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2 / 2)

加入書籤

朱橚一時愕然:

「雖然說是從內向外打,但北平那麼快就被攻了嗎?前麵不是說朱允炆還布置了別的兵在城裡?那些兵呢?除了那兩個被殺的高官外,難道再沒有人能組織他們,擋住燕王?就這樣眼睜睜看著燕王憑800人,直接將北平占了?哥哥未免太厲害了!」

朱樉嗬嗬一笑:「你哥還沒登基呢,法螺吹早了。」

朱棡倒是覺得正常,他的想法和將軍們類似:嗯,手裡800人,又是在對方群龍無首的情況下,拿下一城,有何之難?我上我也行。

老朱臉色不太好看。

這兩高官?咱看是這兩廢官!最好別被咱知道名字,否則廣西從此就是他們的老家了!

他又想:

兵馬調動的程序得加強,口令得復雜,權力分配也要再考慮——還好是兒子奪城,要是別人,我朱家江山豈非完蛋?

【攻克北平的當天,消息傳出,燕王的老部下們就紛紛以城來投,通州,遵化,密雲三個衛,合計16800人。

此時,開平的宋忠帶著三萬兵馬正在趕路要乾朱棣,聽到北平事變,連忙掉頭退守懷來,留俞瑱守居庸關。

朱棣點齊兵馬,初八,讓朱能迅速拿下在薊州起兵的馬瑄,生擒之;十一,就讓徐安破了居庸關,迫的俞瑱退往懷來和宋忠匯合。】

朱能!徐安!

朱棣一揚眉,他終於聽到了在靖難最初,就毫不猶豫跟隨自己廝殺的將領。

回去就重重嘉獎——

「朱能……」傅友德也有印象,「是員猛將,我記得,北伐乃兒不花時,他也在燕王麾下吧。」

「猛嗎?」朱元璋瞥一眼朱棣,冷冷一笑,「既然那麼猛,就調來咱使使吧。」

朱棣:「……」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現代北京至懷來縣直線距離約93公裡,即186裡,實際距離應該超過200裡。古代騎兵行軍一般一天在70-80裡,極其精銳的如戚家軍能急行軍一天150裡。

朱棣判斷,宋忠雖有三萬兵馬,但人心不齊,在他安定下來之前先發製人乾掉對方,防止居庸關被遏。

於是七月十五號,親自領八千騎兵,一日就跑過200裡,直撲宋忠!

宋忠想也沒想到,朱棣能來的那麼快,更沒有想到,朱棣不過是一波沖擊,就直接把他吃掉了!】

「一日200裡?」剛剛反應平平的傅友德這時倒是瞥了朱棣一眼。

「一日兩百裡,仿若冠軍侯再世。」郭英感慨。

「嗯,蒙古精銳,一人三馬,方有此鬼魅速度。」耿炳文同樣開口。

「戚家軍不知為何?」李景隆小心翼翼,試圖融入大家,「歷史上,隻有帶兵如神似嶽武穆般,能將自己的姓氏冠之以軍隊上,這戚家軍,難道是可以比肩嶽家軍的存在?」

幾位武將目光熠熠,你一言,我一語,要不怎麼說,隻有打仗的將軍,才明白功夫在哪裡。

「快是一回事,打是一回事。」老朱道,「看看怎麼打,才能一沖就把宋忠吃掉了。」

光幕果然解釋了朱元璋的疑問:

【宋忠手底下的三萬人,一半是朝廷軍,一半自燕王三衛。宋忠為了控製後者,讓他們去打自己的舊老大,自作主張的撒了一個謊——一個將他葬送的謊。

他說燕王大大的暴虐,把他們留在北平的親人全部殺掉了。

史書上說,朱棣是到了懷來才從間諜口中知道這件事,於是立刻想出了用燕山衛的家人們為前鋒,擾其心誌的法子。仗還沒打呢,宋忠麾下紛紛倒戈來歸。宋忠大敗,跑去躲廁所。】

「蠢貨!」朱元璋這才明白緣由,不禁怒罵。

傅友德他們,卻各自凜然。有朝廷詔令在手,有本部兵馬在手,甚至還將燕王人馬的將領撤換調走,這樣都不能控製軍隊,還得宋忠撒出這樣的謊,軍隊才指揮得動。

這是宋忠廢物蠢貨嗎?

這絲絲縷縷,難道不正證明了燕王對他衛隊的絕對掌控力嗎?

