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廉頗歸朝信陵至(1 / 2)

加入書籤

從長平之戰開始第628章廉頗歸朝信陵至盡管心存疑慮,但事已至此,信陵君也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默默點點頭,信陵君說道:「既如此,微臣便為大魏往那邯鄲走一遭。」

「如此甚好!」魏王當即大喜過望道。

當然了,信陵君之所以如此痛快地答應,實際上也有著自己的小九九——能換到那是最好,即便不能換地,也絕不能讓趙國對自己產生任何的憤怒。

這是底線,也是信陵君答應魏王請求的最根本的原因。

他知道,若是自己不去,換了其他的人去,恐怕不僅是地換不到,甚至還會遭到趙國的憤怒。

如今的魏國可再經不起折騰了。

當即,拜別了魏王,信陵君便回府準備而去。

其實也沒有什麼好準備的,簡單交代老管家不必再收集糧草之後,信陵君便帶著數百人以及魏王命人備下的禮物,持節向著邯鄲出發。

為了盡可能地做到有備無患,信陵君更是派出了不少的探子,打聽邯鄲如今的情形。

在聽到廉頗已經奉命回返邯鄲之時,信陵君心中的把握頓時多了兩分。

廉頗將軍,顯然是信陵君在趙國朝堂中最為要好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幾番的配合作戰更是讓兩人相互知之甚深。

當即,還在路途之上的信陵君便將這邯鄲之行的第一站,放到了廉頗將軍的府上。

當然了,廉頗將軍的回歸,在趙國朝堂而言倒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畢竟大戰已經基本結束,前線除了廉頗這個上黨諸軍的統帥之外,還有帶著十餘萬精銳的李牧在。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雖然李牧肯定是會服從廉頗的調派的,但問題是李牧手底下的將軍們未必會聽從廉頗將軍手底下將軍們的命令啊!

這也是李牧將部隊死死鎖在洛城之中的原因,怕的就是兩隻大軍之間產生什麼齟齬。

而隨著秦國細作發來消息,王齕大軍終至函穀關,戰鬥徹底算是告一段落,趙括的王命也隨即抵達前線。

廉頗班師,而李牧則留駐周王畿之地,鞏固其防禦體係。

因為大戰已經持續了數月之久,眼看就要入冬,故此隨廉頗一起班師的還有周騏、孫崮等說率領的近一十八萬大軍。

是的,趙括隻給李牧留下了區區九萬兵馬。

看起來這就萬兵馬還是挺多的,但你要知道秦國在宜陽還留著五萬大軍呢!

而李牧的這就萬兵馬,所要控製的勢力範圍,可是上黨加周王畿之地,足足近兩個郡的地盤啊。甚至就這樣,這七萬兵馬還有三萬多是上黨郡的屯田兵。

換言之,在周王畿之地上,趙國駐守的兵力不會超過六萬。

可以說,在局部的兵力和戰力上,趙國幾乎隻是與秦軍相持平而已。

說實話,就這樣的安排,不僅李牧沒看懂,就連廉頗也是皺起了眉頭。

在他們的心目中,光是周王畿之地,就該駐守至少八萬大軍,以完成對秦軍的戰力壓製,而在後方的上黨郡,也至少要留下七八萬大軍的預備隊。畢竟秦軍隨時有可能卷土重來。周王畿的位置太過重要,必須又足夠的部隊進行堅守和支援。

不過,出於對趙括的信任,兩人也是毫不猶豫地遵命辦事。

其實,趙括的想法也很簡單,六萬兵力足夠壓製住在角落裡瑟瑟發抖的秦軍了,而秦軍如今迫切要解決的是其國內兵力布置的問題。

至少在短時間內,很難再興起什麼風浪。即便是秦軍一反常態地突然增兵,搞什麼突然襲擊,六萬大軍也足夠守住洛城一段時間了。

而六萬大軍,這樣隻有微弱優勢的兵力,反而更不容易刺激道如今已經有些敏感的秦軍。要是兵力太多,反而會給駐守在宜陽城中的秦軍太大的壓力。

重壓之下,秦軍及有可能違背戰場的規則,強行在冬日繼續增兵宜陽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顯然,六萬是個不錯的數字,也是個恰好的數字。

就這樣,原本熱鬧非凡的周王畿之地,隨著秦趙兩軍的撤離,再度陷入了寧靜之中,而李牧在洛城之中努力善著後,而邯鄲城中卻是徹底的熱鬧了起來。

因為與秦之一戰,實際上大軍並沒有發揮什麼太多的作用,更多的還是計策的勝利,沒有俘虜、沒有屍首,自然也就沒有什麼獻俘儀式。

至於草原上的滅國一戰,一來是打胡人,根本上不得什麼台麵,二來作為主將的李牧還在洛城,當然也沒法搞什麼獻俘儀式。

因此,歸國的大軍按照趙括的命令,在沿途就已經開始陸續解散歸家。

等到了邯鄲城外,廉頗所帶的大軍已經隻剩下了區區的幾萬人馬而已,將這些部隊都拉到了城外的軍營之後,廉頗這才帶著百十個親兵回邯鄲述職。

可即便如此,廉頗依舊受到了來自邯鄲百姓的夾道歡迎。

顯然,邯鄲的百姓還沒有適應勝利的習慣,即便自從趙括出山以來,趙國已經贏下過太多次的戰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惡仙 開局獎勵射門必進,我成世界球王 我在豪門的爽文日常 全星際唯一雙精神體 今天男二上位了嗎?[快穿] 國師帶著皇帝的小金庫一起穿了 炮灰攻他懷了攻三的崽 盜版boss重歸無限遊戲後 獵手本能[娛樂圈] 我的白給老婆竟是諸天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