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 發生了甚麼(1 / 2)

加入書籤

戰爭,從來都該是不得已情況下最後的解決問題手段,就如《孫子兵法》所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問題在於,明白這些,又能夠堅定執行的,少之又少。

古今中外的反例倒是多不勝數。

比如清朝,乾隆放棄懷柔,決定以武力解決大小金川之亂,本以為憑借上國之力手到擒來,沒想到小小一片土司之地,讓大清深陷三十年,拖死了一堆重臣名將,耗費白銀超過七千萬兩。

還有幾百年後,某個全球第一大國,更是一次又一次地往自以為能打得起的區域戰爭裡跳。

相比起來,朱塬知道最堅定執行《孫子兵法》中一係列攻伐準則的,恰好就是朱元章。

開局低配到不能再低的老朱能夠短短十幾年時間問鼎天下,以他隻要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就絕不輕起戰端的用兵準則密不可分。

每臨大戰,老朱從不介意暫時與其他對手曲意交好,也從不放棄哪怕最後一絲的招降機會,就像平江鎖城,明明已經擁有絕對優勢,老朱還是耐心地等了大半年,隻希望張士誠能主動屈服。

這一切,都最大程度避免了無謂的實力損耗。

雖然這讓讀史之人很不爽,因為經常會看到老朱之前還在與人稱兄道弟,轉眼就打做一團,不夠磊落。或者又讀到這個降而復叛了,那個叛而復降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一刀砍了多乾淨。但,如果老朱是這樣的一個莽夫,不玩『虛』的,動輒開打,別說十幾年,幾十年都不一定能夠統一天下,同時還可能讓自身越打越弱。

朱塬主動請命來到東南,開辟海上糧道,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

其中一個,就是盤踞臨海島嶼的諸多海寇。

這些海寇來源非常復雜,有元末活不下去的瀕海百姓,有張士誠舊部,有方國珍舊部,也有逃散的元廷舊部,甚至還有亦良亦匪偶爾見到機會就做幾票的海上漁民。

如果不處理掉海寇的問題,將來無疑會對海上糧道形成很大困擾。

那麼,怎麼辦?

挨個地剿過去?

不可能。

首先,大明沿海究竟有多少島嶼,根本就數不清。而且,別看大部分島嶼都在瀕海百裡以內,但,這可不是擁有機動船隻的幾百年後,幾十公裡距離一兩個小時轉眼能到。

風帆時代,哪怕隻是三五十裡的距離,海上可能就要走一天。

而且,成千上萬個海島,海寇隨便找一個窩在裡麵,官軍找一年都不一定找到。甚至,哪怕幸運地找到了,海寇或者駕船逃離,或者鑽入島上密林,想要剿滅也難上加難。

因此,朱塬與大家討論之後,采用了記憶中王陽明江西剿匪的一些經驗,又結合實際,做出了一整套方桉。

最核心兩個字,還是『攻心』。

首先讓華高帶來的海軍艦隊四方巡弋,遇到海寇就順帶剿滅,示之以威。

然後,廣發告示。

不隻是要求各方海寇限期投誠,可得罪責減免。長達一千多字的告示上還鼓勵沿海漁民向官方提供海寇線索,明定賞格。同時又許諾群寇隻要殺死頭領自首,不僅可以免罪,同樣也有重賞。若是一群海盜將另一群海盜剿滅,拿戰績來投誠,不僅免罪有賞,還能夠編入官軍,獲得官職。

類似種種。

朱塬相信,隻要這份告示逐漸傳開,哪怕沿海眾寇不來投誠,也必定會造成一種人心惶惶的狀態。

這就讓朱塬的目的基本達成。

無論眾寇是主動投誠,還是遠逃海外,又或者從此收手隱匿為民,都會大幅降低沿海寇患。

接下來就是小火慢燉。

通過加強海軍,開拓海洋,不斷改善瀕海百姓的生活,一步步徹底根除海寇的生存空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我在大學食堂當大廚 生活係廚神 氣死相親對象,當大叔媳婦繼承他的財產 神醫小仙農 傻了吧,爺不當人了![無限] 畫中的薛定諤 夫人莫動手 騙了紈絝世子後 帝師成親後崩人設了 我用冰咆哮,席卷靈氣復蘇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