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軍器少監(1 / 2)

加入書籤

第135章 軍器少監

軍器監衙門設在皇城東,就在皇城東牆景風門內。

「西邊是光祿寺衙,北麵則是詹事府、左衛率府、左司禦衛,南麵是左藏外庫院,西南是少府監······」

許敬宗跟個話癆向導一樣,一路來就沒停下。

他們出了東宮後,便一路往南,皇城東延喜門到景風門內那一大片,都是東宮諸衙,詹事府左右春坊家令寺,十衛率府。再往南,便是九寺五監中的軍器監、都水監、少府監、光祿寺等衙。

「皇城位於長安九三之地,當初營建長安城的時候,京師中央諸衙都集中設立於此,既有利於諸省部寺監司的安全護衛,也便於百官入朝和辦公。」

懷玉之前來過這片,當時是去太子右衛率府報到。

除了雍州衙門和長安、萬年兩縣衙,長安諸衙大都集中到了皇城裡。

皇城裡的中心位置,是尚書省都堂,六部衙門環繞,隋初時這裡還曾是宰相們的總辦公處,武德年間為提高宰相辦公效率,設政事堂於門下省,宰相們議事都改到門下省去了。

許敬宗說到政事堂的時候,明顯眼睛放光,這位看的出很向往那裡。可惜唐初最重軍功,許敬宗秀才出身,名門子弟,極有文才,但開國之初,隻會錦繡文章是沒有什麼太大用武之地的。

秦王府十八學士裡麵,都是才子,但真正現在混的好的也就房杜,房謀杜斷,兩人不僅有文才,還有庶務理政決策大能。

「總不能虧待了乾事的人。」

通事舍人很多時候就是個傳話跑腿的,堂堂秀才公、學士,淪落到這地步,確實也難有什麼認真勁,結果運氣不太好,還讓抓了典型。

想想也是,段綸雖然是接了長孫孝政盤的李淵女婿,但人家不僅爹是隋朝兵部尚書,他年少時就跟柴紹他們在長安闖下極大的俠少名頭的。更不說李唐初建時,巴益不定,是段綸親自帶兵平定了整個巴蜀,並招撫了南寧諸蠻。

另還按正五品少監待遇,每月供應他九隻羊,並有醬醋薪炭鹽茶等供應,聽的懷玉有點目瞪口呆。

「二郎在隴右邊塞戰場上寫的那些詩句,豪邁大氣,金戈鐵馬,尤其是那首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雲台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好,真好。」

「不過呢,」段綸話鋒一轉,「本來京官有職便有職分田,但京畿之地,人多地少,咱軍器監這幾年廢置無常,現在一時也沒辦法無中生有再拔出地來授分職田,按例,隻能官倉每畝給粟二鬥。」

基本就這些了。

許敬宗開銷較大,那點俸祿說實在根本不夠他開銷,紙張筆墨錢都不夠,也幸虧他家名門,老許家家底挺厚,要不然得窮死。

相比起高瘦、綠豆小眼的許敬宗,段綸絕對是個大帥哥,據許敬宗剛才跟他說的,當年隋朝的時候,段綸那也是長安貴公子哥裡有名的一號,跟柴紹建成還是好友,他們都是長安俠少,那一夥還有馮少師、長孫孝政、史萬寶等一群人。

許敬宗在旁邊聽的,那是羨慕萬分,他之前一個從六品通事舍人,可享受不到這般待遇啊。

光靠寫寫文章,許敬宗越混越差,還不如曾經一起同在李密那做記室的魏征,魏征轉走諫諍路線,現在都混到諫議大夫去了。

有了這些公廨田、公廨本錢,那麼咱軍器監以後官吏匠人,也都有份不錯的食料日雜補貼,可以安心做事。」

「神機坊,我就全權交給你了,你需要什麼,就直接提。殿下在曲江池劃了一塊地,把煙波島和旁邊岸上幾百畝地都劃給了神機坊和神機營,

你們需要的硝石、木炭和硫磺,我也正派人去各地調集,相應的工匠也會馬上到位。」

而本來按坊署令七品待遇,食料雜用月錢加一起也就兩千,庶仆也僅可享受八人。

公廨田的地租一般是按畝不過六鬥來收,最多說是收六鬥,實際還要高於此。現在沒那麼多田可授職田,開始改給倉粟,一畝直接給二鬥,這直接降了三分之二待遇了。

他尤其重視神機坊,更明白神機坊的關鍵是眼前年輕人。

對段綸這樣的官員來說,他要多給武懷玉些補貼,甚至明明七品判職,卻要按正五品少監的級別給待遇,誰也管不著。

這年代的秀才是很難得的,大抵能比的上明清時的狀元探花們,一次科舉考試往往隻能錄取那麼一兩個。

軍器監的長官段綸是個很高大英俊的人。

「武二郎真是年少有為啊。」

段綸笑著道:「你盡管放手去乾,其它後勤這些就交給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娛樂秦時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領主模擬器 穿越後,我有一顆綠化星球 解約後,我倒欠金主三千萬 係統流主角的我加入聊天群 我真不會輔助 人在諸天隨心所欲 精靈:訓練家真司 我在南韓做財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