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事在人為(2 / 2)

加入書籤

先帝期年大祭才過,朱意遠不敢露出太多喜意,道:「是有兩件好事想要第一時間告知主子。」

「什麼好事。」弘書跟拉著拖鞋下床,準備洗漱。

朱意遠跟著他:「一是昨日皇上下旨給造辦處,言說主子您此次主持祭禮有功,該賞,令造辦處給咱們毓慶宮換上玻璃窗欞。」

霍,原來還能這麼整啊,還算阿瑪有良心。弘書腳步頓了一下,繼續走:"第二呢?"

「二是太醫院的吳謙太醫來稟,關於酒精的重症對照試驗已經完成,等您回來召見。」

弘書停下腳步,轉身道:「什麼時候來的?」

朱意遠答道:「兩日前。」

總算做完了,弘書吐了口氣,吩咐道:「讓他們在我下去下學後過來。」

「嘛。」

久別重逢的上書房沒有對弘書熱烈歡迎,隻有允禧一人關心他齋戒飯好不好吃。

"……"弘書道,"就跟咱們現在吃的差不多。"都是吃素能有什麼區別。

允禧有些失望:「我還以為那些和尚道士做的齋飯有所不同。」

「哦,那確實還是有些不同的。」弘書麵無表情道,「咱們現在吃素好歹還放些素油調料,齋飯也就有點鹽味。」

佛家的五葷是什麼?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菩蔥,基本把現在常用的調料一網打盡。

允禧下巴後縮:「咦~」

拍拍弘書的肩膀,剛準備說聲辛苦,反應過來弘書去祭奠的是他爹……默默收回手。

下學後,弘書回到毓慶宮,吳謙等人已經在等著,看到他神情都非常激動。

「六阿哥,您看看,您看看,酒精真是了不得啊!」吳謙抖著實驗記錄給弘書。

弘書拿過來逐頁翻看,時不時就滿意的點頭,不是為酒精的效果,這是他早就知道的事情,而是為這些人寫的試驗報告,雖然才跟他學過一回,報告卻也寫的有模有樣。

「不錯,你們做的很好,辛苦了。」弘書道,「有了這兩組試驗報告,想來酒精的推行會順利不少。"

吳謙等人擊掌而慶,然後厚著臉皮道:「六阿哥,您上次給的酒精都用完了,不知道您這裡還有沒有,臣願意出錢買。」

弘書無語:"……我昨兒才回來,哪有時間做,之前的也不剩下多少,我的實驗室還不夠用呢。"

吳謙等人很失望,他們還想著拿酒精回去自己做別的試驗呢,這次試驗因為是六阿哥召集的,所以大家同心協力。但大家即為同僚,誰又能沒點小心思呢,酒精的功勞是六阿哥的不容置疑,他們買酒精,隻是希望能研究出新的治病方子來,功勞不功勞的再說,他們就想在同僚裡獨占一回鰲頭。

「好了。」弘書看不過他們那渴望的表情,「等我上報給皇阿瑪,開始大規模製備,你們想要多少有多少。」

做實驗嘛,能用多少呢。

「那可說好了啊,六阿哥,到時候一定要賣給我。」

「對對,您可不能反悔,到時候又說不夠了不賣。」

「六阿哥,您看咱們都這麼熟了,到時候能不能給個內部價?」

到時候到時候……弘書感覺自己被幾千隻鴨子圍著,誰說男人話不多的?!

歷經乾辛萬苦將太醫們請走』,弘書煩惱的揉揉額頭,這還是酒精,能大規模製備,以後自己要是再搞出些以目前技術不能大規模製備的,會不會被這幫人煩死?

腦補的弘書打了個冷顫,第一次感到害怕。

養心殿,胤看到兒子有些無奈:「才回來,你就不能消停些?」

他私庫那點銀子能保住多久?

