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172(二更) 荊州之鬥(1 / 2)

加入書籤

正是在並州牧確立的那一年,劉表自請單騎入荊州,聯結荊州當地的世家勢力,掃平荊州南部的宗賊之患,憑借著他的低成本預算和他大漢宗室的身份,從摳門的漢靈帝手中拿下了這個荊州刺史的位置。

到如今已經快要三年了。

三年的時間,對一個有些手腕的人物,足以培植出相當可觀的勢力。劉表便是如此。

原本他還有一個考察期,決定他能否從荊州刺史升任到荊州牧的位置上,但漢靈帝這一死,董卓這一篡權,直接便宜了劉表,讓他成為了荊州牧。

是否名正言順的不重要,起碼支持於劉表的蔡瑁蒯越之流,都有了對抗荊州其他宗族勢力的名分資本。

但非要深究的話,劉表的權柄並不穩當。

荊州的世家也是要分出個三六九等來的。

畢竟若不是奔著成為荊州世家之冠的目的,蔡家實在不必將自家的女兒嫁給劉表做了續弦。

在劉表本身對世家的依賴程度遠比喬琰高得多的情況下,很難不讓這種競爭,呈現出了愈演愈烈的局勢。

隻是眼下,劉表先是拒絕了孫堅借道而過的請求,又在蔡瑁以張谘為例勸說後,對孫堅在荊州境內的募兵也做出了限製,形成了兩方對峙的局麵。

那麼荊州的世家便不得不先將彼此之間的爭鬥放在後一些的位置上,將外患給解除,保住劉表這個「荊州女婿」。

所以這種不穩當,呈現出了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

在他們的眼裡,哪怕孫堅曾經為長沙太守,還一度平定過零陵觀鵠之亂,但觀其行事粗狂放肆,便讓他們對這個莽夫難以提起好感來。

相較而言,劉表這等「姿貌溫厚偉壯」、名列八俊、又能開經立學的儒生,才是他們所承認的荊州之主。

他們一如北方的豪強一樣,有訓練私兵的習慣,甚至有訓練水軍這樣的特殊兵種,得到了荊州世家支持的劉表也就等同於得到了一支相當可觀的軍隊。

再加上荊州襄陽望族支援的錢糧,以及荊州牧的名號,足以讓劉表再額外建立起一支私軍。

這些倚仗,讓劉表雖在個人勇武上不是孫堅的對手,卻也能與他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麵。

也恰是在這兩廂持鬥之時,他忽然收到了董卓從長安送來的消息。

------

對於董卓這種涼州匹夫,劉表一向是沒多好臉色的。

先前承認長安朝廷的地位,也隻是個對他來說更有利的權宜之計。

當然,在皇室的臉麵都已經被洛陽大火焚燒殆盡後,這也應當是董卓心中有數的事情。

所以劉表早做好了董卓給他遠距離加封後,便再不會插手荊州之事的打算。

也正是出於這種想法,當他展開那封董卓讓人先一步送來的書信之時,不由為信中所說之事倍感驚訝。

他轉手就將信交給了一旁的蔡瑁,問道:「德珪,你看這情況我應當如何處理?」

蔡瑁接過了信,剛看了兩行,眉頭下意識地皺了起來。「董卓想要增兵支援我們解決孫堅?他還有多餘的兵力?」

這還真不是蔡瑁看不起董卓。

司隸這地方聚集的人口,確實是要比其他各州更多。

可在董卓被人打得被迫從洛陽外逃的時候,洛陽周遭的百萬民眾都被各州劃分,連隔著個太行山脈的並州都能從中吞下一大口,等同於是讓其中人口去掉了不少。

而那長安的二十萬人,也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兵卒的。

別看董卓在並州涼州的北麵威脅麵前,還能保持住一點固守關隘的體麵,讓喬琰不得不先掃平馬騰韓遂之亂,確保背後不會出現偷襲的軍隊,才能進攻長安。

現在又讓她因為投鼠忌器,被迫滯留在了涼州。

可蔡瑁和劉表怎麼想都不覺得,董卓現在的兵力還能有全盛時期的十分之三。

但凡荊州這邊能再出一路勤王的隊伍,董卓都必然會麵臨顧此失彼的情況。

他此時最應該做的,是將自己的兵力抱團成一個點,而不是分散出來一支來支援劉表!

然而當蔡瑁繼續往下看的時候,他又不得不承認,董卓這封來信中所說的並沒有錯。

連他都覺得董卓此時沒有分兵的把握,那麼就跟誰也沒想到屯兵於高平的喬琰,會突然發動對隴西和金城的一戰是一樣的。

隻怕誰也不會想到,董卓居然會在此時往荊州方向增兵!

這必然會是一支意料之外的援軍!

增兵的緣由也正切中了劉表的心思。

董卓在信中說,他和劉表沒有主從關係,他也自知不可能因為扶持天子,就能讓劉表拿出什麼不切實際的代價。

但這種互不乾擾並不意味著他們不能共贏!

董卓屯兵關中平原的位置,讓他如若想要擴張,首選一定不是荊州。

而地處荊州的劉表,也沒有任何一點必要往關中方向進攻,除非他也想試一試捏著劉協這個燙手山芋是什麼感覺。

那麼既然是這種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狀態,為什麼董卓不可以幫劉表一把,擊退孫堅試圖先取荊州後進關中的攻勢呢?

