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第八十六章 量子靖難(2 / 2)

加入書籤

至於讓爹你一聽見多了幾個少保、尚書,就一副家裡堅持不下去,馬上就要破產的樣子?

朱元璋卻道:「你們懂什麼!這也加一點,那也加一點,現在是五個,未來,焉知沒有十個,十五個?天子三孤這從一品的俸祿有多少,你們心裡沒點數嗎?可是年俸880擔!」

朱樉撇撇嘴:「給不給錢,他們都占了24萬畝地。這24萬畝地,不比你發的這年俸多得多?」

老朱啊呀一聲狂怒道:「肯定就是因為他們占了這24萬畝地,才敢天天在朝堂上和咱唱對台!」

楊士奇忍了又忍,還是沒有忍住,吼出聲來:

「隻有一個徐階啊!其他人都沒有啊!」

大家已經習慣了,楊士奇總是這麼勇,看來,也是把腦袋別在了褲月要帶上。

再下一步,就該和老朱對吼了吧。

【而且,景泰朝的內閣權力侵占六部職責,曾被數人提起,比方說前麵那個復儲小人物——章綸。

於謙也十分警惕內閣權力的擴大,當時,已經有人在公開呼籲擴大內閣職責,但被於謙以「臣等但知遵祖憲、重君命,其他非所敢從」駁回。這時是景泰4年5月。

但是到了景泰5年,殿試讀卷官的班次裡,內閣就已經位列於謙等尚書之前了(在景泰2年還是之後)。

內閣權力的不斷擴大可見一斑。

明史的「救時宰相」評價,重點也在那個救時,軍管狀態兵部當然最大,但後麵就和平了,景泰朝武治比較普通,於謙想打出去被景泰摁住了。

因此,吏部尚書王直才是天官,內閣陳循他們才是民生決策者。

內閣裡麵,一個陳循,是隱隱的內閣首輔,一個王文是個內鬥小能手,和誰都要鬥。

王文是景泰3年10月以左都禦史進吏部尚書(虛職),再入內閣,是內閣出現以來,第一位如此品階的高級文官,從此以後,內閣的地位與官職終於開始逐漸貼近了。

看得出,內閣壯大和立太子事件有重要聯係。

陳循、王文的存在就是景泰後麵學會的帝王心術了,借內閣製衡六部,借陳循掌控內閣,借王文製衡內閣。

人都是在不斷學習進步的,景泰5年左右,他應該能完全掌握朝堂,不再是一開始那個和王驥直腸子的新手小白了。】

朱元璋和朱棣聽到這裡,已經意識到了這水底下的暗湧。

朱棣頭疼道:「這內閣製度,如果侵占了六部的空間的話,就證明,他們的權利是重疊的。權利一旦重疊,權屬就不分明,如果一件事情,兩方都能做,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是兩方都不會去做。」

朱元璋沉吟道:「後代會有人去改的。既然後邊內閣如此強勁,肯定會有人將權利,從六部手中奪走了,重新梳理過六部職責,最後集中在首輔裡。」

他頓了頓:「但感覺,這麼個發展下去,這個首輔和宰相還是不太一樣啊,好像還缺了點什麼。」

【不過,這種不團結的內閣政治生態,平常很不錯,關鍵時刻,有點不夠果決、迅速。

我們先從時間線來看吧。底本是《復辟錄》和《天順日誌》。】

朱元璋與朱棣已經意識到了,屬於景泰的時間,已經到了尾聲了。

他們微微一嘆。

如今,也有些不忍看這個還遠不夠成熟的孫子,就這樣走向人生的落幕。

【1月11日

群臣(石亨、張靰、於謙、王文、胡濙、楊善、徐有貞等)第一次上書求立太子。

「伏望皇上早[擇]元良,正位東宮,以鎮人心。」

擇,皇上你選誰都可以啦。不是一定要朱見深。

景泰:我偶染病,準備正月17早朝的,不想擇。】

朱棡搖頭說:「太過強脾氣了!不妨先過繼一個小的,但暫時不立為東宮,多少給自己爭取些時間。」

朱元璋:「很難說啊!若是景泰身體還好,一切都好,景泰身體不行,這一切,都難以奏效。別的不說,等他死了,情況不就和當時景泰登基時候一模一樣了?孫太後還在,孩子又小,旁邊又有成年的堡宗在,連景泰的登基的詔書上的理由,大臣們都不用改了!最後,苦的也隻是這個可憐的小孩而已。」

【1月12日晚

朱祁鈺病了14日了。

曹吉祥——內宮病情探測者,京營支配者,和張軏——京營支配者x2,密謀決定要搞奪門。他們遞了小紙條給南宮的堡宗——名分擔當。

敲重點!堡宗一開始就知道!不是什麼不知情!

