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第八十七章 量子靖難(2 / 2)

加入書籤

他知道,自己隻是被掃了台風尾而已,還能怎麼辦?虛心認錯吧。

「不錯,百姓都受苦了,幸好事情還沒有發生,我們可以防微杜漸,讓他永遠不發生。」

老朱沒有在朱棣身上成功傾瀉出怒火,更加生氣了。

「咋滴,你就這樣承認了?你就不會跟我對罵幾句嗎?」

朱棣:「……」

不敢,不敢,真的不敢。

【如上所說,陰謀家隻是台麵上的小醜,底下的製度和勢力才是堡宗敢於奪門的依仗。

而堡宗依以勝利的兩點,恰好,都與於謙沖突。

於謙的「社稷為重,君為輕」理論,撼動了當時宗法製的一角,幫助景泰上位。

堡宗回來了,強大而窒息的宗法製也回來了。

這是於謙死亡的因素之一。而另外一個重要因素,乃是於謙和石亨等人對軍權權力的沖突,爭取武勛集團支持的堡宗,需要用於謙的死亡,向他們表明,自己倒向他們的決心。

然而,再多的政治因素,再多的政治博弈,也蓋不去於謙「救時宰相」的美譽,也抹不去於謙之死的可憐可惜,血淚斑斑。

明明請立皇太子朱見深那白紙黑字的奏折,就署了於謙的名字,放在辦公室裡,一翻就有,惡臭的陰謀家們,依然以「迎立外藩(襄王),陰謀篡位」的謀逆罪名,屈殺棄市。】

兩位文臣正想灑淚,這時候,老朱那岌岌可危的理智的線,終於徹底斷了。

他已經完全代入了,自己小時候聽過的嶽飛的話本故事,想到了自己聽到趙構那十二道金牌,想到了秦檜那莫須有的罪名。

他的怒火啊,如火山噴發:

「殺,給咱殺,殺了他那祖宗十八代!諸了那堡宗的九族!」

文臣們的淚,被嚇回去了。

皇子們也擦了把虛汗。

父皇,冷靜點啊。

實在不行,你就把堡宗給嘎了吧。

我們相信,老四是願意獻出堡宗救大家一命的。

【這位於大明危機之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兵部尚書,滿心是社稷,滿眼是家國,國家最危難之際,把公房當家裡,夜半沒有回家;易東宮的時候,景泰給他加俸,他堅辭不受;所住,僅遮蔽風雨,所用,僅生活所需;及至死後,朝廷點檢,家無餘資,唯有一個帶鎖的大箱子,打開,裡頭放了所有皇帝賞賜的東西。

於謙,是什麼樣的於謙?

他看見荒村,想到「老翁傭納債,稚子賣輸糧」;他看到煤炭,想到「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他看下雨,想「無雨農怨谘,有雨農辛苦」;他看天寒,想「東風早解黃河凍,春滿乾坤萬姓安」。

無論他看見什麼,他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江山社稷之下,如螻蟻一般辛苦的百姓。

他愛百姓,百姓亦愛他。

得知於謙要走,山西、河南官吏百姓伏闕上書,請求留他的多達數千人。

鞠躬盡瘁,清廉至此,不怪當堡宗坐穩皇位,清算石亨黨羽,新任兵部尚書陳汝言,從起家中查出巨萬資產時候,反倒可笑地懷念起於謙來了。

為國謀不惜身的英雄,在朝廷、社會、君王的共同壓力下,以這樣慘淡的方式落幕了。

當於謙作詩詠嘆嶽飛「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之際,也不知道,他是否預見了自己的未來?是否明白,自己會將落入與嶽飛一樣的下場?

然而,就算能夠預見,於謙的行為,也不會改變的吧。

因為,他就是這樣一個知行合一,國家、百姓,遠重於自己的真君子。

便如他詩中所說——

「樹堅不怕風吹動,節操棱棱還自持……」

無論麵對也先,還是麵對朝堂的政治傾軋,也許,對他而言,都不過是:

「北風吹,能幾時?」

歷史是公平的,人民,也是公平的。

就算於謙,以如此黯淡的方式落幕,數百年間,大家依然也牢牢記住了他。

記住了那首《石灰吟》,這首光輝燦爛,終明一朝,無出其後的名詩: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作精在夫妻戀綜當對照組 炮灰女配的養崽生活 裝乖可恥 戀愛預約[娛樂圈] 星際第一向導 跑路後我被瓦裡安全球通緝 斯棠 帝台春(重生) 完美偶像,站姐打造 初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