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128(一更) 借糧出兵(1 / 2)

加入書籤

遷都長安

這話一出, 董卓是早已有準備,眾人卻都驚動萬分。

被董卓提到了太尉位置上的黃琬當即出列問道「相國可知遷都一事要害非常,如何能隨意言之」

董卓不疾不徐回道「這先漢以長安為都, 光武中興後, 改都洛陽, 至今已傳十代,正為一整數,如何不能易位回長安, 合乎興復之道」

他扣著配劍往前走了兩步,又道「再者說來, 洛陽自光和年間門便怪事頻頻, 多有兩頭同身之怪胎, 有燕雀於懷陵之上悲鳴,有蝗災大疫聚集於郊野, 此皆為此地不堪為國都之跡象,既民間門童謠有雲, 東頭一個漢, 西頭一個漢, 不若還於舊都, 仰仗宗廟之庇佑。陛下,您覺得無妨吧」

董卓話至一半就朝著劉協看了過來。

這今年也不過才隻有十一歲的小皇帝,努力讓自己表現出了一番鎮定的樣子。

可他縱然在經歷了洛陽宮變與北邙逃亡後, 能在見到董卓之時還言辭清晰,這一月半來多見董卓冒犯宮闈、橫加掠奪之舉, 早心中惶惑非常,又如何還能再對他的威懾保持鎮定。

遷都這等幾乎關係到國家命脈的事情,現在也能被董卓用這等輕描淡寫的口口勿說出, 讓他深覺天家尊嚴被冒犯之餘,也感覺到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他努力以尋常音調回道「相國有此諫,不若聽聽群臣的意見。」

董卓剛轉回來,便見黃琬持著笏板又往前走了一步,絲毫也沒被他那一派祖宗庇佑的說法說服,反倒越發顯得疾言厲色了幾分,「相國此言置朝廷威嚴於何地若要更替國都,朝廷官員、宗室祭祀用具、典籍藏書,乃至於京都之民,盡需一道搬遷而去,其中種種弊病不可勝數,更有勞心勞力摧折民生之嫌,請相國三思。」

他這話說出滿是據理力爭之意。

而黃琬方說完,又見司徒楊彪站了出來。

楊彪的語氣倒是要比黃琬溫和幾分,可因他說的同樣是勸諫否決這遷都建議的話,讓董卓心中依然大覺不快。

隻聽楊彪說道「設若先以遷都來論,要知王莽篡政後赤眉軍起事,曾於長安作亂,致使宮室幾被焚毀僅剩地台而已,唯存者不過高廟與京兆府舍,若朝廷搬遷至於此,陛下居於何處朝廷又居於何處議事」1

長安的宮室廟堂已荒廢多年,修葺又是一項耗費人力至極的舉動,哪裡能因為如今的國都周遭有怪事,反而想到要返回到長安去

何況長安如今的人口所剩餘不過二十餘萬,洛陽卻有百萬人口,表現在外的風貌,何止五倍之差

董卓冷眼朝著下方站出來的兩人看去。

倒是那司空荀爽有些眼力,雖然近來時不時便同他說什麼蘭台典籍需要進行重新分門別類與保護,但也不過是保護一番書籍而已,讀書人的玩意罷了。

他又哪裡知道,荀爽不在此時開口,完全是因為他在同荀攸一道的分析中早看透了董卓到底是個什麼人,清楚此時做出勸諫的舉動完全沒有任何作用,絕無可能讓他收回成命。

還不如寄希望於喬琰等人會搶在董卓遷都之前進攻八關而入,將董卓這老賊給留在此地。

可顯然並非人人都能有這般願景,又能在此時的遷都建議麵前保持住冷靜。

就像黃琬和楊彪所說,無論是因為洛陽已成體統的各項物事搬遷不易,貿然挪移反而有害於民生,還是因為長安昔日曾遭赤眉之亂,早不能顯現出天子尊榮,若要修葺也是一項麻煩事

這遷都都絕不是一件首選

周毖、伍瓊也隨即站了出來,同樣提出了自己的一番反對建議。

隻是對董卓來說,有一兩個人阻攔他的想法,他那點為數不多的耐心還可忍受。

當第三個第四個人也跳出來,便是讓他覺得,他先前在洛陽城中的種種所為,好像這些人還沒知道,現如今這刀到底在誰的手裡

他們也還有一種錯覺,他董卓竟是個好說話的人

周毖話未說完已經被董卓給打斷了,「住嘴」

「周尚書」董卓的目光死死地盯著麵前的周毖,這種有若狼隼一般陰鷙的目光裡一派清晰的殺意,讓時任吏部尚書的周毖直覺有些不妙,便聽董卓說道「若本相不曾記錯的話,劉岱、孔伷、張谘、張邈這四人都是由你所舉薦上來的,當時你與我說的什麼來著」

