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滿清入關(1 / 2)

加入書籤

眼看崇禎皇帝悲慘死狀,歷代天子都情不自禁生出一股兔死狐悲的復雜心情。又見他最後遺言「無傷百姓」,眾人隻能恨鐵不成鋼罵上一句: 「早乾什麼去了?」千般言語,最終隻化作一嘆。

這崇禎皇帝……當真可悲可恨又可嘆!

「空負壯誌,奈何才疏?」

不知不覺,水鏡中白晝消散,夜幕籠罩大地。屬於大明王朝的時代從此過去了。

當黎明再度到來,新的時代開啟。

鏡頭自高處俯瞰,千山萬水映入鏡中,萬裡江山顏色盡改,有人似悲似憤地輕吟:

高閣垂裳調鼎時,可憐天下有微詞。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

一詩吟罷,大幕拉開。巍峨宮闕依舊,曾經屬於朱由檢的禦座卻換了新的主人。

李自成的身影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中。

【萬眾蒼生匯聚的洪流傾覆了大明江山,於是百姓的代言者李自成入主北京城。】【他並未忘記昔日對百姓的承諾。】

【自崇禎十五年起,李自成便打起了「均田免賦」的口號,而他也說到做到,打入北京城後,立刻頒布了一係列政策,包括均田免征、平買平賣,以及追贓助餉。】

【均田即沒收大明宗室與縉紳地主的莊田,由起義軍士卒進行軍屯,並發布公告,允許百姓奪回被地主兼並的土地。】

【平買平賣即公平交易。連小民的公平交易都要頒布政策,可見百姓之不易。】

【免征則是重中之重。大明百姓之所以起義正是因為忍受不了明王朝無休無止的加征,李自成推翻大明之後並未忘記初衷,宣布「三年免征」,抑或「五年免征」,在年份的問題上,不同史料記載有所不同。】

【既然不收百姓的錢糧,龐大的軍餉又該從何處來?李自成選擇向大明宗室、太監與縉紳地主下手,於是有了追贓助餉。】

【昔日他們高高在上,開口閉口就是「苦一苦百姓」,而今起義軍當家作主,既然不能委屈百姓,就隻能苦一苦他們了。】

均田免征?追贓助餉?來真的啊?

厲害了!漢高祖劉邦一口酒灌進肚子裡差點嗆住,眼睛瞪得滾圓: 「玩這麼大?」李自成這一紙命令將會造成的後

果,身為開國天子的劉邦比任何人都清楚。

按理來說,新生的大順政權理應安撫人心,不止百姓之心,還有縉紳之心。玩這麼一出,豈不是等於革了縉紳地主的命?既然如此,他們能為了自身利益背叛崇禎皇帝朱由檢,又何妨再賣掉一個李自成?

他似乎明白為何會是滿清取代大明了。

【此令一出,前不久還喜迎王師的文武百官、閹宦貴戚,頓時一個個如喪考妣。】

【當初崇祠皇帝朱由儉百般請求,也隻從這群哭窮的家夥手中摳出二十萬捐款。而今李自成直接來硬的,不交錢就大刑伺候,竟然足足收獲了七千萬兩白銀!】

【不僅京師如此,天下處處皆然。在李自成的統治下,各地追贓助餉「蔚然成風」。一時間,天下各地縉紳地主都苦不堪言,對李自成這個新朝天子亦大失所望。】

【——沒收大明宗室和太監的錢財也就罷了,這是勝利者的權利。連已經投靠大順的縉紳地主也被追贓,未免太過分了。】

【在以農業為主的封建古代社會,掌握大部分生產資料的地主擁有舉足輕重的力量,歷代開國天子無不爭取他們的支持,哪怕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當然,皇權穩固之後的打壓和限製也必不可少。】

【新朝天子開國,往往以輕徭薄賦拉攏百姓,隻會對曾經堅決抵抗的地主下手,絕不會損害主動投誠的地主的利益。如李自成這般直接免征百姓錢糧,搜刮縉紳地主以養百姓,簡直「慘無人道」,「令人發指」!】

【被觸碰利益的縉紳地主出離地憤怒。】

【李自成在他們心中的形象,瞬間就從明太祖朱元璋一般的人物變成了上不得台麵的草寇。他們滿腹怨言,暗自冷笑。】

【——李自成出兵攻打北京以來,一路望風而降,莫非真以為自己是人心所向?一介草寇走了天運就不知自己幾斤幾兩!】

【——他們之所以拋棄大明那艘破船,跳上大順這艘新船,是為了繼續享受榮華富貴,而不是被「追贓助餉」,傾家盪產!】

【李自成的形象立刻從受盡歌功頌德的聖主,變成縉紳眼中「不得民心」的暴徒。】【——在這個時代,百姓不是「民」,掌握了生產資料和輿論的縉紳才是「民」!】

【盡管滿腹怨言,李自成手中的大順軍隊卻是實打實的威脅,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隻能暫時忍耐屈服,暗中等待時機。一雙雙眼睛在背後默默凝視李自成:等著吧,大順倒行逆施、不得人心,必不長久!】

……鏡中人這過於一針見血的評價,令歷朝歷代天子都陷入沉默。好家夥,仙人是懂得陰陽怪氣的。這諷刺的腔調未免拿捏得太準了。

確實,在大明這些縉紳眼中,他們才是民,百姓連人都算不上,不過是草芥而已。縉紳版「與民爭利」就是這麼來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失憶後我靠戲精人設在綜藝大爆 救世主他又凶又美[重生] 嬌貴雄蟲直播爆紅 炮灰媳婦的人生(快穿) 陸總別追了,夫人已嫁人 重生1975:開局撕毀回城調令 每天都有人想救贖我 在直播間透劇諸朝歷史 年代文女配她能穿越修仙界 顏先生的小嬌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