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風起青萍之末(下)(1 / 2)

加入書籤

第468章風起青萍之末(下)

「這都是我們之前沒有得到過的信息啊」

彼得神父很是高興:「那元朝的戰鬥力如何?他們的士兵數量、質量怎樣?」

「數量倒是多,但是沒啥用。

當然,俺見到的畢竟不是他們陸軍主力,所以說的也不一定準確」

唐賽兒想了想,還是補充道:

「元朝船隊一次放下來了好幾千人,但大部分都是那種南洋土人。

他們的作戰素質並不高,感覺就是湊數的。

元將估計也知道他們的水平,隻是讓這些人去打雜,隻有一部分地位稍高的,被夾在軍中,用來填充陣線」

「元軍將領內部,意見其實不統一。

他們也知道,現在這個情況,上岸也守不住。

但俺私下打聽,他們應該是希望攻克幾個州縣,這樣方便進行宣傳」

「是宣傳給誰看啊?其他小國麼?」王大喇嘛問。

「內外的宣傳都有吧」

唐賽兒回答:「爪哇朝廷的統治,並不如明朝那麼嚴密。

他們的官府,跟俺們那邊不一樣。

大商人的莊園跨州連郡——或者說,莊園就是他們的地方官府了」

「這些大商人,或者說莊園主,也不全是漢人。

為了拉攏土人,一些當地的土王也經常被邀請進來,作為這種地方領主,進入爪哇朝廷」

「南洋那邊,也確實有大一點的國家,但那些土人國家,比爪哇元還要鬆散。

土王的本部兵被擊敗後,附屬城邦就會一哄而散,轉投待遇更好的元朝。

用這種方式,他們快速兼並了不少邦國,建立了一個規模不小的國家」

「這些地方領主們,除了經營莊園,大部分也都從事海上貿易,所以商業和航路對他們尤其重要。

爪哇元最重要的幾個家族,都是勢力強大的海商。

因為這些人擁有最先進的造船技術和最龐大的船隊,所以無論經濟還是軍事上,小城邦都得服從他們,根據他們的命令,繳納貢賦、生產商品、乃至召集土兵」

「但是,反過來說,他們也得想辦法,才能讓地方保持忠誠。

因為土王們既然能倒向他們,也能倒向明朝。

不過,當時明朝為了追擊這些元朝人,打進了交趾,把那裡作為基地,讓他們感到了威脅。

我估計就是因為如此,他們才能這麼團結」

「土王不喜歡明朝的管理方式吧」

王大喇嘛大概猜出來原因了。

「是啊」

唐賽兒點點頭:「俺一開始沒想過這麼多,後來一路了解了不少,才發現,元朝士紳如何看待明朝,這些土王也差不多」

「明朝認為,交趾是漢唐故地,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是中原王朝的實際控製區了。

所以,攻占那裡之後,就設置流官,征發土人,如同中原的習慣。

那邊的土王因此很不滿,南洋的其他土人,也因此厭惡明朝,覺得還是跟著大元混比較舒服」

「他們倒確實是這麼宣傳的」

彼得神父說:「看來他們對土王也很寬仁啊」

「我倒是覺得,明朝也沒說錯」

王大喇嘛有些懷疑:「交趾那地方,跟西夏那邊,不是一樣的麼?都是大漢的時候入收入疆域,大唐瓦解之後自立為王。

西夏故地可以設置流官,算進本土,交趾為什麼就不行?」

「俺也不知道」

唐賽兒承認:「不過俺可以猜測出爪哇朝廷的心態。

一方麵他要告誡手下,明朝很強大,難以獨立對抗,所以必須團結起來;另一方麵,他也必須拿出一些成果,給內外的勢力看。

否則,人家可能就會找其他人去保護自己了」

「所以他們才急著打是吧」

王大喇嘛點點頭。

「是的」

唐賽兒說:「俺了解的情況是,元軍這次就是為了攻城來的。

他們希望至少能打下來一兩座城,如果能攻下府城就更好了。

不求長期占領,至少得取得幾次勝利,給家裡交差」

「那能不能打下來呢?」王大喇嘛問。

「沒什麼希望的」

唐賽兒直接搖搖頭:「當時俺就說了,如果早來一個月,還是有機會搶占益都的。

但現在,明軍主力已經在路上了。

北平都司的騎兵很多,沿途府縣的城池也都在官府手裡,人家要迅速馳援,速度會非常快。

他們已經沒有這個時間了」

「俺建議他們見好就收,最好不要去攻打府城了。

明軍先鋒被我們擊退後,沒有完全撤走,而是退入縣城裡固守待援。

這些人士氣已經受到挫敗,看到新加入的元軍一定會大為駭然。

俺們去勸說一番,圍三缺一,城裡敗退下來的士兵,很可能就會潰出,這樣一來能滿足他們攻克城市的願望,二來也有更大機會,乾掉之前那個大官」

「但是,元人卻不贊同。

他們自己內部都有分歧。

有人想要帶俺們直接回海上,轉頭去攻打他們之前沒啃下來的萊州衛所;有人想要讓俺們帶路,伏擊一次明軍就撤走,帶走人口和財物就行;但大部分人,還是想去和明軍決戰,攻打城市,覺得現在反正路熟、人多,就想要搏一把了」

