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127(2 / 2)

加入書籤

「朕實話與你們說,不肯追究之前的事情,重要一點就是陝西都司下的官員,不論是總督還是巡撫,常常是一倆年就換人。朝廷這麼頻繁地更換官員,導致了很多應該踏實深入完成的政事,都不能深入地做到位。

這是朝廷該擔負的責任。

但是朕前幾日把寧夏鎮的軍屯梳理一遍,發現三邊欠餉不是軍屯不夠,而是從上到下軍屯的各級武官,把自己分管的軍屯軍戶、屯田等當作了自己的私有財產。

這就是真不能容忍的了。

那是朕的,是大明朝廷的,那是大明百姓賴以支撐三邊四鎮抵抗韃靼的糧草、軍餉。

李卿,你是進士出身,你知道或是還記得陝西三邊總督的份內職責嗎?」

李起元與朱國祚同歲,但比朱國祚晚了一科中進士,可在仕途上就比朱國祚經歷的太多了。他遊宦三十多年,從庶吉士到縣令,一步一個腳印,步步都踏實地留下為「上等」的考評,可見其做事的認真和嚴謹。要不是他有這樣優秀的考績,也不會在萬歷四十七年的時候,升職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禦史。更不可能在光宗繼位後,晉升為右都禦史兼兵部右侍郎總督三邊軍務兼理糧餉。

天子的話問得李起元愧疚難當,他從上任後就麵臨著韃靼不停的寇邊攻擊,他可以說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軍務、用在了抵抗韃靼寇邊上。他是再沒有想到軍屯,會被大小武官侵占到如此嚴重的地步。

「陛下,臣的職責是總督陝西三邊軍務兼理糧餉。臣慚愧沒有理好糧餉之事。」

要是有個地縫在,李起元就能鑽進去了。

「軍務之事,你做的很好,陝甘寧三邊都守得非常牢固。」朱由校先肯定李起元的功績,給他吃一顆定心丸,然後又告訴他一個好消息。

「前幾天吳總兵與朕提起要調馬國柱、尤世威等人回陝西,朕已經應下了,並發文予軍部,等他們幾個總兵回來,你身上的擔子也會輕一些。」

多幾個總兵來駐守在陝西這三千裡的長城管轄區,也讓人能夠安心一點兒。李起元覺得自身長久以來的沉重壓力,頓時都減輕了一般。

「臣謝陛下在軍務上的支持。但是糧餉之事,臣愧對陛下和朝廷的托付了。」

「以後能做好就可以了。三邊軍屯的問題不是你上任以後才有的。但朕現在梳理清晰了,以後你交給繼任者時,也要如今日這般清爽。

你知道萬歷三大征。內帑金除了一千一百萬的銀子,前幾年為了遼東告急,陸續又出了五六百萬銀子。去年年底收上來的那點兒,隻夠內廷日常開銷,連朕今年底大婚都沒有銀兩去籌辦。」

朱由校的意思是朝廷太倉空了,內帑金的積蓄也花完了,你這個三邊總督以後要長點心眼到糧餉上,別指著朝廷會再撥銀子過來了。

李起元聽得明白天子的言外之意,可是在禦帳裡的其他武官又開始心抽抽了,陛下這是什麼意思啊?莫非是要我們給他湊娶媳婦的銀子?

哎呦,寧夏武官心裡想的是這回可就不是倒出去五年的所得能脫身了吧。

朱由校繼續對李起元說話。

「今年的軍卒糧餉已經足額發放了。今秋的收成下來以後,明年三邊的事情能不能做好,就看你的了。相信你不會令朕失望吧?」

不僅補足了欠餉,還提前一年足額發放了軍餉,這是任何時候都沒有過的事情。

讓朱由校來說,不發下去,朕還拖著那些銀子在河套遊一圈不成?連他帶著的這四萬人禁軍軍卒和輔兵的這一年軍餉,他都用慶王府的銀子、還有變賣的慶王府的產業、家什等發了下去。剩餘的那幾千兩,派人送去給在榆林鎮養傷的將士。

他給身邊跟著的倆宦官的說法就是你家皇爺嫌銀子壓月要,大家夥分擔著背自己的銀子不覺得沉。等咱們回京師了,記得問戶部討回來這些銀子存進內庫裡。

為此,曹化淳和方正化抄錄了以百戶為單位的銀兩詳細發放數字,讓經手的所有武官簽字畫押,這可是回去問戶部討要銀兩的憑據。

目前的三邊形式是從來沒有的大好。那些將官雖然被迫掏出了銀子,但是天子免了他們的罪責。隻要以後不再犯,就平安無事。最主要的是朝廷每年增加的俸祿,比他們貪汙得來的銀子要多。基層的武將增加的更是明顯。對有了足夠糧餉的戍邊軍隊,軍心就是穩定的,守住三邊四鎮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李起元故而大聲向天子保證:「臣必將竭盡全力,守住陝甘寧邊鎮,不會讓陛下失望。」

※※※※※※※※※※※※※※※※※※※※

今天真的很盼望能有地雷等等

看了一年以上的親知道為什麼啦

/">/a>)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蛇精病男主愛上我 蠻荒之貌美如花[係統] [快穿]謊言之諾 [綜英美]論終結噩夢的方式 尚未瘋狂[綜英美] 王之妖精[綜] 木葉:誰說醫療忍者就不能C 傲慢與偏見之瑪麗 玄學幼崽靠算命成為頂流 修真之重登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