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2 / 2)

加入書籤

朱棡也氣歪了鼻子,他不覺得自己比老四差很多,可看看光幕怎麼說的,老四就是能進前十的明君大帝,而他呢?眾所周知的朱跑跑!

兒子們在互相紮刺,老朱思來想去,還是覺得這排名不盡不實,不如自己操刀:

秦皇不值一提,刪掉。我前進一位,第四。

我豈與高祖同列?我在他前,我前進一位,第三。

漢武焉能比光武?既然光武在我之後,漢武也不配我前!

如此一算,老朱龍心大悅:若要說古往今來帝王咱第一,確實有給咱添光加彩之嫌,不若就太宗第一,洪武第二吧!

以這樣的心情,他看了朱棣一眼,順眼:

老子沒老,老子還是強過兒子嘛。

他又看朱棣一眼,不順眼:

咋回事,你這龜兒,竟比咱還差,咱白教你這麼多年了嗎?

「汝當反思。」朱元璋威嚴說,「汝當自強!」

豈用朱元璋鞭策!

「父皇放心。」朱棣保證。

這時朱允炆悚然一驚。

為什麼要反思?為什麼要自強?難道皇爺爺已經認定要讓四叔當皇帝了?

一時之間,他覺得自己的小命岌岌可危,不免心慌意亂。

但心慌意亂間,他又想:四叔竟能成被入了前十帝王榜。

也許不是我太仁弱,而是敵人太強……越強的敵人,也有會越強的對手吧,這樣思量,也許我也是強的。

如此這般想過之後,朱允炆慌亂之心獲得了些許慰藉,竟有些五味雜陳起來。

【嗯,這裡再淺淺批判一下永樂大帝篡改、焚毀史料這件事。】

朱棣:「?」

朱元璋:「?」

【他爹生前就告誡寫起居注的人,明白直書,勿宜隱諱,使後世觀之不失其實也。兒子謀朝篡位,心虛不聽吶。從前又沒有什麼快捷備份書籍方式,全靠手抄,就很容易出錯,太/祖實錄修完一遍,就要毀去之前的底本,以至於很難兩廂比對。

比如,主流觀點認為,太/祖實錄裡關於全國人口普查的資料,就抄錯了,導致洪武二十六年的數據嚴重失真。給後來結合社會學研究明朝的學者帶來了極大困難。

加之官方改史反而會令民間野史流傳更甚,野史的不堪又易滋生陰謀論,後來《明史》的編纂就受到了大量野史影響,導致很多人的歷史評價大大降低。

唉,不要動不動燒東西,一定要備份啊備份,像《永樂大典》這種曠世巨作在戰亂裡散佚真的太可惜了。要是完整保存到了現在,搞不好永樂大帝就不用變成『前十下位圈』了。】

朱元璋:「!」

朱棣:「!」

朱元璋剜了朱棣一眼:你可真是朕的好大兒。

【一不小心發散太多了。讓我們回到主題,開始來說靖難之役吧!

對於打戰這回事兒,除了軍事愛好者之外,u相信大家知道的都不多,一些微薄的印象,大概就是三國演義,孫子兵法等等啦。歷史愛好者稍微好點,能說得出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戰,背水一戰是韓信打得。像《武經總要》《紀效新書》這種教練兵有陣法圖的軍事著作,能記住作者已經很厲害了。】

《三國演義》?聽不明白,是什麼書?竟可以和孫子兵法比肩!可是「演義」二字,說的不是話本嗎?話本和兵書,也差別太大了吧?

《武經總要》是北宋的官修兵書,是將軍們必讀之書。可《紀效新書》又是何物?能與武經一同提名,還有具體的練兵和陣法圖,顯然也是無價瑰寶,不知身在何方?

雖然思緒隨著光幕的聲音上下浮遊,但大家大體上是放鬆的。主要是聽這光幕的意思,顯然它說的都是些很基礎很入門的東西,連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戰都不知道,豈不就是文盲?

別的不說,老朱一手打下天下,倒是不缺這陣仗上的入門知識。

他們聽著光幕繼續:

【至於具體的軍事理論,u做這期視頻前,隻知道淺薄的遊擊戰十六字真言: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洪鍾大呂,轟然作響!

朱元璋竟失態到直接站起!

不止朱元璋,在場的皇子們,隻要稍微會打戰的,無不因為這十六個字張大了嘴巴。

倒是朱允炆這樣對打戰沒有什麼概念的,隻聽得懂這幾個字好像有點道理,也不明白為什麼皇爺爺和皇孫們紛紛失態。

「記,記下了嗎?」朱元璋出聲的時候,聲音竟然有些顫抖。

「記下了!」嘈雜的聲音同時響起。

本來隻由內侍們回答的話,竟被好幾個皇子搶答了,朱棣是搶得最快的那一個,但他是在回答朱元璋嗎?看他那樣子,分明是在回答他自己!

「給咱把傅友德他們——」朱元璋又緊急吩咐,「趕緊叫過來!」

老朱的反應已經夠快了,可是這回那光幕,也不知怎麼回事,竟不七扯八扯了,竟然順暢無比地繼續下去:

【後來查了查,發現另一句有點印象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也是近代提出的而不是古代兵法。】

朱元璋都著急上火了:「快!快!快!人呢?人呢?給咱拖過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作精在夫妻戀綜當對照組 炮灰女配的養崽生活 裝乖可恥 戀愛預約[娛樂圈] 星際第一向導 跑路後我被瓦裡安全球通緝 斯棠 帝台春(重生) 完美偶像,站姐打造 初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