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第六十章 p6(修正禦河的bug)……(2 / 2)

加入書籤

屬於低階綠茶,沒那麼誇張,但記載的綠茶點在於,它寫朱允炆政府惱羞成怒,把無辜的李得成下獄了。

汗,兩軍對壘,獄己方使這個操作,是很醜陋,聽聽就好,不用相信。

大家表示「嗯,我們不會信的」

7月20日,史書裡出現了一封信。

說信之前,先聊一下此時此刻雙方的博弈。

現在,焦點都匯聚在德州糧草上。

燕王想要把糧草運回去,就要警惕各個方向對糧道的威脅。

一、南麵,他靠鏵山之戰,一方麵打擊了李景隆的有生力量,一方麵也解除了德州南部的威脅,確保不被反撲。

二、東麵。東麵是很近的濟南。

於是他派了一批將領是的,他根本沒去濟南,去圍困濟南,史書寫挖水圍城。

考慮到濟南本身就由很深的護城河,隻需要把大清河的水引過來,讓水位更高,再拆掉橋就可以了。

以鐵鉉盛庸為首的主將們看到被圍,壓根不敢出來。

此舉切斷了能夠有效打擊德州東部側翼的兵馬來源。

「濟南的護城河,靠的是城裡的泉水,隻挖一條大清河,而不是去挖整個濟南城護城河,是有可能的。」

大家討論了下。

「引了大清河的水,就不用擔心他們把水閘打開,把護城河的水排乾,直接出來。」

「不錯,很明顯,燕王隻是想要圍住他們,把這些人困在這裡。他比城裡人更需要這條護城河裡的水。」

耿炳文眉頭緊皺「這守城,難道真的隻在一個守字看對方這圍而不打的態勢,便知對方心中計量,更該主動出擊,襲而擾之。保住己方機動能力。」

三、北麵。

由於徐凱囤積在滄州,他沒有辦法走德州滄州青縣天津這條南運河直達路,那就得走陸路換乘了。

糧草太多,陸路要走的越少越好。

如果運到離南運河衛河,禦河最近的交河,交河流向青縣。徐凱又控住了青縣,是走不通的。

於是最好的辦法,就是到交河後,再陸路,搬到交河上麵的滹沱河,沿著滹沱河,往西,到達獻縣。

獻縣處於真定和滄州的中間。

離近一點的滄州也有100裡地了。這個距離,操作空間大很多。

且到了獻縣,水路選擇也很多,既可以靠子牙河直達天津,轉北運河由東邊回北京。

又可以靠玉帶河去河間,然後轉盧溝河由西邊回北京。

說到這裡,大家想必已經t到了關鍵。

沒錯,獻縣。

這裡很關鍵,很重要。

傅友德斷然「打完鏵山,南邊無人,東邊濟南被圍,德州糧草之事,不需親自坐鎮。燕王此刻,必在河間之處,控製獻縣。」

而朱棣寫的這封信很怪。

奉天靖難記它寫給了太子朱高熾,明實錄寫給了二兒子朱高煦。不管是誰,都又委托他們轉告三兒子朱高燧,你替爸爸我乾件事。

諜報,平安屯兵20萬於獻縣,準備移營禦河,伏擊糧道。

兒子啊,你帶人一天出彰義門,二日到盧溝橋西,三日到良鄉。相當於每天30裡。

「若與大軍合勢」,使賊知之,必生狐疑,不敢輕近。

平安狐疑不狐疑u不知道,u是很狐疑的。

一、南運河的控製靠的徐凱,平安去,就是帶真定的人去支援徐凱。20萬人,這真定幾乎就沒留多少人了,這個支點,會不會有點危險,很容易被偷襲。

二、平安如果要去南運河設伏,說明大批糧草運了70天了,才走了200裡路,還有370裡以上的路程沒走,甚至沒能突破滄州封鎖線。實際上最多再36天就運完了。

請問,這時候,朱高燧,在北京附近60裡地虛空表演一個,嗨,我在這兒呢,300裡外的平安你好不好呀

有什麼用

三、為什麼朱棣會任由平安囤積重兵在獻縣呢

他要往北邊運糧,在東北、西北都被控住的情況下,隻能從中間走,那這中間的路絕對會派重兵把守呀

獻縣是小地方,但是河間可以屯重兵,控製了河間,平安豈敢大大咧咧帶20萬人走到獻縣來。

一來就是新的一場獻縣會戰,絕不會放你再往東去南運河設伏。

