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皇帝148(2 / 2)

加入書籤

葉向高心裡還有一點兒小想法,他想讓汪應蛟出麵,砍掉王永光提出的三大殿計劃。他不想與王永光弄得太僵了。

汪應蛟嘆氣,「戶部今年就進了那麼些銀子,要辦的事情,那件都砍不得。唉。倒是兵部的三邊的糧餉可以減一些。」

葉向高吃驚地看汪應蛟。

汪應蛟神神秘秘地說:「陛下年初在三邊把今年的糧餉足額發了,以前的欠餉也都補發了。榆林衛今年又在土默川屯田了。三邊清理後,以他們屯田的數量和現有的將士數,明年應該不需要再發糧餉的。

且河套的蒙古人被趕走之後,今年河套沒有戰事,是不是也剩了補充軍械的這筆?」

葉向高猶豫了一下,「三邊軍械這筆還省不得,萬一要用了呢。先留足備用的份額。你說的三邊糧餉這筆可是大頭,你確定能省得下來?」

汪應蛟點點頭。

「你當我把戶部的那幾個主事、觀政的新科進士派出去做什麼?就是讓他們和都察院在三邊的禦史、巡撫,核對土默川、寧夏衛的糧食產量出啦。」

站在門外的朱由校悄悄轉身,魏朝凍得打哆嗦也不敢發出一點兒聲響。他就不明白皇爺說有事情要找葉首輔商量,怎麼就不進去了呢?偏在屋外凍著。唉!這都開始數九的天兒了。

以魏朝的耳力當然聽不見屋裡的說話內容,但是朱由校可是聽得清清楚楚的。幾個月下來,他發現從任命葉向高做首輔,葉向高就非常積極地處理政事,內閣的效率比方從哲在的時候提高了很多。同時葉向高也讓內閣和六部的官員都轉起來。也就他這個認真的皇帝,要是換一個不那麼想管事的皇帝,就此撒手也不會誤了國事。

大明的內閣真好啊。

葉向高做首輔也真好。

朱由校聽了一會兒牆角滿心感慨,讓葉向高好好處理其他事情,王永光還是自己想辦法安撫吧。他徑直去乾清宮找周嘉謨和黃克纘,看看能不能從他們兩部「勻」幾個觀政的新科進士,給王永光送去幫忙。

兩位老尚書現在處於半退休狀態,本部的總結基本都丟給兩部的侍郎去做了。然後還隱晦地向天子提出了要致仕。朱由校就是想與他倆好好談談,想挽留他倆多在朝幾年。有周嘉謨在,別說張問達這個職位要求他唱反調、挑毛病的左都禦史,就是汪應蛟也都不擺老資格。

朱由校願意把這倆心思正、為人正的老大臣,供在朝堂上做定海神針。

周嘉謨的想法很簡單,他眼看著就八十歲了,如果現在還不放手給侍郎,要是哪天跌倒了爬不起來,豈不是誤了朝廷的大事兒。而且陛下隱隱有將七十歲定為致仕年齡的意思,自己是吏部尚書,已經把朝廷六部的重要位置理順了,排好了接班的梯隊。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十年、二十年內,六部七卿、閣臣的重要位置都不用天子費心人選。沒有什麼事情是放不下的了,自己主動提出致仕,也免得讓天子為難。

而黃克纘純粹是被周嘉謨的致仕年齡話題拐帶的。他覺得自己現在朝廷起不到什麼作用了。造炮有徐光啟、造船有天子做船模,刑部的倆侍郎喬允升和趙秉忠都非常能乾,吏部這兩年補過來的郎中也都是能擔事的人。尤其是喬允升做刑部尚書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自己總不能拖到和喬允升一起致仕吧。

反正想做兵部尚書、帶兵出征的願望,這輩子是沒法實現了,還不如就回家含飴弄孫,唉,孫子早長大了,去教導重孫子吧。

朱由校帶著魏朝回到乾清宮的時候,兩位老大臣正在與抱著大婚儀程過來谘詢的公鼐、周如磬說話。

劉時敏含笑立在一邊,示意方正化做記錄。

那大婚儀程朱由校看過一次了,要他說都挺好的了。可是公鼐自己不滿意,有什麼辦法呢。

周如磬最先看到朱由校過來,他立即提醒討論得很入神的上司。

「陛下。」

幾位臣子立即朝天子見禮。

朱由校請周嘉謨等坐下,讓魏朝換了熱茶來。然後對公鼐說:「公卿,朕覺得你定的大婚儀程都非常好了。你盡可以放過自己了。」

黃克纘點頭說:「老臣也是這樣勸他的。這已經是盡善盡美了。」

公鼐不大滿意,他覺得自己的學生這麼出色、把朝事政事都處理的這麼好,連著平定了遼東危及大明的隱患等。尤其是今年連著多少事情啊,西南的兩場叛亂、山東的聞香教反叛,卻沒能讓百姓流離失所,這都是可以載入史冊的聖明帝王作為了。

自己能做的就是讓天子大婚在禮儀上讓後世無懈可擊。

/">/a>)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蛇精病男主愛上我 蠻荒之貌美如花[係統] [快穿]謊言之諾 [綜英美]論終結噩夢的方式 尚未瘋狂[綜英美] 王之妖精[綜] 木葉:誰說醫療忍者就不能C 傲慢與偏見之瑪麗 玄學幼崽靠算命成為頂流 修真之重登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