門被數不清的土石封住,一個帝王的時代正式終結。

無論榮耀還是磨難,生者的世界再與重熙皇帝無關。先帝廟號經眾臣評議為世宗,辛焯心中雖有不快,但又不想在未登基前與大臣發生摩擦,索性便忍辱默認了。

隨著重熙皇帝的葬禮結束,大晉即將迎來一位新的辛姓皇帝。朝廷重臣們來不及休息,僅隔了一天,便紛紛進入皇宮,與辛焯商量起登基的各項事宜。

早先被辛焯以先帝未入土為由,擱置的幾個備選年號,這次也必須定下來了。

皇宮偏殿內,朝廷三品以上大員聚集一堂,眾上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意。

所有人一致公認通過他們的不懈努力,已將前朝的陰霾一掃而空,大晉即將迎來新的時代。

辛焯並未讓君臣久等,在孫喜的引領下,於眾臣的朝賀聲中升座。盧丞相從恍惚中打起精神,對孫喜鞠躬道:「殿下登基在即,臣等已選定了幾個年號,需殿下今日拿個主意。禮部那邊會按殿下選好的新年號做出相應的安排,關於大典需要的禮器才能加緊操辦。」辛焯難掩臉上開心的表情,躊躇滿誌的說道:「那就請老丞相當著眾位大臣麵,把那幾個備選的年號宣讀一下吧,孤也想聽聽大家的意見。」盧丞相聽到辛焯已開始自稱為孤,知道辛焯已做好了登基的準備,於是再行了一禮,然後轉身對眾臣宣讀起幾個備選的年號。

「經朝廷各位重臣與飽學之士共同商議,已經為新朝選出三個備選年號,大家安靜聽一下三個備選年號為,崇寧,崇禎,宣統。年號之事事關國運,各位不可不慎,如果有什麼異議,當下就提出來,好讓殿下垂詢。」,盧丞相說完便站到一邊,似乎不想發表任何意見。

肖華飛在辛焯的授意下,有幸參加了這次朝會。原本商討年號這種大事與他這個武班人員無關,肖華飛也隻想帶著耳朵來走個過場。

不過當三個年號說出來後,肖華飛心裡卻感到一陣別扭。這三個年號在他曾經的記憶中可沒有一個能用的,備選的每一個年號均是末代之君所用的年號。

雖說眼前的大晉與肖華飛前世的歷史脈絡並無關聯,但這三個備選年號,聽到耳朵裡,就是顯著那麼不吉利。

盧丞相有一句話說得對,年號事關國運,這要是選了三個亡國的年號,大晉未來還能好嗎?

肖華飛的前世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不願相信一個年號就能影響大晉的風調雨順。

但親身經歷過穿越後,誰又敢不把命運這種虛無縹緲的存在當回事呢。

肖華飛抬頭看了眼周圍,那些朝廷重臣們正搖頭晃腦的品評著三個年號,不過還沒有一個人出聲反對,或是明言意屬哪一個。

辛焯端坐在椅子上,同時在心中品評著三個備選年號,以他現在的心態,對宣統這個年號尤為中意。

重熙皇帝在臨死前才欽定了辛焯為傳人,要知道在他上麵,可是曾有過兩位高一輩的長輩存在。

無論從法理與人情上,穀王與齊王,要比辛焯更加合適做大晉的皇帝陛下。

就連辛焯自己也從沒幻想過,在父王與齊王叔活著時,能有機會繼承皇位。

所以宣統二字,即應和著辛焯登基,宣布天下大統之意,又暗含穀王一脈成功上位的隱喻。

比較迎合辛焯當下的所思所想,算是辛焯另一種戰勝齊王的宣示。當然這個話不能辛焯自己說出來,還要等著大臣們表達完意見後,他再一錘定音。

辛焯在努力習慣著上位者的心態,就是凡事不能自己第一個說出來,要假裝是聽了朝臣的建議後,才做出的決定。

這樣的話,有鍋可以大家一起背,而不是有了錯處,全怪到他這個未來皇帝頭上。

肖華飛此刻很想站出來,想建議是不是再加幾個年號的備選。如果真要是從這個三個年號中選一個,做為辛焯新朝的年號,那邊關這仗打不打的,未必有現實意義了。

肖華飛曾經非常熟悉修補匠這種工作,但若是朝廷已爛到了骨頭裡,修不修補還有什麼用。

不多時群臣開始對三個年號提出了自己的議見,其中支持選崇寧二字為年號的人數最多。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我真的不想修仙 起雨 皇城諜影 與劍飛仙 偷吻 入侵[向哨] 重生之玩味人生 和仇敵穿成了兄妹文反派 給宿敵寫了封情書後 劍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