「他們這是上頭了麼」

王大喇嘛說。

「他們那個理論倒是不錯。

北平都司抽調來的機動力量,是短時間內能調過來的最後一支援軍了。

其他地方的兵力,過來都需要時間。

能擊退這些人的話,向後可以清掃膠萊的明軍據點,為後續行動減少壓力;向前激進一點,可以出濟南,沿大清河西進,切斷明朝的運輸線」

唐賽兒解釋道:

「這個可能性,是他們之前都沒設想過的。

在東南,明朝的防衛很嚴,很多時候都是他們在挨打,已經很長時間沒能取得足夠大的戰果了。

這麼一個突然出現的機會,估計不少人就動起心思來了」

「這個影響很大?」彼得神父不太明白。

「整個北方,因為之前的混戰和天災,受損都很嚴重。

俺們山東那邊相對都算比較好的,長城一線的邊地更加艱苦。

那邊人不多,戰事卻頻繁,難以自給自足,每年都需要其他地方運送大量糧草、物資,才能維持」

唐賽兒說。

「元朝時候,開鑿了會通河,連接南北。

當年明太祖老朱皇帝,北伐攻打大都的時候,據說就是沿著這條路北上的。

但二十多前的時候吧,黃河又發大水,不但沖毀了附近的農田和縣城,還灌進運河。

這次水患很大,洪水退去之後,淤泥把會通河中段,連同調水的湖泊,整個都給淤平了。

運河本來就欠缺維護,自此之後徹底中斷,運往北方的糧草,隻能在濟寧下船,裝車運往德州,再重新進入北段運河。

運輸的效率就大打折扣,補給線也變得十分脆弱」

「運河一下就沒了?」彼得神父驚訝道:「這黃河這麼恐怖啊……」

「哎,你們沒經歷過,不好描述……」唐賽兒搖搖頭:「總之,水災之後,這麼將就了幾年,朝廷憋不住了。

海上的航線不安全,經常被人襲擊,所以,官老爺們還是想要重新接通運河」

「幾年前,朝廷做了個新設計。

他們覺得元朝的河道還是不夠好,打算走東平湖那邊,新挖一條河出來。

但挖河是需要人手的,還是得征發老百姓。

這幾年日子太難過,所以俺們舉事之後,開鑿漕運的民工也要麼響應,要麼逃亡。

有人來投奔俺們,還有不少人乾脆聚集在周圍的湖澤裡,落草當了強人」

「如果能一路打過去,沿途收攏義軍,截斷這個還沒成型的運河,就能造成很大的影響,打亂明朝的整個戰略部署。

這個戰略前景太誘人了,而且時機確實難得。

明朝內部發生大規模動亂的機會,之前沒法預測,之後也很難再找到了。

俺估計,他們就是因此才忍不住的」

「那你為什麼反對呢?」彼得神父問。

「大家心不齊,這仗沒法打」

唐賽兒搖搖頭:「明教的人不想離開老家,根本調不動。

濟南府的教眾吧,又不堅定。

俺們都合兵一處了,他們那邊還有人,把那個老皇帝畫像又拚起來,說之前的官員不認太祖也正常,現在來的是太祖親兒子,舉著畫像和誥命給他看,應該有用……」

「俺都受不住他們了——都啥時候了,還惦念恁那牌子呢!」她無奈地說:「官軍數量不一定超過我們,但是騎兵很多,而且有眾多老手。

和他們交戰,必須小心謹慎,防止人家抓住破綻。

但現在都是這樣的人,你說怎麼主動出擊跟人家打……」

「後來果然不出所料。

哎,俺都不想講這麼蠢的事」

唐賽兒搖搖頭,無奈地說:「元人還想打完了順路攻城,從船上卸下了大炮,硬拖著一起走。

俺們活動的地方本來是山區,為了配合他們,也隻能冒險出來。

還沒到省城下,果然遇到了官軍」

「元將指揮俺們斜靠著小山列陣。

他們做右軍,右邊靠樹林,前麵是平地。

俺們做左軍,左邊是一塊被大水淹了的泥濘地。

左右兩軍之後,還留有三千人作後軍。

幾家兵力湊一起,有小兩萬人,足夠擋住這個路口」

「陣前,俺們把輜重車卸下輪子,半埋下來,元人還在車之間設立炮位。

明軍騎兵在遠處整隊,準備掠陣,元人老遠就施火發炮。