周毖乃是涼州名士,昔豫州刺史周慎之子,正是因為這份地緣關係,在董卓入主洛陽後對對方多有信任,也遵照了對方所給出的名單來委任官員,想的是李儒和他到底長年身在西涼,還是周毖這等在中央任職的更清楚中原賢良的情況。

可是

董卓怒道「當時你說,此四人均為善士,可用於治理州郡,我便聽從了此言。可事實如何呢」

「善士」他反問道,話中不無嘲諷之意,「這四人到官後不思治理,反憑借太守刺史之位舉兵相圖,還有你伍瓊」

聽董卓直呼其名,伍瓊不由一震。

董卓已繼續說了下去「本相記得你還勸我說,不如讓那出逃在外的袁紹當個渤海太守,他若是有官位可做,自然也覺能與我化乾戈為玉帛,可實際上呢」

「他便是沒這太守官位也能掀起這等麻煩事來,若不是上頭還有一個盧植壓著,你猜他會不會直接自領為車騎將軍」

董卓疾步朝著這二人走來,目光之中凜冽森然之氣迎麵,「如今你們倒是都想要來勸我莫要遷都,難道你們能有這個本事,先前一句話讓這些人得了官職,今日也能一句話讓他們退兵不成」

「相國說笑了。」周毖回道。

「說笑本相可沒在同你說笑」董卓高聲喝道「諸君已看到了,是這兩人先出賣的我董卓,今日又不知為了何種目的才勸我莫要遷都,我若做了什麼事也算不得辜負他們,來人」

這大漢朝堂之上何曾出現過做官的一聲號令,便有虎賁甲士沖入殿中的景象,可今日卻出現了。

這儼然是帝王才能有的排場。

然而在此時誰也無法在此時先抗議他這僭越之舉,因為董卓的下一句話便是,「將周毖、伍瓊二人給我推下去斬了」2

還不等有人能對董卓此舉做出什麼據理力爭的舉動,這些聽從於董卓指令行事的西涼士卒根本沒有一點對此地朝堂的敬畏,徑直上前來將周毖和伍瓊二人都給擒拿了下來。

這二人被捂著口鼻限製著手腳給拖出了殿外,甚至隻來得及發出兩聲慘呼,就被董卓的部下給砍殺在了大殿之外。

血濺朝堂

在場的誰也沒見過,做臣子的居然能當著天子的麵將其他大臣給推出殿外斬首的,可在董卓這西涼匹夫做來便是有種說不出的理直氣壯。

他虎視了一圈被他此舉恐嚇到噤聲的大臣,不由露出了個滿意的笑容。

在場確實是無人敢發表什麼異議了。

那些當真敢在此時不惜性命也要與董卓據理力爭的,幾乎都已經在他封鎖八關之前棄官而逃,或者是外放在州郡中,正身處於那討董聯盟之內,又如何還會在此地。

就像以剛直善戰出名的朱儁,早已出逃去了荊州,自然不能在朝堂上對他提出駁斥的建議。

董卓朝著他麵前低首順目的一眾人等看去,終於露出了個滿意的神情。

「看來無人有異議我這遷都的決定了,陛下,您看如何」

再一次接到董卓這個問題的劉協顯然不能再說什麼聽聽各位公卿大臣的建議,否則難保他不會再看到朝堂上少幾個人。

他低聲回道「便依相國所言。」

可即便他答應得已算是快了,董卓還是在今日這早朝上又將太尉黃琬和司徒楊彪給罷免了官職。

而後才將遷都的重任分派給了各方部門去做。

眾人僵直地立在原地,直到董卓邁步出門,身影消失在了他們的視線之中,他們才覺得腳下恢復了一點力氣,可以往家裡走。

隻是走出了殿外又見伍瓊、周毖二人的屍體並未被董卓讓人給收殮起來,還是橫躺在這殿外,正是頭身分離的慘狀,不由讓人神色惶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反派養大男主後(女尊) 和頂流親弟在綜藝爆紅 動心 清晨心動 [狂飆][虎瑤]七日有幸 在規則怪談世界抽卡開掛[無限] 穿成頂流男配的隱婚妻 哄荔 魔主她不要我了 星際唯一群體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