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145(2 / 2)

加入書籤

那是非常很可能的。

「舉債吧。」

汪應蛟一愣,舉債?朝廷借錢?向誰借?

「以朝廷的名義在浙江、江蘇向海商發債卷,用明年或者是後麵的秋稅做抵押,向民間先借三百萬,名義就用要在南海鏟除海盜了。至於利息,」

朱由校看看戶部的尚書和侍郎,他還真不知道利息具體定多少是好。

向海商籌措安定沿海、清剿南海海盜的銀子,關鍵是借錢不是攤派,還是以明年或者後年的秋稅做抵押,這倒也是可行之法。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的海商最多,應該能夠籌夠三百萬兩。

「陛下,這向海商籌措的銀子,是專款專用嗎?」汪應蛟追問。

朱由校點頭反問汪應蛟:「太倉的每一筆銀子不都是如此嗎?」

「那就沒有什麼利息的說法了。」汪應蛟大手一揮,「朝廷要清剿南海一帶的海盜,最後得到好處的也是那些海商。少被海盜打劫一次,什麼本錢利息都省下來了。朝廷隻是與他們借銀子,又不是攤派到他們頭上的。」

英國公看朱由校遲疑,跟著補充了一句:「陛下言明以秋稅歸還,沒有直接把這份銀子攤派到他們頭上,已經是心善了,還想與朝廷收利息?

前年陛下念著與海商合股,沒追究他們走私之罪。哼,暗助建奴的豈止是晉商,徽商等也有不少參與進去的呢。」

朱由校想想決定聽從汪應蛟、英國公的建議,向百姓加派糧餉最容易,可是剛剛穩定下來的民心,還是別去觸碰了。最主要的是聞香教禍害了好幾省,這時候不加派糧餉最能穩定民心了。

「戶部要把籌借銀子的事情辦好。大商戶多一些,小商戶就莫去騷擾了。無農不穩、無商不福。一定要做好登記。

認購債卷最多的商戶,你們看看該給個什麼嘉獎。比如給其先人敕封等。」

賣官鬻爵?稀罕麼?不稀罕的,哪朝哪代都免不了的事情。天子提出給商戶的先人敕封,讓諸位老大臣又鬆了一口氣,敕封死人,怎麼高的爵位也不礙事兒。

「如此這事情就更好辦了。陛下,戶部要借錦衣衛和東廠出些人,協助完成此事。」

「準。劉時敏記得叮囑錦衣衛和東廠,朝廷光明正大地借銀子,要好借好還再借不難,若是有人敢在裡麵做些有的沒的,朕知道了,錦衣衛絕對是百兩銀子就抄家流放的。東廠的人就扒皮抽筋點天燈了。」

「是,臣遵旨。」

錦衣衛是朝廷的律法管,而東廠那些宦官屬於皇家的奴才,按著宮裡的規矩管。不過這兩年的時間下來,滿宮的宦官和宮女都知道天子秉性,沒人敢冒犯天子、敢試探天子的鋒芒。

等到八月的時候,首先是西南平定的消息傳回來,然後是聞香教王森的三個兒子長子王好禮,次子王好義,三子王好賢在灤州「聞香教教都」石佛口相繼落網,王家(原姓為石)的整個家族子孫無一脫逃。接著建立「大乘興盛」的「中興福烈帝」徐鴻儒被禁軍捉住。

由於徐鴻儒和王好賢的這次惑亂民眾造/反,沒有了躲避建奴流亡到山東的百姓參與,隻有部分依靠大運河為生的漕幫幫眾。禁軍在山東運河沿途州府衙門的幫助下,很快擊垮了漕幫的幫眾。令趁著朝廷不備、剛領兵取得兗州下屬兩個縣城的徐鴻儒,立即陷入了被禁軍包圍的狀態。

定國公可不是會受文官牽製的將領,他是直接命令禁軍炮轟聞香教。因為天子已經把聞香教定位為邪教,同時還把所有向後來者收納花樣百出的「根基錢」、「種福錢」的各種「傳教斂錢」行為,都定位邪教。

這些所謂的「根基錢」,就是教徒在入教之後,如果能成為「師傅」或者更高級別的教徒,便能從新入教的人或者下一級的教徒身上收取入教的銀錢。所以,「傳教斂錢」使得創教者王氏家族迅速地從小門小戶一舉變為富甲一方的巨豪,並且此種斂財之法也使得更多的人,寧可冒著滅族的風險廣泛傳教的根本原因。

說到底就是傳銷在任何朝代都不缺少有眼光的人,也不缺少弄得出噱頭吸引百姓的人。前仆後繼的「花式」傳教、傳銷,在天/朝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隻要忽悠了下線進門、隻要有源源不斷的下線加進來,參與的越早,得到的銀錢就越多。

轟轟烈烈的聞香教謀反,二個月的時間就歸於了平靜。

可是隻安穩了幾天,福建就送來了要求朝廷增援的八百裡加急。

西洋的荷蘭人占領了澎湖列島。

/">/a>)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蛇精病男主愛上我 蠻荒之貌美如花[係統] [快穿]謊言之諾 [綜英美]論終結噩夢的方式 尚未瘋狂[綜英美] 王之妖精[綜] 木葉:誰說醫療忍者就不能C 傲慢與偏見之瑪麗 玄學幼崽靠算命成為頂流 修真之重登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