此舉對董卓自己來說也是有利的。

這意味著他會少掉一路敵人。

信中又隨後提到,他在選擇讓何人前來協助劉表上,也有過深入的考慮。

最終這個援助的人選,定為張濟。

按照這封信中的說法是,張濟的侄兒在洛陽之戰中被喬燁舒的部將給俘虜,帶去了並州,還去信一封給張濟,說他既保不住侄兒和夫人,也隻能不必再念什麼叔侄情誼了。

正因為如此,他比誰都需要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的本事,從而在涼州諸將中重新抬起頭來。

那麼他一定是董卓如今的部從中作戰氣勢最高的!

蔡瑁乍看此言,覺得這好像還真有一套說服力。

隻是他免不了生出了一個問題:「董卓這廝有這寫信的本事,還能跟個喪家之犬一樣,被人從洛陽攆到長安去?」

這封信中的話術很高明啊。

無論是打消劉表對董卓派兵入荊州境內的疑心,還是對這個助陣人選的說明,都充滿了條理。

尤其是,在這封信的末尾還提及,若真要這樣共贏,該當如何利用張濟所率領的這一支隊伍伏擊孫堅。

這信中給出的策略,確實能將張濟這支西涼鐵騎的隊伍給派上用場,再結合孫堅的性情考慮,這也極有可能是劉表要想將孫堅戰勝,花費代價最小的一個法子。

「要麼就是董卓現在有了個水平極高的謀士,在替他拿主意。要麼……」劉表頓了頓,說道:「要麼,就是喬燁舒的本事實在是太高了,這才顯得董卓此人先前如此狼狽。」

想想董卓入洛陽後的一番操作,能將袁氏玩弄於股掌,成功將曹操和盧植驅逐出京城,反手給了袁氏一刀,又將何進大將軍的兵馬給吞了下去,明顯不是庸才所為,劉表其實傾向於後者。

但劉表顯然不會知道,董卓先前像個聰明人的奪權表現,和現在在來信之中表現出的智慧,其實出自兩個不同謀士的手筆。

他繼續說道:「德珪且先不必管董卓的前後表現,隻說說看,你覺得他此舉是否可行。」

若要劉表自己說,對董卓願意拿出一支士氣高昂的隊伍支援於他,他其實是有幾分驚喜的。

孫堅的軍隊此時駐紮在他就任太守一職的長沙,以確保有足夠的軍糧和募兵的基地。

這對劉表來說有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便是,這樣一來,劉表除了有荊州世家的支持之外,其實還有長江天險和雲夢澤作為防守的屏障。

此外,出身江夏黃氏的黃祖投效於他,被他上表奏請為江夏太守,集結了宗族勢力據守一線,正可作為對孫堅的崗哨。

但這並不代表,劉表就有這個必勝孫堅的底氣。

以長沙郡中所積存的船隻,和孫堅這等奮勇拚殺的習慣,他要想渡江而擊,經由漢水直抵襄陽絕非難事!

眼下的相持更像是暴風雨之前的平靜而已。

這麼一想,倒不如用那外援之奇兵,來給孫堅以迎頭痛擊。

唯一需要考慮的問題是,董卓有沒有可能在讓這支援軍擊退了孫堅之後,順勢占據南陽郡。

誠然如董卓所說,他不可能全取荊州。

因為這對他的涼州軍來說,會徹底變成遠走他鄉。

可若隻是拿下南陽,扼守住荊州上抵關中平原的入口,同時從南陽郡獲取到供給關中駐軍的物資,也夠讓劉表難受的了。

劉表會想到這一點,蔡瑁這個荊州人更不會想不到這一點。

他想了想回道:「府君所憂慮的無外乎是南陽郡,但若讓孫堅直撲襄陽而來,何止南陽不可保,連荊州全境也要落入孫堅之手。此人名為討董,實為覬覦荊州之惡賊,絕不會容府君在此,反倒是那董卓,此時已無涼州後援,不會自掘墳墓。」

「襄陽與江夏合兵,足以阻斷南陽郡兵馬南下,縱然先驅一虎後引一狼,這也是一頭不經打的狼。」

蔡瑁頓了頓又道:「不過隻我一人替府君做出此等判斷還不夠,涉及荊襄大事,還是問一問蒯氏兄弟吧。」

蒯氏兄弟在劉表入荊州後給其製定下了平定荊州的策略,又誘騙了荊州的宗賊來降服,借著宴請將五十多個宗賊頭目給斬殺了,讓劉表得以吞並掉了他們的部眾,被劉表稱贊以「雍季、臼犯之謀」。

蔡瑁雖然希望劉表更倚重蔡氏,但也更知道在什麼時候該當後退一步。

就像此時他眼看著劉表沉思的神情便知道,他果然還想聽聽別人的意見。

蔡瑁退了出來後,劉表便緊跟著召見了蒯氏兄弟會談。

不過大約是因為董卓讓人送來的這封信中,合作的說法著實穩妥,而與之相對的孫堅那頭,又正表露出了秋收後咄咄逼人的架勢,所以無論是相對保守的蒯良還是手段激烈的蒯越,都覺得可以將董卓引為外援。

至於對方若要占據南陽郡,屆時如何應對,二人給劉表都提供了一套備選的方案。

劉表當即拍板,讓人送交回信給董卓。

荊州之地多平順,南陽更是水網縱橫之地,行路快得很。

董卓在信中已提到,負責此番來援的張濟已經抵達了司隸與荊州交界的武關所在,得到劉表的準允才會入境。

故而當劉表的信使快馬加鞭而行,抵達武關,再到張濟所率領的騎兵入境來到襄陽城下的時候,距離劉表和部從商定是否合作,也隻是過去了短短七日而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反派養大男主後(女尊) 和頂流親弟在綜藝爆紅 動心 清晨心動 [狂飆][虎瑤]七日有幸 在規則怪談世界抽卡開掛[無限] 穿成頂流男配的隱婚妻 哄荔 魔主她不要我了 星際唯一群體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