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帝王之道,順我者昌【求收藏追讀】(1 / 2)

加入書籤

「商君變法之初,我秦國偏居一隅,想要東出發展,何其艱難?」

「外有強敵環伺,內有國政憂患,變法是我秦國唯一的出路!」

「我秦國因變法而強盛,奮六世之餘烈,到了我父皇這一代才統一六國!」

「數百年間,我老秦人鼎盛時期,將近千萬人口,到現在還剩幾何?」

「苦難我老秦人受,磨難我老秦人抗,從無怨言!」

「六國一統,老秦人本該安居樂業,得享太平。」

「然則,六國餘孽賊心不死,復辟勢力暗流湧動,若我秦國還不思變,難道要讓老秦人的心血付之東流嗎?」

寬闊的大殿,靜如幽穀,趙昊的聲音持續地回盪著。

帝國老臣,皇子王孫,博士宮眾博士,包括嬴政、王賁、蒙毅等人,都靜靜地的聽著,沒有誰想打斷趙昊。

李斯也同樣默然不語。

「商君變法是為了秦國強盛,不被六國吞並,可商君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想象不到我秦國百餘年就覆滅了六國,那商君之法還適用現在的秦國嗎?」

「商君變法之前,秦國是諸侯之國,六國也是諸侯之國,可如今的大秦呢?一統之國!」

「我父皇統一六國,功蓋三皇五帝,稱始皇帝,治理的是一統之國,而不是諸侯之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華夏三千年的朝代興衰,後人學會了總結,才有了如今的璀璨文明!」

「可若抱著前人的治國理念,一昧尊崇,何其愚蠢!商君之變法,從何而來?慎到!韓非之法,從何而來?百家大成!」

「今我秦國開三千年以來,從未有過的新政,為何不總結?」

李斯冷冷一笑:「華夏三千年,多行王道,那以公子昊的意思,是打算總結王道治國經驗,改變我秦國國策了?」

王賁聞言,當即站出來嗤笑道:「真是愚蠢至極,牛頭不對馬嘴!」

「是啊,我早就說過,公子昊得了失心瘋,盡說胡話!」

「本來就是嘛,這總結還不如不總結!」

「公子昊,你說了半天,能說點有用的嗎?既然你知道我老秦人的艱辛,就不要在這裡胡言亂語了!」

麵對帝國老臣們的嬉笑怒罵,趙昊麵無表情,扭頭看向王賁,冷冷地道:「通武侯之前說,我秦國有《商君書》,那敢問通武侯,商君是哪國人?

匯編《韓非子》的韓非,是哪國人?

撰寫《尉繚子》的尉繚,又是哪國人?

就那《呂氏春秋》,也是衛國商人匯集百家典籍而成的大典,可有一本是我老秦人編撰的?」

「不思反省,隻顧所得,一葉遮目,不見泰山,誰更愚蠢?!」

「你」

王賁被訓斥的啞口無言,想要反駁,卻找不到依據。

因為趙昊說的是事實,還真沒一本是老秦人編撰的。

「我秦國強盛的原因,是吸引了六國之才,六國的先進文化,早於我秦國的發展,這是不爭的事實!」

「再說容與不容的問題,何為容?兼存也!並存也!」

言罷,趙昊抬頭看向李斯:「任何大道,不是不能容,是取舍的問題,一家獨大,不是大道!」

「照公子昊這般說法,何謂大道?」李斯橫眉冷對道。

「別急,且聽我說完。」

趙昊抬手示意了一下,接著道:「在談大道之前,先說說我們熟悉的孔孟之道,大家都清楚,孔孟之道不適用於亂世治國,因為沒有武力去捍衛自己的國家,空有仁德是沒用的。」

「畢竟,孔孟之道抵不過我大秦百萬雄兵。」

「哈哈哈!」

帝國老臣,皇子王孫們哄笑一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諸界末日黑心企業 這可是國產氪金手遊 這個神靈毫無威嚴 柯南之我真是被迫的 初戀大佬軟又甜 領主凶猛 寒門之士[科舉] 大明:家祖朱重八 木葉仙神眾 聽說第一佛子想和我談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