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孟瑞山(2 / 2)

加入書籤

李梅翻出這個人的記憶,知道他叫孟瑞山,也是個可憐人。父母死得早,臨終把他托付給大哥照顧。那時他才十一二歲,他大哥已經成家好幾年,大嫂是個彪悍的人,家裡的財產掌管的死死的,他大哥是個怕媳婦的男人,不是很在乎這個弟弟,看見媳婦欺負弟弟,都不維護他。所以,孟瑞山的日子很不好過。

十七歲時,孟瑞山在朝廷征兵時走了,這一走就是八年,村裡人幾乎忘了這個年輕人,所有知道他的人還以為他出了事回不來了。沒想到的是,八年後,他回來了,不但回來了,還帶回一個兩歲多的娃娃來。

孟瑞山回來之後,大哥大嫂不讓他進門,他帶著孩子沒處住,李大爺收留他爺倆住了幾天。

後來,孟瑞山去找了村裡的裡長,讓裡長做主給他和哥哥分家。他說了,隻要田地,不要房子,因為他要和孩子吃飯;而且他爹娘過世時說過,房子還有田地和哥哥平分,但是念在哥嫂照顧過他幾年的情分上,他就不要房子了。這事兒裡長知道,孟家老父走時,把他叫過去托付過這事。

孟家大嫂知道孟瑞山想分家產,氣得跳腳,連著罵了好幾天。可是孟瑞山確實有份得到一半財產,在裡長的說和下,孟瑞山最後得到幾畝不是很好的田地,這事就這麼過去了。

孟瑞山沒地方住,就跑到山上砍了些樹木,自己扛回來,在李大爺和他兒子的幫助下,蓋了一個木屋暫時住著。後來又請人在李大爺家不遠處蓋了一座小院子,自己帶孩子住。

因為分家的事,孟瑞山和他大嫂的愁也結下了,這要不是孟瑞山長得高,長得壯,一瞪眼有點嚇人,估計孟家大嫂能把孟瑞山的日子攪翻天,就算這樣,孟家大嫂也經常找茬。

其實,孟瑞山去從軍的原因是這樣的:

那時,孟瑞山的大嫂整天指使他乾活,還不讓他吃飽(好像他倆的遭遇一樣)。都說「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他本身長得就高大,飯量也大,他大嫂每次叫他吃倆窩頭就不給飯吃了。好心的李大爺經常偷著塞給他點東西吃。後來趁冬天沒事的時候,他跟李大爺學打獵,他也滑頭,有點心眼,知道自己在外麵烤著吃完了再回來,這才沒餓死。

不知道誰在孟家大嫂跟前嚼舌頭,說看到孟瑞山在山裡偷著吃肉,氣得彪悍大嫂罵了他三天,什麼「家賊難防」「吃裡扒外」等等莫名其妙地罵名,那聲音大的隔一條街都聽見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誰都心裡明白,可是沒人給孟瑞山說句公道話。

孟家地裡有了收成,賣了糧食得了錢,都叫孟家大嫂拿起來了,孟瑞山一個子都撈不著,倒是活沒少乾。他都十六七了,長得人高馬大的,比他哥都能乾,已經到了成親的年齡。可他嫂子愣是當沒這回事,隻是留他在家乾活,管他口飯吃。當然,自打孟瑞山能當個整勞力乾活,他大嫂基本都叫他吃個飽飯,要是吃不飽,哪有力氣乾活呢?

有媒婆給孟家大嫂說親,她都把人罵出去,說人家是吃飽了撐的閒得沒事乾。孟家大嫂認為,她要是幫孟瑞山成親,不得花錢麼,這是其一;其二,這些年她對孟瑞山啥樣,她自己心裡門清,她覺得要是孟瑞山娶了媳婦,肯定沒現在這麼聽話,不會幫她乾活了。俗話說得好:娶了媳婦忘了娘,何況是她這個對他不好的嫂子。所以她死死把這錢,說啥也不給孟瑞山成親。

孟瑞山知道,自己手裡沒錢,他提分家也沒什麼依仗,說不定嫂子會罵他「狼心狗肺」「忘恩負義」,要是鬧開了,他肯定得不到什麼好處;可要這麼稀裡糊塗地跟大哥一家過下去,指定不行,他的日子連長工都不如,也就能混口飯吃,再這麼下去,也沒什麼前途,說不定連媳婦都娶不上。

恰好,此時朝廷征兵,他聽說鎮上貼了征兵布告,就偷偷去報了名。等孟瑞山走的時候,他哥嫂才才知道,氣得他嫂子大罵「養不熟的白眼狼」,「最好一輩子別回來」。她生氣的是,從此家裡少了個大勞力;他大哥則覺得他弟弟什麼都不拿走了很好,因為這樣他們兄弟倆就不用鬧分家,他可以自己占有這那些田地和房屋。

孟瑞山分去邊防駐守邊疆。當時朝廷有個很人性化的製度,長期駐守邊疆地的官兵,可以帶家人同去,還可以分到田地和房屋。當然,這些東西是朝廷根據駐守年限和官銜大小分配的。

孟瑞山去當兵時刻沒想那麼多,他一個鄉村少年,沒多大抱負理想,就想著出來能混出點什麼來,就是叫他自己說,他也說不清。

孟瑞山身強體壯,還有點小機靈,一點就透,所以很快就得到上頭的賞識,當眾誇獎了他。孟瑞山覺得很有成就感,訓練,勞動等越發賣力,後來因為騎射訓練的好,還做了騎兵。

漸漸地,孟瑞山混了個不大不小的官職,這時他已經二十有三了,在那些同僚的眼中,他已經到了必須成親的年齡。像他這個年齡的同僚,有的孩子都六七歲了。

某天,孟瑞山一個很好的同僚一提這事,其他人開始起哄:「這事交給你嫂子了,保準給你找個滿意的。」

「是啊,咱們這幫人,就你沒成親了,這麼多嫂子,肯定能給你找個好的。」

孟瑞山在眾人的起哄調侃中同意了找媳婦這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書中遊[快穿] 歸妹 我在洪荒植樹造林 佛係主角的打臉日常[快穿] [綜武俠]道長救命 言出必死[綜武俠] 大佬的再婚甜妻美又颯 四合院:我的同桌婁曉娥 九龍章 逆天福運之農女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