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3【元璋公】(1 / 2)

加入書籤

西鄉主簿張肅,聽說朱銘考了探花,立即帶人親自前去道賀。

至於真實目的嘛,是想去看看大明村,搞清那裡究竟有多少隱田隱戶!

張肅雖與朱國祥很聊得來,也對朱國祥極為敬佩,還請朱國祥在全縣推廣玉米和紅薯。但是,大明村瘋狂吸納人口的事情,已經傳到張肅的耳朵裡,總讓他感覺有點不對勁。

西鄉縣山多地少,人口分布很零散,一個村落頂多幾百人。

上千人的大村,全都位於縣城周邊。

所以,超過1500人的大明村,就顯得那麼惹眼,想要隱藏都非常困難。

北宋由上到下的單位,大概是這樣的:

中央——路——府州軍監——縣——鄉——裡管團耆都保村。

裡、管、團、耆、都、保,全都是人為劃定的,用於征收賦稅和維持治安。這些單位,有的同時存在,有的廢棄不用,有的互相等同。反正混亂得一逼,經常把歷史學者給搞暈。

村,屬於自然聚落,跟行政區劃無關。

再來說鄉,這玩意兒已經變虛了。

王安石變法之前,「鄉」無限接近實體政務區劃,且鄉界並不固定,按照實際征稅情況而不斷調整。

王安石變法之後,「鄉」成為一個地理概念,主要用於實行保甲法。鄉界漸漸固定,以山川河流走向而劃。

「鄉」的虛化,並非對基層控製力減弱,反而屬於大大的加強。

因為「鄉」的權責,進一步下放到「裡」。

虛鄉實裡。

張肅雖然還沒有讓胥吏徹底服帖,但基本已經比較聽話了,便是陽奉陰違也不敢做得太過分。

於是,他想重新劃定鄉界。

這是符合中央政策的,王安石規定500戶為一都,蔡京下令改為250戶為一都。以此加強對農村基層的管理,更方便朝廷向農民征稅。

張肅打算以重劃鄉界為名,扌莫清全縣的真實戶籍,把一些隱匿戶給清理出來,順便清查出部分隱田(他不敢徹查隱田,否則必然激起劇烈反抗)。

船上。

張肅負手而立,望著前方江麵:「劃定鄉界之事,還須白押司多多出力。」

白崇武說道:「卑職一定盡心盡責,隻恐不能讓主簿滿意。」

「盡心便可。」張肅知道鄉下是啥情況,他也沒想過能夠一步到位。

白崇武一臉討好笑容,心裡卻怪張肅多事兒,好端端的重劃啥鄉界啊。

張肅說道:「上白村、下白村、大明村,還有更下遊的回水村、望鄉村,我打算以大明村為中心,將這五個村劃定為大明鄉。大明鄉轄下的都和裡,按照實際戶籍重新劃定。」

「是!」

白崇武一個勁稱是,其實不打算配合,頂多扔些隱戶、隱田出來湊數。

「張主簿,為何獨自去大明村啊?」

一艘官船追來,卻是向知縣在爽朗大笑。

向知縣最近心情很好,他已經跟新來的賀知州搭上線。暗中賄賂兩千貫錢,請賀知州幫忙申請提高選人等級,為年底的考滿和銓選鋪路。

這是符合流程的,選人等級三年一評,需要上級主官幫忙申請。

向知縣覺得自己肯定能升官,政績擺在那裡嘛,先是剿滅反賊,如今又大力推廣新作物。而且,還給上官送了錢!

張肅聽到向知縣的聲音,頓時沒啥好臉色,他對這個上司觀感極差。

當然,不能真的翻臉,重新劃鄉界的事情,還得請向知縣來打報告。

知縣、主簿、胥吏們,在大明村碼頭登岸。

朱國祥得到消息,立即帶人去迎接,身後還跟著幾個本縣士紳。

農忙時候,朱國祥經常前往各個村落,指導當地士紳種植玉米紅薯。油菜育苗移栽法,控水旱育秧法,也全都傳授給各村農民,顯著提高了西鄉縣的糧食產量。

這些都是看得見的實惠,各鄉士紳對朱國祥極為尊敬,甚至已經有人稱其為「元璋公」。

聽說元璋公的兒子高中探花,每天都有士紳前來道賀。

「見過向知縣!」

「見過張主簿!」

朱國祥和幾個士紳,紛紛向兩位官員行禮。

向知縣雖然已經躺平,卻喜歡在公開場合充麵子。

他快步走到最前麵,以顯示自己的主官地位,熱情拉著朱國祥的手。或許是出了個探花郎,他對朱國祥更加恭敬,連稱呼都變了:「元璋公,恭喜令郎考取殿試第三人!」

朱國祥微笑道:「有勞縣尊掛懷。」

向知縣又對那幾個士紳說:「前年春天,本縣去吃白老夫人的壽酒,也是在那裡初見朱探花。第一眼便覺這少年不凡,小小年紀就貫通三經,我還上疏薦舉其為神童。可惜那封奏疏,送到東京如泥牛入海。」

士紳們連忙奉承:「縣尊慧眼如炬,實在令人佩服。」

眾人商業互吹,朱國祥請他們去客店喝酒。

張肅卻說:「日頭還早,久仰大明村之名,不如去村中轉一轉。」

朱國祥問向知縣:「縣尊以為如何?」

向知縣心頭埋怨張肅多事,嘴上依舊笑道:「那便去走走,也是體察民情。」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鄰家今天也很可愛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重活1998 加滿悟性的我打爆邪祟 木葉:從遇見大筒木輝夜開始 非人少女,請放過我 我輩女修當自強 犁漢 鬥羅:黑暗律動,狩獵諸神 從撿機緣開始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