雖然沒打著幾個人,但騎兵的隊形全亂了,隻能往後繼續撤,在更遠的地方集結。

也不敢小跑過來,隻能離老遠就開始加速,防止給他們打到」

「試探幾次之後,官軍退走了。

元人沒帶多少馬,俺們這邊倒是有一些騎馬助戰的老鄉,但坐騎的馬力,人的騎術、槍法,估計都不如人家。

有些人還騎著大騾子呢,這要是貿然出去跟人家打,肯定要吃虧的」

「元將說,現在雖然抓不到他們,但明軍騎兵能停留的地方也有限,應該還有接應在後麵。

俺們繼續在這兒等,並不安全,因為明軍肯定會設法繞大圈圍過來的。

應該繼續前進,做出要攻城的架勢,逼迫明軍出來攔截,跟俺們決戰」

「於是,大家又裝好輜重車,拉著火炮繼續前進。

一路上,官軍騎兵不斷出現,跟俺們的斥候交戰。

俺們的斥候打不過他們,非但搞不清人家的情況,反而好幾次被人突到附近。

好在附近地形,俺們還是熟悉的。

往前走了大半個時辰,果然發現,明軍大隊就聚集在附近一個集鎮周圍,剛剛正在修整、飲馬。

見俺們來到,也不再撤退,迎了上來」

「俺們認為,這就是官軍的主力了。

他們的數量比俺們預計的還少不少,估計隻是趕路來增援的人。

但大夥也不敢托大,元將指揮大夥重新列陣,元軍做前陣,俺們做後陣,那些南洋土人,和其他助戰的小股鄉民,都在中間。

擺出個厚度很大的陣型,防止出現問題」

「官軍也放出數千步兵,迎了上來。

不過,當先沖陣的還是騎兵。

但元人火力很猛,騎兵幾次試探都被火銃、火炮打了回去。

不僅如此,他們還以百人為單位,各持長矛、長刀,掩護火器手、弓箭手上前,對著官軍中間位置一陣亂打,試圖逼退他們」

「但明軍很是堅韌,無論騎兵步兵,迎戰時都毫不畏懼。

他們主帥也在中軍軍前,親自帶人往來馳突。

元人集中火力射擊,那個燕王的大旗都被流彈打斷。

但官軍也沒慌亂,反而還在繼續作戰。

更多的騎兵進入了戰場,繞過焦灼的前線,開始進攻我們」

「元將於是傳令,讓軍隊展開。

中軍向左,後軍向後,迎擊敵騎。

俺覺得這樣不是個事兒,不如一鼓作氣,反過來從兩邊沖擊官軍。

中軍那些人實力不行,但俺手下,應該還是能湊出些人的」

「兩軍向兩側展開之後,俺派人囑咐左軍那邊的人不要動,自己這邊,讓大和尚他們帶著步軍,繼續向右前方前進。

又抽調出各部,騎馬、騎驢的鄉親一千餘人,下馬牽著坐騎,跟在步卒之後」

「官軍果然也派人攔截,他們那邊確實有不少蒙古人,能看出衣甲不大一樣。

這些人甲胄更輕,動作更快,向更遠的地方繞過去,準備打俺們這個軍陣的側後。

不過他們沒看到這邊情況,就過於草率地繞過來了。

等他們來到陣側後,俺搖起旗,讓眾人上馬。

俺叫上老仙姑幫忙擊鼓,自己拿著槍,領著上千人一起沖過去」

「胡騎措手不及,被俺們打散了。

一些人沖過來抵抗,俺當頭一槍,刺死一個當官的,眾鄉親很受鼓舞,鼓噪著沖上去,砍翻了一眾韃靼兵。

其他敵人見勢不妙,立刻撥轉馬頭跑了」

「俺趕緊招呼大夥別追了,轉頭向官軍後麵撲過去。

失去了這股胡騎,後麵的人還沒跟上來,正好是個時機。

另外,還搖旗給大和尚他們,快步向前,先堵住官軍變陣的位置」

「這一招狠啊」

王大喇嘛贊嘆道:「姑娘確實是大才,能抓準這個時機。

那明軍是怎麼對付的?」

「明軍大陣沒什麼變化,估計也是知道現在變陣有點晚了,反而容易出問題。

但他們後軍也分出人,準備迎過來。

同時,官軍主將也帶著親兵,從中軍那邊,跑到俺們這一翼來了」

「俺覺得,如果轉頭攔他們,情況就危險了。

官軍的精騎肯定很難打,就算拖住他們,和步軍一起攻擊,估計也很難在官軍後軍上來之前,就擊潰這些人。

所以,俺又搖旗傳信,下令步軍第一行,各隊變直隊,快步走變沖鋒,一定要黏住這些人。

