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白鹿塬上(2 / 2)

加入書籤

還有一種則是招長工,地主包吃住,說好一年給多少糧,年節時可能還要給長工提供些肉食等,地裡收成則全歸地主。

至於說唐代的桑樹,其實一直以來都是樹桑,懷玉說的那種是後世的地桑,要定期修剪,截乾留枝,這樣能控製生長,方便采摘,甚至每年出葉早,產量高,但需要更多的肥料,以及更多的人工精細管理。

「為啥?」懷玉覺得這規定有些奇怪,怎麼還非強製種樹?

「娃,你想尋個啥樣的女子,耶幫你尋去。早些娶妻進門,也早添丁進口,也多個幫手。」老武提醒兒子,也是希望讓兒子能夠早安穩下來。

羊骨湯還沒喝完,武家部曲侯三一家子就跟武柳氏、大姐還有王姨娘她們回來了,後麵跟著武家侯家的孩子,他們背著大筐的桑葉,滿載而歸。

但結果不錯,戶口辦好了,地也落實了,張縣令對程處默拿著秦王教來辦事,更不敢怠慢,他不僅馬上給安排了地,還特意是挑了最好的地了,整塊的地,原本是沒官的罪產,如今是官田,特分給他們。

而三塬的北邊則是山區,黃土峁、黃土梁、黃土溝,地都沒塊平的。當年李淵安置三萬元從禁軍,把渭北平原白渠畔七縣最好的地分給他們,許多戰後歸鄉的百姓,都隻能成為禁軍們的佃戶,或者遷移到北邊的塬上或是山區裡去。

而初唐不管是種糧還是種桑,都屬於粗放式管理,既缺肥料也缺勞力,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去反復修剪。

「一年才織十二三匹絹、五六匹布?」懷玉問。

地主們地多,一般也都是直接出租給別人,分成收租,也有直接雇人的,雇人又分兩種,一是招夥計,地主出田出種子甚至出耕牛農具,最後收成跟夥計約定分成,因為地主出的東西多,所以地主分成比直接出租拿的更多。

不過眼下唐初,不少百姓也都分到了一些田地,所以大多數都是再佃種一些地,想招長工夥計也難。

也有平時少招點長工,農忙時再多招些短工來幫忙的。

侯三的大兒子石頭放下桑葉,過來幫懷玉收碗,接過碗還不忘把地上扔掉的羊骨頭又給一塊塊撿起來放回碗裡。

「張縣令說哪天我們有空了就過去,他派人帶我們去那邊收地。」

普通農婦每年絹布產量都差不多,一受桑、蠶量的影響,二是家務太多。

老武吸溜一口湯,提醒兒子,「你以前跟著老道沒種過地吧?一畝地最多隻能種桑二三株,桑樹十步一樹,棗一步一樹。三丈一樹,八樹一行,種不了太多的。」

「你們馬上又要分三百畝地,大概會分到北邊塬上去,那裡缺水乾旱,比我們這邊地要差,咱們離的遠也種不過來,到時也隻能出租了。」

懷玉臉色變的不太好看,「今天這羊骨湯,難道用的就是昨天啃過的骨頭?」

她們前腳剛進院,武懷義和程處默幾個也跟著回來了。

「嘿嘿,雖說男耕女織,可婦人哪裡輕鬆,農忙時節要下地幫忙,每日又要洗衣做飯照顧一家子,還要縫縫補補做衣服鞋襪,每天也隻能晚上抽空紡織。」

「桑樹苗剛栽時很小,但會長大,也不會年年修枝的,一畝二百四十方步,十步一樹,最多能種三株,一般都是種兩株,樹小時再套種些豆子。」

有些商賈請專人紡織,專業的織女速度還是很快的,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厲害的三日斷五匹,老織工甚至夜晚扌莫黑都能紡織不影響。那些頂級織工,復雜名貴的散光綾,每匹值萬錢,她們兩月就能完成一匹。

侯三大兒子石頭今天七歲,長的跟個炭似的,「二郎,這骨頭撿回去洗洗,還可以再熬鍋湯呢。」

武家是地主,卻也缺人少肥,三百畝地,除種了幾十畝桑榆棗樹外,其餘二百多畝地除去出租的,剩下的分成三份,輪耕休種以蓄養地力。

一畝地植桑兩株,辛苦采桑養蠶,一年可織絹帛半匹,朝廷一丁調絹兩丈,一匹四丈,剛好就是一畝桑所能織的半匹絹。

等分了地,自己應當把這些種子種上。

「不能雇人嗎?」

「我們先去了李家莊見了裡正,然後一起去了縣城,拜見了張縣令,懷玉的戶口沒問題類,我們的地跟劉叔說的一樣,鄉裡沒有地可分,張縣令挺幫忙,讓戶曹調閱了土地檔案,最後說給懷玉在白鹿原長坳分一百畝地,給我在豐原和孟侯原各分一百。」懷義挺高興,雖然一早起來就馬不停蹄的跑。

相比起清河這邊的渭北平原,三塬就條件差多了。

石頭點頭,「二郎放心,昨下鍋熬之前,我跟我爹清洗了好幾遍呢,乾淨著呢!」

懷玉感覺胃有些翻騰,他雖不是那種太講究的人,可也還沒吃過這種回鍋羊骨湯。

老武在旁邊倒是十分淡定,仍在吮一塊羊骨頭。

程處默在旁邊嘿嘿笑了幾聲,「我們在縣城裡吃了幾個蒸餅,肚子還飽著,就不吃了。」

(本章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娛樂秦時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領主模擬器 穿越後,我有一顆綠化星球 解約後,我倒欠金主三千萬 係統流主角的我加入聊天群 我真不會輔助 人在諸天隨心所欲 精靈:訓練家真司 我在南韓做財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