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培養遺孤(1 / 2)

加入書籤

「朝堂上隻有一種聲音可以理解,是先生為推行新政刻意為之的。」

朱翊鈞這時說了一句。

他知道現在不是自己這個皇帝搞製衡的時候,不能學宋仁宗,因為範仲淹被彈劾搞朋黨打擊異己就停止改革,然後慶歷革新隻持續一年不說,還因此出現了一個慶歷增幣。

何況,張居正也教過他,帝王隻會搞簡單的製衡還是落了下乘。

握有刀在手才是硬道理。

要既能讓高樓起,也能讓高樓塌。

朱翊鈞說後就又道:「隻是民間也隻有一種聲音,就不正常了。」

「如果說朝堂上隻有一種聲音是先生讓一些人不敢說話,那民間呢,是誰在讓一些人不敢說話?」

朱翊鈞問著張鯨道。

張鯨道:「皇爺聖明,自然勢家豪民。」

「小民別說多數人不識字不知朝廷的事,就算識字但因其生存要依賴勢家豪民也是不敢說話的。」

「因為時下大明官辦社學大廢,平民子弟即便讀書也得寄讀於大族家學,所以除非有了科名,不然隻得暫時受其控製。」

「何況,小民生存上也得靠大族才能生存,如荒年靠大族救濟乃至貸糧,如遇匪寇也得大族庇護,乃至遇到酷吏貪官,也得靠大族主持道義。」

張鯨說後,朱翊鈞就點了點頭,道:「你說的沒錯。根子上還是朝廷沒錢,把很多該朝廷官府做的事都讓渡了出去。」

「就如這教化這一塊,社學也跟衛所製一樣名存實亡,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朝廷沒錢,把很多不該讓渡的責任讓渡給了士紳,人家不會白為朝廷乾活,人家替朝廷維了穩,也把朝廷綁架在了自己車馬上。」

朱翊鈞說著又問張鯨:「對於先生鉗製生員議政,想必先生已經先同閣臣公卿商議過,而想必已經有很多京官知道此事,那朝堂上又是幾種聲音。」

「回皇爺,倒是有兩種聲音,除許多不贊成鉗製生員議政,認為是阻塞言路、元輔張先生又專權之嫌外,也有贊成的。」

張鯨回道。

朱翊鈞聽後笑道:「是嗎?」

接著,朱翊鈞就轉身問張鯨:「都有誰贊成?」

「吏部尚書張太宰、兵部尚書譚本兵、巡城禦史王篆……」

張鯨列出了幾個京官的名字。

朱翊鈞聽後就問道:「他們什麼家境?田地多寡?」

張鯨一愣,他沒想到皇帝會因此直接問其家庭背景,好在他是東廠提督,職責之一就是當皇帝的包打聽,也就回道:「張太宰其祖以一張織機起家而始讀書,如今其家依舊靠經營織坊,未廣積田畝;譚本兵家貧,因少年中進士才得配高門貴女,本族田畝不過八百;王禦史亦家貧,父早亡,有三兄弟,皆靠其母織布養活還供其讀書……」

朱翊鈞聽後笑了起來:「果然是有原因的。讓庶民出身的人更多的因為接受教育而能躋身朝堂是很重要的,這樣至少其第一代或者第二代還不至於忘記為小民謀,而坐到廣有良田的豪民一側去。」

「雖說現在朝廷財力有限,還不能全麵重新振興社學,但朕的皇莊可以促進教化為由,在皇莊興辦書院,選良家平民子和陣亡普通旗校如錦衣衛和邊軍官兵子嗣進皇莊讀書,就肇名興明書院,以興皇明社稷與蒼生,所需錢糧由從朕皇莊所得內帑裡出!」

「反正朕的皇莊所占田畝也不少,以後若是不足,就待這些書院子弟長大後,讓他們替朕養活書院,朕可以讓他們以皇家的名義去辦皇店乃至出海通商。」

「就這樣辦。」

朱翊鈞說著就對張鯨道:「這件事交給張誠,讓他去辦!書院的山長就讓徐渭來,給他一道旨,讓他以翰林詔的官職來京,反正他的學生都到了京師,他還留在遼東作甚。」

張鯨拱手稱是。

朱翊鈞自己花錢培養一些陣亡者遺孤與平民子,算是開始培養自己的班底。

但這對於整個天下而言不算什麼顯眼和即刻改變天下形勢的大事。

而眼下真正依舊為天下廣為關注的還是清丈田畝和進一步開海的事。

清丈田畝雖然是在考成法和不讓朝廷解決虧空就抄家補虧空的基礎上使天下許多官僚主動提出來且也願意執行的新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我在東京加點修行 木葉:從仙人化開始 鬥羅:蕭炎穿越成唐三 我,大明殺神 霍先生,太偏執 盛世嬌寵:不良王妃撩又甜 先婚後愛:裴少寵妻套路深 最強球王 綠茵神鋒 我隻想好好當個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