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第五十三章 p6(2 / 2)

加入書籤

這回,無論是誰,都很樸素地覺得,這麼個神醫就此離世,實在太可惜了。

朱棡感慨「墜樓太傷了焉知轉年去世,不是因為此次墜樓兒子去跟戴太醫學醫之時,一定要叮囑戴太醫千萬遠離樓梯。」

朱元璋嚴肅地點點頭「咱再給他老家賜個好房子,不叫他上下樓。」

朱棡連連點頭,替戴思恭謝過朱元璋的恩典。

同時,他還在想剛剛後輩是不是說了戴思恭的兒子、戴宗儒過兩年便要沒有了

好像沒人在意

嗯,待我回頭,和戴太醫搭上了線,便找機會,將這事情說給戴太醫聽。

等救了戴宗儒,何愁戴太醫不為我盡心竭力、死而後已

朱元璋也很喜歡他,自己藥石罔治時,對其他人都看不順眼,唯獨指著戴思恭說,仁義人也,千萬不要嚇到他。

朱允炆遵從祖父的意誌,老朱死後,處罰了其他太醫,唯獨放過了他,並升之為太醫院使太醫院老大。

朱棣上位亦不曾改他職位。

他在任上發現了一個叫蔣用文的小夥子很有才華,收為弟子,此人後來也官至太醫院使。

加上盛寅、袁寶、王彬,還有另一個朱丹溪再傳弟子趙友同他去修永樂大典了,實際上丹溪一脈一共有6人在永樂朝供職。

「隻有六個弟子嗎」

「六個是不是太少了,這可是我們的保命符啊。」

別的不說,大家往彼此間看看,光光皇子們,就好十幾個了,六個弟子,怎麼夠分吶

得讓他多收幾個弟子

戴思恭去世後,韓奭繼任太醫院使。

他陪朱棣遠征漠北,但也在永樂九年去世了。再繼任的陳克恭是燕王府時期的舊臣,u沒查到什麼相關信息。

永樂十四年,朱棣生了一場極其嚴重的病,實錄寫「或醫藥未效,禱於神,輒奇效」,嚴重到需要求神拜佛了。

永樂十五年,他建了一座靈濟宮,並在碑文上寫道「朕躬遘疾施以靈符,濟以天醫妙藥,隨言隨效沉痼之疾盡脫而復舊」。

也就是說,在藥aa靈符的雙重加持下,他病好了。

友友們聽到這裡也許會嗤之以鼻,怎麼那麼迷信,靈符怎麼可能救得了人,吃不死就算好的了,有病吃藥啊

u需要指出,朱棣的信仰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需要結合與西藏地區的邦交關係和明朝宗教策略來談,暫時按下不表。

僅從他爹的榜樣看,老朱本人是不相信什麼丹藥和長生不死的,對此嗤之以鼻。

但是朱棣出生時,因為被痰疾所困,老朱和馬皇後都很擔心,可能是尋醫問藥有些不得其法,又或是單純的擔心孩子,就對神靈禱告,希望上天能庇佑孩子。

不久「果蒙神庇,尋獲痊安」。

所以,請先把這種靈符理解為現代醫學沒有興起前,古人不得不去謀求的某些心裡安慰。

實際上是有在吃藥的。

這時候,皇子們和光幕的觀點,又不一致了

「老四吃了靈符之後,痊愈了,感覺還是挺有用的嘛。怎麼能說靈符沒有用呢」

「對啊,怎麼能說靈符吃死人呢太不敬了,不該如此。」

「後輩武斷啊」

「還有爹,雖然說不信神佛,但是老四出生咳嗽,也向神靈祈禱了,老四的咳嗽還就好了,難道這也是假的嗎」

皇子們七嘴八舌,觀點明確。

那就是,生病當然是要吃藥的,但有時候,如果藥治不好你,也不能隻在吃藥一途上吊死吧看看老四,好幾次,都靠求神拜佛治好了,這證明了什麼

心誠則靈

朱元璋確實不信這些。

但被孩子們這麼一說,他倒是想起了過去。

那時候,孩子們還小,他也不是皇帝,沒有這萬裡江山。

可是啊,夫人還在,太子也在,他不忙的時候,大家一起待在家中,夫人做點針線,懂事些的標兒,幫著媽媽,不懂事的孩子,就吵吵鬧鬧,上躥下跳,鬧得他頭大如鬥,而夫人,則在背後直發笑。

一屋子,雖擠,可擠得暖和。

朱元璋一時發愣,愣完後,看著朱棣,勉強說了聲「好好保重身體。」

餘的,也沒多了。

隻再說一句。

「咱想你娘了。」

時光悠悠,他垂垂老矣。

夫人的音容笑貌,昨日的歡樂家常,猶在眼前。

朱棣眼圈猛地一紅,他往前一步,正想安慰老父,卻發現就在這短短的剎那之間,他的那群慣會呆在旁邊指點江山的弟弟們,居然一個跑得塞一個快,隻見他們勇猛無比的沖到老朱麵前,齊齊跪下,齊齊伸手,抱住老朱的大腿,放聲嚎啕