1月14日,白天

石亨——武力擔當,病情探測者x2,京營支配者x3,也蠢蠢欲動。注意,他此時沒有和曹吉祥等搭上線,單核輸出。

群臣第二次上書:「伏乞早[選]元良為皇太子。」

還是讓你隨便哪個都好。

商量完了,石亨想去堵陳循,「少停慢慢說話」,他是想拉陳循一起乾啦……奈何陳循走位風騷,沒堵上。

而一個素來結交曹吉祥的鴻臚主簿萬祺察言觀色,來堵石亨了。

於是乎,兩條單線程合並了。

石亨轉頭去找太常寺卿許彬——路線擔當,平常遊盪在必經之路東華門附近。

石亨本想借許彬聰明智商使,許彬說我不行,你找徐有貞。

徐有貞——智力擔當入團了。】

朱棣無語道:「聰明人做事那麼墨跡,這群小人,看對眼的速度到時快得很,一個眼神,便讓他們臭味相投,甜甜蜜蜜了。」

【1月14日晚

第一次團體集結。

徐有貞指出,1、陳循不可信,別聯係了。2、一定要堡宗確認才能搞。

讓曹吉祥給孫太後——名分擔當,遞話,寫下敕書,授權石亨等人擁兵入大內。

奪門之變前,恰巧傳來蒙古進攻的戰報,目標北京,給了曹吉祥、張軏調動京營的借口。】

朱元璋話裡不無諷刺:「這孫太後,對自己那一支,也算是殫精竭慮了。堡宗奪門成功,敕書是真,兒子上位;堡宗奪門失敗,敕書是假,孫子上位。反正她是寫敕書的人,親戚又沒有摻合其中,真假由她說。」

【1月16日白天

群臣第三次上書。

這次改成明確的要求立朱見深。

包括於謙、王文、奪門團體等一係列官員,大家集體署名,放在了辦公室裡,準備第二天送上去。

1月16日下午

徐有貞去找石亨,第二次密謀。

張軏告訴了徐有貞,堡宗同意了計劃,現在徐有貞要給石亨信心。於是他看看天象,找點理論基礎。

這幫陰謀家,認為擁立朱見深,就像錢放在支付寶餘額裡,而擁立朱祁鎮,那是買美股,玩的就是心跳。

而石亨,掌握者宮門的鑰匙。

還有個後來堡宗的鷹犬門達——保密擔當,景泰7年,當了錦衣衛指揮指揮僉事,也參與了奪門之變。

大概是看景泰病了好久,心生邪念,在錦衣衛裡遮蔽了景泰的耳目,才使得大家會麵數次,都沒暴露。】

朱元璋:「看來這要立朱見深之事,反而促使了他們的奪門決心。」

朱樉也嗶嗶兩句:「如果景泰先立了朱見深,也許堡宗隻能監國了。」

朱棣:「景泰有七年,朱見深此時應該也有**歲了,堡宗自己上位也就**歲,以堡宗的舊例,這皇位還是坐得住的。」

朱元璋想:「如此,這堡宗倒是奪了他兒子的皇位。」

朱棣:「這朱見深是庶長子,如果堡宗當了皇帝,按禮法,是可以傳給嫡長子,不用給他……」

當然,大家都知道,這朱見深後來還是當了皇帝。

【1月16日晚

趁著暮色,大家進入了長安門。皇城各門守備實在鬆弛,實錄載:「諸人往來徑行,全無忌憚,有帶貨物入內買賣者」。

景泰是真的沒有一絲絲防備。

後麵就是什麼扔鑰匙啦,什麼撞堡宗門啦,什麼堡宗高喊我是太上皇啦。

私以為,京營都被控了、城門鑰匙都被拿了,景泰基本就是我是琴酒,身邊全是臥底——

另外,強調一下,明宣宗時,提到過兵部職責:是軍官選任、核實軍伍,馬政、開設衛所等問題,處理的是日常管理事務,絕對、絕對沒有調兵權,也沒有決策。

於謙上位後,才擁有了部分征伐決策權(不完備,從王驥、邊防布置、於謙想北伐等事件都能看得出)。

所以說,曹吉祥他們調兵本來就不用經過於謙,於謙才不知道的。

另外,當時的太監和武將,也很喜歡蓄養家奴,他們自己也有私人武裝力量。

1月17日

大家一覺醒來,天變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作精在夫妻戀綜當對照組 炮灰女配的養崽生活 裝乖可恥 戀愛預約[娛樂圈] 星際第一向導 跑路後我被瓦裡安全球通緝 斯棠 帝台春(重生) 完美偶像,站姐打造 初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