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處死言官(這周很關鍵,求追讀)(1 / 2)

加入書籤

「臣聞進言者,皆望陛下以堯、舜,而不聞責輔臣以皋、夔。何者?」

「陛下有納諫之明,而輔臣無容言之量也。」

「高皇帝鑒前代之失,不設丞相,事歸部院,勢不相攝,而職易稱。」

「文皇帝始置內閣,參預機務。其時官階未峻,無專肆之萌。」

「二百年來,即有擅作威福者,尚惴惴然避宰相之名而不敢居,以祖宗之法在也。」

「乃大學士張居正偃然以相自處,自高拱被逐,擅威福者三四年矣。諫官因事論及,必曰:『吾守祖宗法。』臣請即以祖宗法正之!」

張居正在內閣值房內,正雙手顫抖地再次念著司禮監送來的關於劉台彈劾他的初本。

這時,文書房太監走了來:「有旨意,宣元輔張先生覲見!」

張居正聽後自然知道是朱翊鈞是因何事要突然宣他,沒待念完劉台的奏疏,就拿著劉台的初本和自己已經擬好的一道辭官奏本,去了乾清宮。

「先生已經準備辭官了?」

朱翊鈞問道。

張居正先遞上了自己的辭官奏疏:「陛下聖明!國朝二百餘年,並未有門生排陷師長,而今有之。臣豈敢不守臣節,投杼而以身俯誹?故隻能請辭。」

張居正說後,張宏就從張居正手裡接過了辭官奏疏,且遞給了朱翊鈞。

朱翊鈞展開後,直接翻到最後麵,且執其朱筆,在後麵的奏疏上親自寫下了「不準」兩個漂亮紅色大字,且直接將丟在了張居正麵前:「不準!」

接著,朱翊鈞就道:「內閣聽旨,原河南道試禦史傅以禎不必再審,以欺君之罪,斬立決!遼東巡按禦史劉台亂製,有涉乾預兵權而謀不軌之嫌,著錦衣衛立即押回京,斬立決!」

「另外,其父族、母族、妻族三代以內不準科舉!」

朱翊鈞說到這裡便道:「朕說過,他們個人或沒那麼壞,但不代表他們背後的黨羽就不壞,所以朕不以酷刑處死其本人,隻棄市即可。」

「但其背後黨羽不能不有所懲戒!雖無法查清其黨羽有誰,但其背後族親姻親不能不問其過,而朕也不牽連無辜婦孺,隻革其三代舉業之資格,以防其不正之家風影響世風!」

「立即擬成聖旨,下達有司!」

朱翊鈞也懶得再去問張居正是不是失算了,是不是該承認自己這個皇帝學生才說得對?是不是就不該對官僚集團這個整體抱有幻想,認為隻要震懾住一個,其餘人就不敢說什麼了?結果呢,這次直接是你自己的門生開始對你發難了,接下來,是不是還有同年同鄉也向你發難?

畢竟現在無論他這個少年天子做什麼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最終都會被認為是張居正的主意,都是張居正背鍋。

所以,朱翊鈞不會讓張居正難堪,也就直接下達了旨意,乾綱獨斷地要將傅以禎、劉台處死。

朱翊鈞在這之前沒有直接處死傅以禎,還給張居正麵子,也是因為此。

「臣遵旨!」

張居正也沒以言官不當殺的理由來勸朱翊鈞。

因為他知道朱翊鈞為何這樣做,也知道這一切是為了改製成功。

而且是他自己賭輸了,低估了官僚集團這個整體群體的反動性,人家就是瞅準伱不敢殺來壞你事的,不砍幾顆人頭,就隻能功虧一簣,也不會因為沒砍人家人頭,人家就會感念你,將來不罵你,對你開恩。

所以,張居正也直接應了下來,且在回內閣後就擬起這樣的旨來。

張四維這時也在內閣見此問:「叔大,聖上召見你可是有旨意要宣布?」

「仆已請得旨意將傅以禎、劉台斬立決,三族三代之內不得科舉,以懲其黨!」

張居正說後,張四維怔在了原地。

沒多久,聖旨就到了六科,很快就到了刑部和錦衣衛北鎮撫司衙門。

傅以禎和劉台被判斬立決、三族三代不得科舉的旨意也在這一過程中,為滿朝京官們知道,自然也引起輿論大嘩,尤其是科道言官們。

「鉗製言路且不提,擅作威褔也不提,如今更是要直接殺言官,牽連進言者三族,江陵如此跋扈,置君父於何地?!」

「大丈夫當仗節死義,豈能坐視江陵亂政!」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我在東京加點修行 木葉:從仙人化開始 鬥羅:蕭炎穿越成唐三 我,大明殺神 霍先生,太偏執 盛世嬌寵:不良王妃撩又甜 先婚後愛:裴少寵妻套路深 最強球王 綠茵神鋒 我隻想好好當個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