「爹啊,娘啊,我們好想娘啊」

近在咫尺的朱棡,近水樓台,一扭身,投入了老朱的懷抱,亦是大哭不止。

這時候的朱元璋,終於徹底破了防,眼淚啪嗒啪嗒往下掉

「嗚嗚夫人啊夫人這麼愛你們這群龜兒怎麼就舍了你們走了,怎麼就舍了咱走了呢」

看著這幕人間真情。

其實沒有什麼不對的。

唯一可能有點不對的,大概就是

朱棣「。」那是我娘。

朱樉「。」不是你們娘。

沖得那麼快,哭得那麼起勁乾什麼呀

這對始終站在對抗第一線的兩兄弟,互相望望,終於有了一次共識。

這場病,很嚴重,朱棣所謂的「沉痼之疾盡脫」恐不盡然,因為楊士奇寫「十五、六年以後,太宗有疾多不出」。

類似的記載,還有永樂十八年,王貴妃死了,「上晚年有疾,間或急怒,宮人懼譴,妃委曲調護」。

和他死後,仁宗寫的「晚有疾,鮮禦外朝」。

相互印證下,都可以看到,這是一場傷了元氣的大病,本來身體很不錯,最多有點小毛病可以治好的他,一下子就垂垂老矣了,還伴隨著易怒的毛病。唉。

老朱的袍子,都被這群兒子給哭濕了。

從懷念夫人中回過味來的老朱,已經嫌棄地把兒子們都給趕走了。

聽到這裡,老朱的眉頭便是一皺「這怎麼算是沉屙盡脫依我看,完全沒好嘛」

其餘皇子們,原本聽了光幕裡的一聲嘆息,也覺心中若有所失。

為什麼呢

蓋因現在看著朱棣,看他龍精虎猛,聽他靖難大勝,便從未想過年老的他,等真正聽見了他年老的模樣,一絲惋惜便也隨之升起了。

從來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英雄遲暮啊

這時候,他們不禁說

「這依著這樣來說,其實靈符好像也沒什麼用」

「要不,還是好好研究醫學藥學吧」

「是啊,怎麼才永樂18年,就晚年了呢看看咱爹,努力努力,洪武可是有31年吶。」就連朱樉,雖然陰陽怪氣,陰陽怪氣中,也透著一絲絲關切。

朱橚再一次淚眼汪汪「哥哥」

朱棣很感動謝謝。但我目前真的好得很。

他多病時,差不多六十了,所謂七十古來稀,在古代,六十也已經很老了。

因為生病,政務相關的已經轉交給兒子處理,唯有軍事不肯放手。旁人勸他歇歇,他說祖宗交付的基業之重,一刻不敢怠。

實在太拚了。

這種工作強度,他能活到64相當厲害了。

指揮大軍團作戰非常消耗腦力和體力,二戰時的指揮員經常幾天幾夜不合眼。

不僅如此,朱棣還玩千裡大奔襲,這種類似霍去病式的指揮方法有多耗身體,你看霍去病死的多早就懂了。

高烈度的四年靖難,損傷還是客觀存在的。

永樂五年,他就和臣子討論過養生問題,覺得「清心寡欲,使氣和體平,疾疢自少」。

結合他晚年症狀,有一點點像心腦血管病變引發的繼發症。

需要好好保養,才能活得久,可他望著漠北,還是無法放心。

他選定的繼承人朱高熾,是一個宅心仁厚,會對百姓好的皇帝,卻並不是一個具有強大軍事戰略眼光的皇帝。

好聖孫朱瞻基,他時時帶在身邊,悉心教導,但終究還年輕。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

朱棣的長遠,便是想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他們解決蒙古這個最大的隱患。

於是他不顧太醫盛寅的勸阻,毅然揮師北上,最終,這個戎馬一生的馬上皇帝,死在了馬背上。

五征漠北的最後一戰,未能成行。

永樂大帝,自靖難登基之後,至死,都在為大明和子孫而努力。

就仿佛他的父親,洪武大帝。

大家聽到這裡,頓時怔了一怔。

剛剛還是老了,結果現在,都死了啊

64歲原來,老四隻活到64歲就死了嗎雖說不算早逝,反正比朱樉,朱棡都活得久多了,但是,確實是有些有些令人感覺異樣吧。

朱棣乍聽自己的死亡時間,心中也是復雜。

但他很快便從這復雜中抽離出來。他聽著光幕對自己的評價,卻不禁朝朱元璋看了一眼。

光幕說他為了大明,為了子孫,和父親一模一樣。

可是,也許是自己明白自己。

朱棣知道,至少有件事情,他和父親不一樣。

他做這些,也許,還出於梗在心頭的一口氣。

一口一定要向朱元璋證明的氣

你選朱允炆,選錯了

隻有我,朱棣,才是大明帝國真正的主人

朱元璋看懂了朱棣的想法。

他眼中的復雜一閃而過,而後叱罵道「看什麼看活不過你老子很得意是不是」

朱棣「倒也沒有」

朱元璋「哼回頭你和你三哥一起,給咱去戴思恭那裡,做弟子去」

朱棡連忙保護我方師父「父皇,不必憂慮,四弟太忙啦,日理萬機啊,等兒臣學成之後,再治四弟」

朱棣「」

我怕我被你毒死。

所以,我們可以概括一下了。

登基前,他貪嘴導致大病,幸遇名醫。

和晉王的口角結合上下史料,較為誇大,即便真的病了也沒那麼嚴重。

因為打仗有月要痛等毛病,能治,此時估計風濕未顯,否則戴思恭能看得出來。

永樂三年以後,風濕病逐漸加重,但也吃藥見效,問題不大。

永樂五年已經在思考養生,或許和四個月前徐皇後去世有一定關係。

永樂十四年大病一場後,情況急轉直下,步入了多病的晚年,可能患有心血管方麵的疾病。

其餘的羊尾一類是朝鮮孤證,不可信。

總體而言,身體應該還是不差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作精在夫妻戀綜當對照組 炮灰女配的養崽生活 裝乖可恥 戀愛預約[娛樂圈] 星際第一向導 跑路後我被瓦裡安全球通緝 斯棠 帝台春(重生) 完美偶像,站姐打造 初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