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度田(1 / 2)

加入書籤

度田這個事情,其實還是挺有意思的。

劉備知曉很多人對劉秀的評價始終都是度田失敗、差點被趕下皇位之類的,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劉秀的度田不能算失敗,應該說是皇權和地方勢力經過新莽末年的戰亂之後,重新達成了某種平衡狀態。

但是度田也沒有完全成功,劉秀沒有徹底解決問題,隻是連消帶打,用政治手段和軍事手段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從而讓問題的爆發延後了。

劉秀的度田並非不努力,劉秀並非看不到土地高度集中帶來的問題,所以在建立東漢王朝初期,由河北豪強、南陽豪強的支持而成就帝業的劉秀沒有對豪強下手。

他耐心的在漫長的時間裡退勛貴、建尚書台、復興太學、扶持左氏春秋學派、廢除郡國兵,一步一步彰顯皇權,削減勛貴、地方權力,以實現集權的目標。

一直到他登基稱帝之後的第十五年,他坐穩了皇位,安定了天下,鞏固了權力之後,才懷著必勝之心對豪強、權貴翻臉,實施了度田政策。

地方官員一開始和地方豪強勢力勾結,對他的要求虛與委蛇,他就下狠手誅殺十幾個郡守,狠狠殺了一批官員,以此逼迫官員對豪強地主下手。

地方官員被劉秀殺怕了,不得已而執行命令,對豪強地主下手,引起豪強地主的強烈反彈,舉兵反抗度田政策。

但是在中央,劉秀通過尚書台實現集權,在地方,通過廢除郡國兵實現強乾弱枝,於是地方郡國的反抗勢力大大衰減,並不能真正威脅劉秀的統治。

成年天子稀少,少年乃至於幼年天子甚多,宦官、外戚、士人的政治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把好好一個中央集權的局麵折騰的搖搖欲墜。

可以想象的是,在皇權和地方勢力互相殺戮互相對抗的過程中,劉秀和地方勢力彼此發現他們達成了某種平衡,且雙方都不願以繼續殺戮下去以免釀成更大規模的社會動亂,於是大家互相妥協。

這個平衡被打破的時間點應該是在東漢中後期,以漢羌戰爭為代表的多年對內對外戰爭使得東漢中央的力量被極大地消耗,被戰爭消耗的十分痛苦。

所以當他提出要通過度田來解決問題的時候,劉備並不感到奇怪,甚至與劉備同樣認為度田的確是東漢帝國自我救贖的一條明路。

劉備開口道:「沒有一絲一毫成功可能的事情,沒有必要去做,留存有用之身以待時局變化,才是明智的選擇。」

「老師,度田之策當然是個好政策,但是對於現在的大漢來說,度田之策真的有意義嗎?亦或者說,現在執行度田之策對於大漢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東漢帝國建立的動機不是求革新,而是求復原,所以根本沒有必要殺得你死我活。

盧植看著劉備問道:「玄德,你說,至少在此時?」

「所以,老師,至少在此時,我絕不支持您以任何方式推行度田之策。」

劉秀要通過度田達成中央和地方相互之間的妥協,使得東漢王朝的格局不會朝著快速崩潰的方向發展。

劉備點頭道:「弟子隻是覺得現在並不是執行這個策略的時候。」

「此時?」

「倒也不是什麼都懂,隻是弟子也知道此一時,彼一時,當年行得通的策略,現在,未必可行。」

不過東漢時期的社會狀況和西漢武帝時期的社會狀況是完全不同的,漢武帝可以強化大一統中央集權到了某種極致的程度,對任何人都不假辭色,劉秀卻沒有這樣的基礎。

平衡被打破之後,東漢帝國的精英們想要苦心維持的繁榮假象也開始出現了崩潰的跡象,帝國從底層的農民開始崩塌,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於是這個平衡也很好的維持住了。

東漢帝國是西漢帝國的延續,東漢帝國的建立並不是在一片廢墟之上建立起新的統治,而是一群舊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們努力恢復舊有秩序的戰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從都市到宇宙最強 收著點,我這是正經遊戲 修仙:三千大造化 大小姐,你是我未來的老婆 翻雲 我在修仙界萬古長青 美漫世界黎明軌跡 無限囤貨:帶著億萬物資進末世 修仙女配一路跑偏 我在修仙界斬妖烹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