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雲川道三王問題(1 / 2)

加入書籤

為國家宣傳教化,這是神聖的事情。

此行就算有凶險,但也無須太過於擔心。

兩軍交戰還不斬來使呢?

更何況南夷諸國本就是小國,不會有人膽大包天殺大奉的使團。

在歷史上。

雲川道南部地區,本就屬於南夷諸國。

但後來卻落入了大奉的手中。

若不是嫌棄那裡山高水遠,大奉之前的朝代早就將南夷諸國兼並了。

可是兼並了又能如何?

那裡山路崎嶇,氣候惡劣,而且極為不利於統治。

如今南夷諸國最強大的國家有三個。

這三個國家,就是範學義隊伍此行最主要的目標。

送走了範學義使團後,郭天翊就回到了紫禁城。

三日後。

郭天翊又在朝堂上發布了諸多國策。

其中,第一條國策就是針對北方吳國欲南下建立第一條絲綢之路的國策。

成為北拒南和。

所謂北拒,就是盡量不在短期內與吳國展開大規模戰爭。

此次王鎮惡出征,傳回來的消息讓人感覺模棱兩可。

此前先是以烏緹娜的親筆信向吳皇投石問路,但卻沒有得到回應。

這態度就很難讓人捉扌莫了。

隻要保住北境的安定,郭天翊就能爭取時間發展經濟。

作為現代人,郭天翊的腦子很清醒。

打仗打的是經濟。

打的是國力。

現在全麵開戰,就算勝了,也是慘勝。

甚至會讓大奉的經濟衰退很多年。

還有可能出現「金融危機」「通貨膨脹」等社會現象。

到時候,百姓吃不起飯,一鬥米賣出天價,那才是加劇貧富差距,社會不穩定的開端。

當郭天翊提出「通貨膨脹」這一概念時,文武百官都驚得目瞪口呆。

當郭天翊解釋清楚後,百官方才如夢如醒。

原來,一個國家的經濟,有這麼多學問?

難怪,難怪大奉朝之前的朝代滅亡得如此之快。

當初奉景帝揭竿而起,不到三年就靠著一堆義軍盟友推翻了前朝。

究其原因,不就是因為通貨膨脹,社會貧富差距過大嗎?

朝廷沒錢了,就鑄錢。

一鬥米賣上千錢,這個朝代不滅亡才怪。

這條國策,短則兩年,長則五年。

被郭天翊稱為大奉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也是大奉崛起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第二條國策,就是命令翰林院,全國禁止印刷有關任何魯儒一派的書籍。

全麵推廣齊儒。

魯地乃是孔夫子的故鄉。

這裡的酸儒數量也是最多的。

隻要停止推廣任何與魯儒有關的書籍,等這些老舊派的酸儒都去世後,自然就會改變風氣。

郭天翊也不想行暴戾之事,焚書坑儒。

那樣的話不利於民心與社會的穩定。

第三條國策,就是全力改善民生,改善農田水利,推廣新農具。

郭天翊的國策,連太後知道了都驚嘆不已。

還有一件事,就是繼續削藩要不要持續下去。

秦王已經進京,大有樂不思蜀的架勢。

而想要打開南邊的絲綢之路,雲川道地區的三位異姓王爺也需要處理。

太尉王淵已經數次諫言,要求直接削藩。

雲川道地區,在百年前都屬於蠻夷之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我有被渣攻寵愛的獨特技巧[快穿] 萬界交易:係統逼我帶貨直播 穿越五十年代生活日常 網遊之泯滅眾神 冒牌運靈師 [綜武俠]李探花對我圖謀不軌 鳳逆天下北月篇 全民修仙:我能修改人生劇本 神秘復蘇之詭聞記 跟柯南當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