【但u覺得,事實應該不是這個順序。就像前麵講的,北京到懷來200裡呢,燕王如果是在懷來知道謊言,總不能開個傳送門,把身在北平的士兵家人召喚過來吧?這些人,肯定是出發奔襲的時候就帶著的。

u推測,從開平往北平殺來時的宋忠就已經撒謊了,否則,他甚至無法讓這些士兵跟著他一起前往北平和燕王作戰!然後,宋忠隊伍的行軍消息,被來投朱棣的小老百姓舉報了。

是的,你沒看錯,老百姓。

估計朱棣要麼是從這些百姓的口裡知道謊言,要麼聽了舉報後派間諜去打探了,做了完全的計謀才開始急行軍的。這一信息戰,燕王輕而易舉,完全打贏了。】

「信息戰?」朱元璋琢磨這個第一次聽見的詞匯,「好個『信息戰』!」

現場隻有朱元璋的聲音,一個精彩的戰鬥剛剛結束,其餘的人半是回味,半是屏息,期待光幕透露出更多精彩的後續。

【此後,永平跟著投降,燕王又用間乾掉了大寧衛都指揮使卜萬,由心向自己的二五仔陳亨控製。至此,朱棣終於在北平附近小小的站住了跟腳。

從張信密告到宋忠謊言,再到朱棣甫一占據北平,左近便有三城「以城來獻」,直接把腦袋別月要上,賭上九族,和朱棣一起造反了!

朱棣的個人人格魅力,可見一般。

朱棣到底是怎麼能擁有這樣的人格魅力?】

光幕的聲音到這裡,靈堂的人,也就齊刷刷將目光集中到朱棣身上。

他們也這個藩王,這個兄弟,到底怎麼來的如此魅力!

是靠他的口才,許諾封公封侯,恩蔭子孫?

是靠他的錢財,餵飽那些跟著他乾的士兵?

【也許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朱棣的帶兵風格及作戰風格中,解釋一二吧。

記錄在《奉天靖難記》裡的,有這短短一個小例子:

在朱棣長途作戰的時候,有個士兵生病了,於是朱棣把自己的備用馬匹讓出來,馱載這位士兵。左右都勸他說,你把備用騎讓給了別人,回頭你要用了怎麼辦?朱棣回道:人難道還沒有馬重要嗎?

行軍過程中,吃飯飲食,也都和士兵一起,士兵吃了喝了,他才吃喝。】

聽到這裡,以傅友德為首的幾個將軍暗暗點頭:

愛兵如子,難怪能帶出強軍,難怪士兵願意為朱棣效死。

可這短短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還有一次,朱棣和朝廷軍打,一部分朝廷蒙古人被他俘虜了。朱棣當天就讓這群人帶著刀給他守營帳。還是左右勸朱棣說,你就不怕他們半夜把你刀了?朱棣簡單回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坐的都是好漢,不會害我。果然,第二天,這些好漢就提刀上戰場,為朱棣拚命了。】

朱元璋這時候也嘆了口氣,承認道:「不錯,有咱幾分大度風範了。」

其餘皇子們暗誹一聲:嗯,年輕時候的你。現在的你,就是但有風吹草動,嘎嘎亂殺。

【整個靖難之役,朱棣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親自帶精騎,遠距離長途繞背突襲。而每一次,朱棣都身先士卒,率眾沖鋒陷陣。】

聽到這裡,眾人麵色驟變。

朱樉竟脫口而出:「若你傷了死了,豈非群龍無首,偌大基業,隨風而逝!」

他未盡的話,恐怕是: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我之貴命,豈可輕忽?

【刀劍無眼,何況在靖難之役中,朝廷兵馬裡的每一個人,恐怕都想要借燕王項上人頭一用,好博個光宗耀祖,封妻蔭子。朱棣不知道危險嗎?朱棣不恐懼死亡嗎?但朱棣依然親自帶領他身後的士兵——不是坐在安全的中軍之內,而是站在他們身前——像一麵引領他們向前的,英勇無畏的旗幟那樣,帶領著他們向前。

這一刻,朱棣不是天家藩王,他們不是普通士兵。

這一刻,朱棣不貴,他們不賤。

這一刻,他們是戰友,他們是同袍,他們同進共退!

我想,拿破侖一世所喊出的那句話,正是朱棣這一行為的最好注腳。也是朱棣能以小小北平,能以800勇士,掀起覆滅建文朝廷滔天巨浪的根本魅力所在——

「如果我向前沖,跟上我!如果我退縮,殺了我!如果我戰死了,為我報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作精在夫妻戀綜當對照組 炮灰女配的養崽生活 裝乖可恥 戀愛預約[娛樂圈] 星際第一向導 跑路後我被瓦裡安全球通緝 斯棠 帝台春(重生) 完美偶像,站姐打造 初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