弘書道:「您確定要我消停?友情提示,兒臣手裡這……」他晃了晃手中厚厚一疊資料,「……可是跟牛痘差不多的好東西。」

兒子雖然頑皮了些,卻從沒說過大話,胤模選擇性遺忘【包悠青史留名】,立刻嚴肅道:"呈上來。"

蘇培盛越發人精,這時候根本不上前討嫌,任由六阿哥自己將東西呈上去,自己默默往遠處挪了幾步。

「酒精?」胤扌莫看到這個名字就有些不好的預感,繼續看下去,很好,證實了他的預感。

將所有資料看完,胤嘆道:「確實是好東西。」然後輕瞪弘書,」但你也是真會給朕出難題。"

「你就不能做些不費錢糧的東西?」

「不費錢糧就能做出的好東西?」弘書好生驚詫,「皇阿瑪您怎麼也發起白日夢來了?」

胤禧麵無表情地握住手中的一厚疊資料,「梆」地敲在弘書頭上。

弘書像偷偷冒頭的地鼠被敲回去一樣,抱著腦袋蹲下嗷嗷叫:"皇阿瑪,下手沒必要這麼狠吧。」

「哼,不狠你不長記性。」胤著臉道,「什麼話都敢說。」

弘書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撤撤嘴,然後放下手,就著蹲著的姿勢抱住胤模的腿:「那這不是隻有咱們父子倆嘛,私下說說話都不行了。"

胤用腿踢了踢他:「放開。」

「不放。」弘書耍無賴,「您這腿我又不是沒抱過,怎麼以前能抱現在就不能了啊?」

胤十分想再敲他一下:「幾歲了,還要無賴。」

「四歲零四個月。」弘書恬不知恥地道。

胤無語,你乾的這哪一件事像是四歲能乾的出來的?

「起來,說說這個酒精。」胤模隻能拿出說正經事大法,「你這裡說能用穀類、薯類、玉米、高梁和野生植物果實釀造。」

「這個薯類有哪些?」

說起正事,弘書就不好再要無賴了,站起身道:「馬鈴薯、白薯、紅薯、芋頭及山藥等根莖類作物都能稱為薯類。」

胤模點點頭,皺眉道:「朕沒記錯的話,你說的這個馬鈴薯、紅薯和玉米都是番外傳進來的吧?如今國內種植麵積好像並不多。」

"是。"弘書是有查過這一時期的資料的,因為這些從國外才傳進來不久的作物不能作為稅收上繳,且畝產量也沒有後世那麼驚人,所以大清官方對這些外來作物並沒有強行推廣,種植麵積也沒有進行統計,「這幾樣如今在南方種植的較多,北方也有百姓種,但比較少。」

畢竟沒有官方的推廣,隻靠民間交流。

胤點點頭:「若是能用這些番物來做酒精當然最好,朕隻怕,這酒精麵世以後,番物價漲,百姓紛紛去種番物,不種穀麥了。」

「這幾年連年天災,前線又頗多耗費,朝廷至收上來的稅糧本就捉襟見肘,若百姓再棄穀麥不種天下恐要動盪。"

弘書道:「皇阿瑪有沒有想過,適當推廣這些番物,也將其作為稅糧的一種征收呢?兒臣翻閱典籍,發現這些番物在海外的產量頗高,許多國家都是靠著它們養育小民。雖然傳進咱們這裡之後,畝產表現不大亮眼,但那應該是因為還不適應,等種過幾代之後,它們適應了咱們的土地,相信產量還會更高。況且它們現在的產量其實也並不算低,最起碼是高於穀麥類的。"

「你說的這些朕也有了解過。」胤祁並不是空談國事的人,「你既然知道它們在海外的情況,就應該知道一它們不能代替穀麥作為主食,二它們病害太多,很容易絕收,可以在災年應急讓小民吃一時,卻不能讓小民吃一世。"

「小民是愚昧的,他們不會懂什麼是為他們好,若將這些番物添做稅糧,他們隻會看見這些作物的高產量,蜂擁而上,棄穀麥擇番物,介時隻需一場病害,天下完矣。』

弘書知道阿瑪說的是對的,這不是瞎擔心,而是確實發生過的。後世的愛爾蘭就是,全民種土豆,卻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晚疫病''''中絕收,當時餓死人數高達一百多萬人。

「兒臣明白您所擔心的。」弘書道,「但我們也不必完全一刀切將其革除在外,可以想法子來逼製這種情況的發生,譬如可以規定小民所交稅糧隻能有兩成用番物,其餘八成還是上繳穀麥。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召集天下善種地的老農,對這些番物進行選育改良,令它們更加適應咱們的土地,病害更少、產量更高。"

「我們不能看見困難就隻想著放棄,事在人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三角形是最穩固的結構 刀劍行歌 深海求生:我能看到彈幕提示 貧家子的科舉路 甜寵文裡的反派女配 心軟 孕媽靠無限物資生存 雪夜酩酊 穿成年代文女主的嬌氣繼妹 三國:無限極品大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