大家對於這段描述,是認可的。

郭英說「不錯,獻縣若是被占了,不說其他,就是圍著濟南的兵想要回去,都有些問題。」

再切換到平安等人的視角,燕軍人少,他們不可能保衛整條運輸糧道,我是肯定要去設伏的。

對付一群運糧的,人不用多,精兵即可,機動性要高,關鍵還是要準確的找到運糧的糧道。

這是信息戰和心理戰。

因為,無論是德州到獻縣,還是獻縣到北京,都可以選擇n條水路。

雙方心理博弈的,是希望選一條對方想不到的水路順利運糧。

那封信雖然狗屁不通,但是有一點大家需要注意。

我們僅從保定到北京這段水路看。

既可以往東,靠北運河,保定天津通州北京。這麼走。

又可以往西,靠盧溝河,保定固安盧溝橋北京。這麼走。

良鄉在盧溝河的尾部。

在良鄉放兵,這一子先落,似乎是要接應糧草,那意味著糧草可能會從西麵的盧溝河進北京。

但對麵設伏的人,會想,這是不是疑兵之計,騙我去西麵,實際還是去東麵。

又想,這是不是雙重套娃,讓我產生疑惑心裡,不是去東麵,還是在西麵。

如此無限套娃下去,分不清自己和對方在第幾層。

確實難以抉擇。

大家擦了擦汗本來沒覺得這麼復雜的,被這麼論述了一通,突然感覺確實東東西西分不清楚了。

傅友德說「所以,哨兵是多麼的重要這人總不可能大變活人。隻要弄明白了對方人在哪裡,這戰術,也就不言而明了。」

朱元璋「武定侯。」

郭英一個激靈。

老朱不滿的眼神斜過去「你該練練你軍中的哨兵了」

郭英鏗鏘有力「臣得令」

因此,u推測,這封信實際上是朱棣在某一小段水路博弈時,和二兒子朱高煦打出的疑兵配合。

隻是朱高煦出事了,計策遭到了修改和誇大。

修實錄的楊士奇等人,比較潦草的安給了三兒子。

奉天靖難記改的更徹底點,乾脆把功勞塞給朱高熾。

大家產生了一點疑惑。

「之前不是說實錄是根據奉天靖難記寫的嗎那麼修實錄的時候,乾嘛不索性也給了咱們的高熾侄兒」

「奉天靖難記畢竟是不署名的。」

「也許楊士奇畢竟是個文人,也還要點臉」

夏原吉心情復雜。

感覺文人被說了好話。

又感覺文人再被黑了一次。

另有一個說法,靠單氏族譜推測單家橋根本不存在,於是整封信不存在,是明代晚期文人塞進實錄和奉天靖難記裡,襯托鐵鉉的濟南戰役。

對於這個說法,u並不認同。

因為宣德二年,宣德實錄就記載了,河北獻縣官員報告,單橋腐朽,需要修葺。

也就是說,最遲宣德二年,已經有單家橋了。

而太宗實錄修成是宣德五年,無論那地方以前叫什麼,反正楊士奇等人叫他單家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之所以後世文人會誇大濟南,主要是奉天靖難記的表述有點含糊,他交代了濟南城外,「上命諸將攻之」。

沒繼續寫朱棣去了哪裡。

朱棣6月1日,7月1日和李得成的交流都沒有地點。

8月16日,「撤濟南之圍,班師還北平」又沒有主語,顯得朱棣好像還在濟南似的。

給了後代文人誇大的空間。

實際上這時候撤離濟南回老家,應該是糧草運完了,沒必要再圍濟南保德州。

而德州糧和人全都帶走了,離北京又那麼遠,還有什麼守的必要呢

龜縮的盛庸、鐵鉉等人跟在燕軍的屁股後麵,收下了這些白地,並在明史紀事本末等書裡大誇特誇鐵鉉打得燕軍屁滾尿流的功績。

確實很類奸敵一億,虎踞台灣這個喜劇效果hhhh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作精在夫妻戀綜當對照組 炮灰女配的養崽生活 裝乖可恥 戀愛預約[娛樂圈] 星際第一向導 跑路後我被瓦裡安全球通緝 斯棠 帝台春(重生) 完美偶像,站姐打造 初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