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介紹(2 / 2)

加入書籤

《山海經》說「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濕山,水東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國山。」

「西北海之外」,這就是不周山的地理坐標。哪裡是西北海?往西北方向找,蘇武牧羊的貝加爾湖古時稱「北海」,不像。青海湖的地理環境又和下麵的地理描述不一致,也不像。西北好像沒有這樣的大海了。其實古人未必把自己局限在中國版圖之內。在史前時代,印度洋就已經有了遠洋航行的記錄。更多的考古發現進一步證實了人類早在史前時代就利用「海洋季風」航行在印度洋上。因此,古人把印度洋稱之西海、西北海完全是可能的。

「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這是不周山的地理形狀。在「西北海(即印度洋)之外」的東非有合不起來的山,這就是東非大裂穀。它從贊比亞河口北延至紅海南端,大致南北走向,綿延4500公裡以上。它在東非高原上切出深逾千米的狹長穀地。「不合」的東非裂穀群山綿延,大裂穀的北端是約旦河穀,大裂穀北端的赫爾蒙山是敘利亞境內的最高山脈,它也有一條近68公裡的裂穀。

在公元前16世紀至8世紀,統治赫爾蒙山所在地的是赫梯人,這是一個最早使用鐵器的民族。他們和埃及反復爭奪敘利亞的統治權,因而赫爾蒙山的地理環境地理形狀等知識的傳播就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更何況,赫爾蒙山腳下的約旦河,就是一條「寒暑之水」。它的水量隨著季節的不同而有極大的變化,低的時候水量隻有每秒60立方米,高的時候要達每秒1760立方米,兩者相差近30倍。把水量的變化稱之為「寒暑」,可見古人的智慧。

「水西有濕山,水東有幕山」,約旦河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年降雨量為760-1270毫米,氣候溫潤潮濕,堪稱「濕山」。而約旦河東麵是典型的沙漠氣候,年降雨量不到130毫米,乾旱少雨的氣候使居住在那裡的民族經常發生用水的糾紛,所以我們的祖先把它稱之為「幕(漠)山」。

由此可見,赫爾蒙山的地理坐標、地理形狀和地理環境與不周山完全一致。詩人毛zhuxi不會想到,失敗了的英雄共工,居然會到4萬裡外的不周山去撞得「天柱折,地維絕」。

其他山脈

山西省長子縣的西山相傳就是不周山,而精衛填海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裡。

傳說寧夏和甘肅境內的六盤山為不周之山的殘骸。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團寵五歲半:皇太女在綜藝炸翻了 重生之嫡長公主威武 鬥破:從毒體爆發開始 誘梨 重回九零搞事業 丫鬟之逆襲記 鬥破:綁定係統後女王她妹颯爆了 苟在東宮漲天賦,發現太子女兒身 我在古代種田養娃 德魯伊的鄉村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