俺帶著騎兵,先把他們的後軍攆走,然後回頭過來,把這支騎兵和其他支援的人打掉」

「步軍前行有兩千人,各執長槍,齊齊沖上來。

俺在前邊回頭看,都覺得聲勢浩大。

尋常的騎手,看見這種情況,一般隻能躲避。

就算不怕,也必須認真迎敵,沒法分心。

然而,官軍卻不管他們,從陣前一掠而過。

這些人不但馬術嫻熟,膽子也極大,根本不管側後方的威脅,擦著大陣滑過,直沖著俺這邊來了」

「他們馬速也快,很快靠近這邊。

俺一眼就看出,已經來不及再按之前的計劃走了,實在沒辦法,隻能回頭去救。

結果,俺這邊,頭剛轉過來,官軍騎兵就一頭撞在俺們馬軍末尾,還和步軍銜接的地方。

那邊的騎驢老鄉和拿長槍的步軍,連忙去圍攻他們,但官軍太強,反而把大夥給殺散了」

「俺看現在已經來不及,索性不去讓步軍調整。

等他們繼續前進,可以敵人後軍碰上。

這些騎兵,隻能俺自己頂住了。

俺就讓老仙姑再擊鼓,迎上官軍——他們改為負責主攻,俺們改為糾纏」

「但說實話,俺這會兒也看出來了,手下這幫鄉親,怕是很難頂住。

不過接近時,俺發現,官軍已經把旗杆子換好,又有給舉起來了——那個藩王居然親自跑這邊,沖陣來了」

「啊?燕王自己跑過來了?」王大喇嘛這才反應過來,驚訝地問。

「俺估計是」

唐賽兒點點頭:「雖然很麻煩,但俺當時馬上就想到,這估計是唯一的翻盤機會了。

如果能在陣前打敗此人,哪怕暫時嚇他一下,逼他後退,官軍都得集中去保護他。

這樣,多少能得到喘息,指不定還有抽身的機會。

所以,俺驅馬就朝那邊沖過去了」

「那藩王是個黑壯漢子,衣甲挺顯眼的。

周圍的親兵倒是真不太多,俺趕緊喊大家一起上。

結果,那人真迎上來,俺架槍想刺過去,但那人身長力大,動作還快,伸手一槍,先捅了過來」

「俺盡量扭身去閃,但這一下還是擦過衣甲,槍柄打在身上,把俺砸得差點直接栽下來。

整個腦袋七暈八素的,都沒心思想別的了,勉強抱著馬,跑向遠處。

那漢子還轉頭望這邊,大著嗓門喊『賊將怎還有個娃娃?』看了兩眼,轉頭去驅趕後頭的馬軍了」

「這樣啊……」王大喇嘛和彼得神父麵麵相覷:「那之後呢?」

「就沒有之後了。

俺們馬軍給這夥人殺散了,大夥四處亂跑。

俺想回去召集他們,但老仙姑趕過來,啥也沒說,就把身上包袱給俺,讓俺別打了,先自己快走」

唐賽兒嘆了口氣:

「俺不樂意,但老仙姑丟掉鼓,抽了俺一巴掌,扯掉俺的披風,自己裹上,就回身迎敵去了。

俺隻好往後跑。

之後,俺就沒見過她」

「這邊一片大亂,步軍也沒頂住。

俺們左後方,又有一支官軍騎兵,不知道是繞過來的、還是提前埋伏好的,也突然出現,從陣後兜過來。

左軍根本沒能力攔截他們,讓這些人也順利沖向俺們的步軍。

官軍步騎齊進,踐踏陣列,四麵攻擊。

那邊沒撐太久,就潰走了大半,大和尚他們估計也都沒了」

「元軍中軍倒是反應快,立刻丟下左軍那些土人,抽身就跑,所以最後逃走了不少。

大先生離中軍近,也被他們一起裹著,一路逃到山裡。

官軍忙著收拾四散逃跑的土人,也沒有立刻追擊過來」

「哎……」王大喇嘛嘆了口氣:「我們也不是故意說這些……」

「俺知道,不要緊」

唐賽兒卻顯得很成熟,很快平靜下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穿越東京泡沫時代 重生之我是薩伊,但是動畫三體 美綜詭探:開局打黑槍 詭秘:從戰錘歸來的通識者 星際戰爭領主 神印王座II皓月當空 離婚後,前夫哭著求復婚 通天之途 在武俠世界輪回三年後歸來 緋聞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