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洛城戰果傳回國(1 / 2)

加入書籤

從長平之戰開始第604章洛城戰果傳回國一日的時間,秦軍重新完成了集結,並在河雍城稍作休整之後,便浩浩盪盪地殺向了趙國上黨郡的大門——軹城。

而隨著秦軍抵達軹城城外十裡,洛城大戰的結果也終於送到了各國王上的手中。

最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距離戰場最近、軍隊最先離開的韓之國了。

當然,也因為離開得最早,韓之國的上將軍能帶回來的消息實際上很是有限,隻是知道聯軍在韓軍撤離之後,便在秦軍的進攻中分崩離析了,至於各國損失的情況,卻是全然不知的。

但隻要知道秦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對於韓王而言,便已是足夠了。

至於其他國家損失的情況,甚至韓王還不希望他們損失過重,尤其是趙國。原因很簡單,一強獨霸的局麵不是韓之國所願意看到的,兩強相爭的局麵才是對於韓之國最為合適的生態。

今次的洛城之戰,便是明證。

隻有在兩強相持不定的情況下,他這樣的弱國,才有價值,才有可能從強國的身上硬生生地咬下一塊肉來。

當即,沒有絲毫的停留,韓王在獲悉了秦軍已經擊潰了聯軍的第一時間,就派出了使者,前往秦國鹹陽,索要秦國許諾的三分之一的周王畿之地。

其貪婪之相,簡直不堪入目。

隻是,韓王顯然是忘記了,自身的強大才是一切的基礎。

秦國既然能給你一塊肉,他也自然隨時能把肉給收回去。而經過這一場洛城之戰後,不論是秦國,還是趙國,都會意識到,兩家的決戰還不到時候。

即便是秦軍在之後的河內之戰中占據了絕大的優勢,甚至是收復了整個河內郡,秦國依舊會在意周王畿的這三分之一的土地。

冥冥之中,秦國和趙國雙方都會找到那份默契。

什麼默契?

兩強相爭也就罷了,絕不允許有第三強的加入。

如果沒有特殊的足以改寫歷史的事件發生,秦趙一旦發現哪個國家有想要成為第三強國的企圖和可能,兩國會迅速地聯合在一起,共同遏製住這一趨勢。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韓之國這類的跳梁小醜。

當然了,像韓之國這樣的,倒是算不上是遏製第三強國的出現,頂多算是把那些可惡的蒼蠅給驅趕掉而已。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現在的秦國,仍舊致力於收復河內郡,徹底打通秦軍東出的通道,並重新掌握秦趙之戰的主動權呢!

在這個主要矛盾的加持之下,秦國當然會履行對韓之國的承諾。別說是三分之一的周王畿之地,就算是二分之一,甚至是全部,秦王也會毫不猶豫地給了。

甚至,秦國還巴不得多給些呢!

無他,在其他國家的手中或許還得想想辦法,在韓之國手中,那跟在自己手中有什麼區別?無非就是寄存幾年罷了。

而且如今的周王畿民生凋敝,絕大部分的百姓都逃荒到了趙國去,明年的百業凋零、田畝荒蕪幾乎是必然的。

這樣的情況下,把三分之一的土地交給韓之國,讓韓之國的人口充實一下,等過幾年,地盤殷實之後,秦國再出兵收回來,這買賣太劃算了!

隻可惜,韓王顯然沒有那麼長遠的眼光,眼睛盯著那一畝三分地,心中的飢渴感簡直溢於言表。沒辦法,這些年,韓之國光顧著割地賠款了,啥時候見過回頭的地盤啊!

雖然隻有區區的十數城,但對於韓王而言,這簡直比自己繼承韓王還要開心!

韓之國的使者,幾乎是連夜就安排妥當出發鹹陽的,而就在此時,趙、秦兩國的王上也分別收到了來自戰場上的飛鴿傳書。

隻是不同的是,兩

人麵對著幾乎同樣的戰報,心情確實截然不同的。

秦王自然是歡喜異常的!

自從長平一戰之後,秦軍已經很久沒有這樣酣暢淋漓的勝利了。

雖然在最後的結果中有一絲絲的不完美,王齕在軍報中已經向秦王請罪。但在秦王看來,這根本不存在什麼問題。

戰役的首要目標自然是奪取周王畿之地,打通秦軍東出的道路。

這個目標,顯然被完美地達成了。

第二目標,便是殺傷聯軍,進而重新梳理秦軍的威名。

這個目標,隨著楚國大軍的被全殲,魏國大軍被殲滅大半,近十萬大軍的灰飛煙滅,足以展現出秦軍的戰力了。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秦軍的損失甚至不到萬人!

要知道,即便韓軍的突然撤離,給聯軍帶來了極大的打擊,秦軍也的確有著極大的優勢,但對麵的聯軍可依舊有著不弱於秦軍的七萬趙卒,而其總兵力,即便減去韓軍的數量,也並不比秦軍少。

秦軍實際上唯一的優勢,就是一股氣而已!

但就是憑著這一股子的氣勢,王齕就是打出了近乎完美的戰績。

如果這還不算勝利,還不用算成功,秦王都不知道要怎樣才算成功了。

當然,如果硬要說這場戰鬥中有什麼瑕疵的話,那一定是趙軍。

的確,趙軍的全身而退著實讓秦王也有些皺眉。

不過,在軍報之中,王齕依舊把趙軍逃走的過錯攬到了自己的身上。

甚至王齕還將其中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一是自己將圍殲的重點放在了魏軍的身上,導致追擊趙軍的兵力不足,無力分兵追擊;二是自己臨時調離了兩萬騎兵,這才導致了追擊趙軍的力量進一步不足,這才致使趙軍逃出包圍圈。

但秦王是何許人等,幾乎在一瞬之間就知道王齕是在為他手下的蒙驁攬責任。

且不說圍殲的重點本就是該在多為步兵的魏軍身上,就算是王齕臨時調離了兩萬騎兵,蒙驁的手中依舊有著足足五萬多大軍,麵對趙軍三兩萬騎兵,還是有著絕對的優勢的,再不濟也給拖住才對。

顯然,在最後的對戰過程中,蒙驁被廉頗狠狠地壓製住了。

這也才是趙軍得以全身而退的最主意的原因。

不過,仔細看看蒙驁的追擊過程,除了在最後的騎兵對戰階段吃了虧之外,其他階段的選擇都表露出他作為一個大將的當斷則斷,尤其是最後的汲水前的勒馬停戰,更是將其以大局為重的特製表現得淋漓盡致。

即便是身在後方,秦王也能感受到下達放棄追擊命令時,蒙驁的心中是有多麼的不甘與忐忑。

自然,從王齕的字裡行間,秦王也充分地感受到了王齕對這個後起之秀的愛護。

而這樣的一個有著大局觀、隻是略帶青澀的「蒙驁」,也正是如今的秦軍乃至秦國朝堂所需要的。

秦王當然不會怪罪王齕和蒙驁中的任何一個人。

更何況,趙軍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洛城,趙國丟得起,那軹城呢?軹城可以丟,那野王城呢?

要知道,一旦野王城失陷,自己的秦軍就可以從東、南兩麵對上黨地區形成壓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惡仙 開局獎勵射門必進,我成世界球王 我在豪門的爽文日常 全星際唯一雙精神體 今天男二上位了嗎?[快穿] 國師帶著皇帝的小金庫一起穿了 炮灰攻他懷了攻三的崽 盜版boss重歸無限遊戲後 獵手本能[娛樂圈] 我的白給老婆竟是諸天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