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拆家還是做善事(2 / 2)

加入書籤

像是水、旱、蟲、蝗、冰雹、地震、風災、霜雪災、疫災等自然災害都會造成農業歉收和隨之而來的飢餓死亡。

遠的不講,就說京城汴梁附近,北宋期間共有乾旱162次、雨澇81次、寒冷也有45次之多。平均下來,一年就有一到兩次的大災,小災更是無數。

有錢人擁有著抵抗災害的能力,大不了就勒緊些月要帶過日子。可對於普通的百姓而言,一旦天災出現,他們往往就會傾家盪產,接下來就是為了活命而四處遊走,成為了流民的主力。

這樣的流民,一個弄不好,一旦被有心人利用,那便會成為滔天之勢,繼而變成了滔天之禍事。

所以宋朝曾有過規定,那就是地方政府有安置流民的義務,但很可惜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當流民的數量太多,地方官府傾盡全力也不足以應對問題的時候,他們所做的隻剩一件事情,那就是驅趕。

即把這些流民從自已的眼皮子底下轟走,趕去其它的地方,所謂眼不見為淨就是這個道理了。

像是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初衷之一就是貸款給農民,增加他們防壓抗災的能力。

蘇石可不會去搞什麼變法,這就等於是要與多數即得利益者為敵,那樣的話,一個不小心就會站在風口浪尖上,被人給吞沒了。

如今的蘇石想的就是如何的立足,如何的保護好爹娘,如何讓他們可以堂堂正正的站出來,被所有人接受。至於其它的為民大事,還是讓那些不怕死的人去做吧。

當然,大事蘇石不會去做,像是施粥這樣的善事他卻不介意做一些。這不僅能打響自已的名氣,更重要的可以得到更多的信仰點,這才是他的最終目的所致。

一旦茶磚和燒刀子開始大賣的話,可想而知每天需要多少的信仰點。僅是山後王莊的那四百餘點怎麼能夠,蘇石需要更多,或是說越多越好,他也很想看看,係統中那些未點亮的兌換頁麵裡麵到底還有什麼好東西。

一邊與周全聊著天,一邊就出了內城,出了南熏門,然後按著周全的指點,並沒有在繼續向南,而是折了一個方向向西而去。

「少爺,流民的數量太多了,如果一旦他們堵在城門的話,怕是誰也通過不了,這官府才下了命令,讓他們不能在距離城門五裡內駐紮,我們想我見到他們,就需要向西多走些路。」

聽著這個回答,蘇石點了點頭。他說怎麼來汴梁的時候,沒有看到流民聚集呢,感情還有這樣的命令呀。

就這樣,又向西走了五裡之地,已然可以看到一些穿著襤褸的流民的身影。

相比起之前山後王莊的那些人,這些流民的情況比之強不到哪裡去。便是蘇石目光所及之處,還可以看到正有身穿皂衣的衙役,正抬著屍體向不遠處的驢車上送去。

不用說,這都是救災不及時,而被餓死的流民了。

汴梁城外,天子腳下,都有百姓被活活餓死,可想而知,其它地方的流民百姓的生命安全又有誰可以保障了。

如果說,之前見到山後王莊的四百餘百姓時,蘇石是深有感觸,被驚到的話。那現在,入目之處的流民人數已然近萬,這種視覺沖擊更是讓蘇石內心震撼不已,也更讓他感受到後世社會主·義的好處來。

就算是百姓收入有著差異,但至少不會餓死人吧。

至少百姓是有人權的吧。

可在封建王朝之中,誰來保障這些流民,誰又能真的關心他們呢?

「搭粥棚,告訴百姓們,別人不救我來救!」已經從馬車中座著輪椅而出的蘇石,再一次聲音鏗鏘有力般的說著。

馬車中的嶽思靈,馬車外的樓陽和龍虎兄弟等人連即便忙碌了起來。但隻有周全在那裡傻愣愣的站著。

他現在充分懷疑自已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

這裡可是有近萬流民的,就算僅是施粥,按一天兩頓算的話,至少也要千貫左右,就這樣把錢拿出來無端的花掉嗎?

這位少爺到底圖的是什麼?

周全想不通,也不理解。有這些錢自已做點什麼不好,自已花不香嗎?

蘇石沒有理會周全,而是讓人把馬車上的用於蓋粥棚的東西都卸了下來,可這似乎還是懷水車薪,畢竟這裡的流民數量遠超出蘇石之前的想像。

「把馬車也給拆了,先多搭幾個粥棚再說。」蘇石看了一眼身後的馬車,毫不猶豫般的說著。

樓陽他們執行的很徹底,對這個命令沒有感覺到絲毫的不是。可一切看在周全的眼中,更是讓他頭腦一片的空白。

「乾什麼?連馬車都要拆掉嗎?」

「這是做善事,還是要拆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提瓦特拯救世界[綜原神] 同窗想讓我改姓五條 我靠吸血拯救柯學組 征十郎想讓我分手 被最強當崽養是一種什麼體驗 [綜武俠]江湖都在流傳我無敵的傳說 從惡靈戰鬥番穿回乙女番 鬆田女友降維打擊中 與幸村的戀愛日常 齊木的垃圾遊戲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