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第八十三章 量子靖難(2 / 2)

加入書籤

朱元璋也很高興:「不錯不錯,再努力多活幾年。」

又慈祥的說:「很不錯嘛,還能記住堡宗14年是什麼年份,算的很快呀,很有算數天分,跟你十七哥多學學。」

短命朱樉am;朱棡:……

【友友們,光從詔書邏輯去看,你們會發現一件很吊詭的事。

假如堡宗摳字眼,以景泰在9月6日偽詔上位是謀權篡位發難的話,他就需要同時對自己親媽孫太後發難。

是孫太後保舉的景泰!

孝道大過天,堡宗總要顧慮一番,不能輕易說老媽造反吧。

即是說,孫太後的存在……是深度綁定,護住景泰,擦汗。

大臣們真的盡力了,雖然還是一個虛的要死的登基詔書,但起碼自成邏輯了。

好在一般人也碰不上嘉靖這種聰明瘋批,堡宗也是個蠢貨而已。

而嘉靖大逃殺存活的每一個內閣大臣放到此時此刻,都會感嘆,好淳樸的生存條件!】

將軍們聽到那「大逃殺」,渾身條件反射似一個激靈。

咋回事,你們老朱家,都隔了這麼多代了,居然又返祖了?

而這時候,朱元璋可沒有注意到那些將軍的反應,他和朱棣說:「如此聽來,寫詔書的大臣們,也算盡力了,畢竟他們也無法可依。罷了!這事還是得咱來處理!若是對一個沒出生的嬰兒下手,咱也做不出那種事情,但咱可以在祖訓裡寫一條,但凡是喪權辱國、有辱國體、苟且於外族之皇帝,大宗正可廢之!文武百官與天下百姓共鑒之。」

朱棣點頭:「不錯,有這條祖訓在,想來那後代,做昏庸之事前,也要掂量掂量。」

「是啊,」朱元璋復又嘆道,「堡宗隻有一個,可那些不肖皇帝,皆有可能成為堡宗!還是得從源頭截斷吶。」

【後來,禪讓詔書補上了,景泰朝,相對淳樸的文武百官都放心了,法統由「哥哥」傳遞過來,朱祁鈺也算「名正言順」了。

同樣名正言順的還有皇太子朱見深。

是的,基本上滿朝文武都支持朱見深,這一點從後麵景泰改立太子事件就可以看出來。

「文武群臣議眾,心知不可然,莫敢發言,遲疑者久。」

此前,景泰用黃金收買了很多重臣,讓他們幫忙說話,這裡麵,陳循等是主力。

景泰7年,陳循、王文因兒子考不上北京的鄉試對考官發難,景泰優容之,特許讓他們兒子參加會試。

這種收買,就引出了一句戲言「滿朝皆太保,一部兩尚書」。

以襄王為代表的宗室也支持著朱見深。

固然,孫太後在立皇太子一事上作用極大,但實際上這種想法是共識,大家都天然的被禮法束縛著。】

朱元璋聽到這裡,呆道:「咋回事,剛才還說你是個好孫,你就做了這種糊塗事!再急也不能如此啊,這不就是科舉舞弊嗎?你若要優容他,恩蔭他的子孫當個官便罷了!」

蹇義也是怒火高漲:「這陳循、王文,既已當到了閣老之位,便該以身作則,表率百官,竟做出這等事情,實在不是君子所為!」

【現在,我們繼續說,當朱祁鈺做了一年皇帝,瓦剌又討不到好處,想要和談,最後堡宗回歸這件事。

明史記載,於謙勸景泰:「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帝顧而改容曰:「從汝,從汝。」

這是不對滴。

於謙也沒打算這時候把人接回來啦。

於謙30多年的老鄰居葉盛寫的《水東日記》裡記載:少保於公繼對,以為「大位已定,孰敢有議,但欲答使盡禮紓邊急耳」,辭暢而意婉,上意始釋,曰:「從汝,從汝。」

少了一句,為了疏解邊關之急的出使原因。

多了一句「顧理當速奉迎耳」,出自於謙兒子於冕在成化朝為老爹平反寫的《先肅湣公行狀》。

意思完全不一樣了。】

大家:「……」

朱元璋:「這明史,有對過的地方嗎?」

朱棣重重說:「後麵也許有對的,我的部分肯定不對的!」

【我們再和《北使錄》by使臣李實的回憶錄,《正統臨戎錄》by蒙古人哈銘回憶錄,《北征事跡》by陪堡宗的袁彬回憶錄,以及《否泰錄》by景泰朝禮部侍郎回憶錄,進行對照。

可以看到,確實,他們壓根沒想讓人回來。

和大眾以為的楊善一個人出使瓦剌,巧舌如簧救回堡宗有出入,明朝前後派了兩撥人去,第一波李實,第二波楊善。

瓦剌也前後派了很多人,甚至瓦剌內部的不同派係派了不同人。

前置大概介紹瓦剌內部狀態。

1、脫脫不花——又稱普花可汗,成吉思汗後裔,名義上的宗主,與也先不合,兵力,第二。

2、也先——太師,瓦剌實際領導人,景泰4年,無血脈的他強行自立為可汗,被殺。兵力,第一。

3、阿剌——樞密院知院,刺殺也先,導致了黃金家族的復辟,可是他殺了「可汗」也先,被人以弒君名義殺死。兵力,第三。

4、伯顏帖木兒——韃靼太師阿魯台之子,前文已經介紹過。】

朱元璋朱棣這兩位爺倆一聽,便已勾勒出了瓦剌內部情況。

他們捶月匈頓足:「怎麼就發生了土木堡?不然這景泰四年,就是介入的好時機啊!」

朱棣拍案:「實在不該和也先打,我要一方麵助長也先野心,一方麵遊說脫脫不花,再趁著他們打起來的時候,想辦法把那黃金家族的後裔握在手中,如此,草原危機自解也,大明還將成為真正的草原宗主!」

【堡宗14年10月17日,此前也先攻到北京附近西關,但被於謙、石亨等阻擋,明朝派了人去和瓦剌議和。

使臣為:禮部侍郎王復、鴻臚寺卿趙榮

也先認為,派來的官太小了,你要想議和,派:「禮部尚書胡濙、兵部尚書於謙、吏部尚書王直、石亨、右都禦史楊善」來。

除了石亨,其他4個都是永樂朝遺留下來的老臣,石亨是如今北京城裡抵抗的武將第一人。

也先屬於還沒被打明白,有點想屁吃。】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作精在夫妻戀綜當對照組 炮灰女配的養崽生活 裝乖可恥 戀愛預約[娛樂圈] 星際第一向導 跑路後我被瓦裡安全球通緝 斯棠 帝台春(重生) 完美偶像,站姐打造 初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