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忽悠太後群臣(1 / 2)

加入書籤

李太後因而在這時喚了一聲:「馮保!」

馮保躬身走到了李太後身側來:「老奴在。」

李太後則依舊盯著教訓張鯨的孫海:「前麵打人的是誰?」

馮保難掩笑意地揚眉回答說:「他叫孫海,投在了孫公公門下。」

李太後沉著臉:「收這麼個輕狂人在皇帝身邊,不是你一句他是孫德秀的人就能摘乾淨的!」

「娘娘說的是,老奴今日就跟他談談,這孫海也是因見張鯨初來,有些規矩不懂,便不得不嚴格管教,也是怕張鯨影響了皇爺。」

馮保這時倒替孫海說起話來。

「不必了!」

李太後聽馮保這麼說,隻回了這麼一句。

朱翊鈞愕然地瞅了馮保一眼,旋即也就了然過來。

他知道這馮保是刻意要在李太後麵前表現出自己一副公正且處事謹慎的形象,而沒有因為孫海是其政敵孫德秀的人,就直接就勢詆毀。

朱翊鈞今日請李太後來自己寢宮,事實上就是想讓李太後看見孫海這一幕,為扶張鯨進司禮監做準備,而他借的故則是讓李太後看他練的字。

李太後自然願意看看自己兒子的書法是否長進,何況還是朱翊鈞主動邀請,再加上飯後需要消食,也就欣然前來。

隻是李太後一來就看見了孫海訓人的一幕,一時麵色陰沉了不少。

孫海也在訓了張鯨後沒多久,瞅見了李太後攜皇帝朱翊鈞、馮保等來這裡的一幕,且一瞅見就忙跪了下來,顫栗著身子。

張鯨隨後跟著跪了下來,抽了一下有些紅腫的臉,隨即就微微抬頭,與朱翊鈞對視了一眼。

「皇兒,你的字呢?」

李太後一到朱翊鈞的書房內,就問了起來。

朱翊鈞則親自去打開了一填金木盒,取出十二道牙牌和一張寫有三十六個字的禦箋來,對李太後說:「母後請看,這就是皇兒寫的字!」

李太後看了過來,隻見澄明潔淨的十二道牙牌上,各刻有三個字,且與禦箋上的三十六字所體現的內容一模一樣,禦箋上的三十六字也是三個字一組,合計有十二組。

「謹天成、任賢能、親君子、遠嬖佞、明賞罰、嚴出入、慎起居、節飲食、收放心、存敬畏、納忠言、省財用。」

李太後看著這些字喃喃念了起來,一時啞然在原地。

朱翊鈞知道李太後和外朝的儒家官僚們都希望他能成為一個符合儒家標準的聖主仁君。

而決心暫且養望的朱翊鈞也就刻意按照儒家的標準做一些讓李太後和外朝的儒家官僚們認為他足可以成為符合儒家標準規定的聖主仁君。

這對於朱翊鈞而言不難。

反正按照儒家標準,無非就是為政以德,親賢臣、遠小人,把各自假大空的聖賢道理拿來裝裱成格言座右銘就是。

且在這時,朱翊鈞還繼續說道:「母後,皇兒練字時,思及古來聖主仁君之德,所行事大多可以十二類事概括之,故也就乾脆寫下了這十二事。而特地先讓內廷有司做了牙牌,將這十二事鐫刻於牙牌上,以彰皇兒欲效古之聖主仁君之誌。如今請母後來看皇兒所練的字,也是想請母後做個見證,以證皇兒誌向!另外,皇兒還想將這十二道牙牌分賜閣臣公卿,將來皇兒旦有不按上述十二事為君,閣臣公卿皆可持此牙牌進諫!不知母後以為如何?」

李太後此時見朱翊鈞如此懂事的在有意誡勉自己做符合儒家標準的聖主仁君,也就在滿臉震驚之餘,笑了起來:「皇帝,你這樣做很好,予心甚慰!」

不多時,馮保就安排內宦將牙牌送到了張居正等閣臣九卿手裡。

張居正等閣臣九卿皆頗為稱贊,言天子這十二事可以終身奉行,還表示願意遵諭行事,將來倘若天子所為又不合這十二事的,會執牌以諫。

當然,聽與不聽的最終解釋權在朱翊鈞手裡。

不過朱翊鈞此舉在大明文臣間產生的震動還是很大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我在東京加點修行 木葉:從仙人化開始 鬥羅:蕭炎穿越成唐三 我,大明殺神 霍先生,太偏執 盛世嬌寵:不良王妃撩又甜 先婚後愛:裴少寵妻套路深 最強球王 綠茵神鋒 我隻想好好當個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