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第一零六章 p8(1 / 2)

加入書籤

大家臉紅耳赤。

朱棣甚至想要破口大罵:橡膠是造這個東西的嗎?虧他之前還對這橡膠心馳神往!若是那後世之人,知道他去找美洲大陸,就是為了這東西,不會說他每天想都是那檔子事吧?那他在歷史上的名聲,該當如何?

永樂盛世,不會變成避孕盛世吧?!

他突然覺得,關於聽不聽後輩說話,果然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啊!

就在這個時刻,那光幕又突地一閃,閃出了兩張圖片。

那是過去的產鉗和現在的產鉗的對比。

老朱愣了一下,見周圍的大家都還愣著,不由急得大罵:「發什麼呆呢?趕緊把那圖給畫下來啊!這東西看上去簡單極了,就像剪刀似的,弄出來,不就是我們大明的東西了嗎?!」

他這樣罵完了,又狐疑問:「這東西到底要怎麼用?」

然而大家哐當一下,呆在當場。

這在場的男子們,從來沒有進過產房去,既然從來沒有看過生產,又怎麼會知道這東西要怎麼用呢?

他看了看呆若木雞的靈堂眾人,隻覺得這靈堂裡的水平,日益令人絕望。

他罵罵咧咧:「雖說這生孩子,是婦人家的事情,可你們也不能一點都不知道吧……罷了罷了,回頭這東西,咱還是得找個女官來負責,得弄清楚好處!再進行推廣!」

此刻老朱已經明白了。

若是有好東西,必定得要發詔書明告天下——不過這事兒,比較私密。

到底要如何不辱斯文的講明白呢?

他陷入了沉思。

如果夫人還在就好了……唉,夫人啊……

他抬頭,看向朱棣:「老四!」

朱棣:「爹?」

「這事兒,咱做主,交給你媳婦了,沒有問題吧?」

「沒有問題。」朱棣肯定地說,以他對自家媳婦的了解,隻怕對方會迫不及待。

待老朱說完,朱柏咳嗽一聲,插話說:「那個,橡膠……」

大家懷疑地盯著他。

你想說什麼?你是這種人嗎?之前沒有發現啊!

朱棡此刻是靈堂中,年紀最大的哥哥,他說:「你還小,不要這麼輕佻無狀!」

朱柏氣得臉紅脖子粗:「你們都在想什麼呢?!我是說,顯然這個橡膠還有別的用途,比如說做氣球!」

於是,臉紅脖子粗的變成了淫者見淫的大家。

【說回袁宇……】

朱橚茫然了下:「袁宇是誰?」

朱棡友善提醒:「朱棣那人渣暴躁女婿袁容的哥哥。」

朱棣重重:「現在不是女婿了!」

【在他前往大名的路上,李遠率兵埋伏,亦如朱棣般以數十騎兵引誘,誘入埋伏圈吃掉。

3w的朝廷兵,被斬首1w+,獲馬3千,袁宇活著,應該逃了,沒有說他被抓。】

大家回憶了一下方孝孺的計策:「難道不是在朱棣回北平的路上進行追尾襲擊嗎?怎麼直接就莽上去了?」

郭英:「……可能這三萬人是想去埋伏的。隻是還沒有到埋伏地點,就先被埋伏了。畢竟,此刻大名附近,應該被朱棣散出的探子牢牢掌控著。」

【朱棣在7月2日離開大名,殺向西南方向的彰德和林縣,具體的我們下一再說。

這一的結尾,u想和大家介紹一下,朱棣待在大名府的三個月裡,除了和朱允炆打嘴炮,還乾了一件鮮為人知的小事。

——他幫大明建了一座新的大名城。

在座的,還有誰!敢說他朱棣不是大明的錚錚忠臣?就如同曹操說的那句話,『我大漢忠臣也』!他真的,我哭死。】

朱棣生氣道:「這曹操,豈可與我相比?」

大家點頭:「是啦,你畢竟沒有把大明改成大燕。」

朱棣:「……我建了一座城。」

大家:「可是曹操也屯田百萬呀?而你的糧食,甚至大多還是靠李景隆贊助的。」

朱棣:「……但是曹操沒有抵達他忠誠的南京!」

眾人遺憾地嘆了口氣。

【事情是這樣子滴,還記得方孝孺說,大名府這地兒「暑雨為沴」,洪澇嚴重麼?

確實如此,大名府境內,有漳河、衛河(南運河支流),兩河洪澇嚴重,洪水淹沒毀壞了舊城,對此,現存有兩種說法。

一說、洪武31年。

《河渠考》[明末清初-萬斯同]認為是被漳水沖毀,《讀史方輿紀要》[清初-顧祖禹]、《明史》認為被漳衛兩河沖毀。

一說、洪武34年。出自《元城縣誌》[清麻祖]等

時間門最近的,正統年間門的《大名府誌》未記載具體沖毀時間門。

不過,雖然毀壞年份有差異,重建的記載都是相似的。朱棣在建文3年的戰爭之餘,命都指揮吳成,在舊城西麵八裡處的艾家口,建立了新的大名府城。】

此時,朱元璋和朱棣,已經是一個腦袋兩個大。

越聽越心裡打鼓。

這水災,也太嚴重了;這要治理的河流,治了又治,還是層出不窮啊。

朱元璋嘆氣說:「那漳河、衛河,不是第一次了,去年才剛剛弄塌了城牆。」

「洪武17年,洪武19年,也都發了水。」蹇義補充說,他想起之前眾人關於曹操的討論,又道,「戰國時,西門豹便是在漳水取締了河伯娶婦的陋習,又修築了12道水壩,12條河渠,使得漳鄴一地百姓泰安,得載史冊。曹操在他基礎上,修築了天井堰,又鑿渠引漳入白溝,使得鄴城繁榮空前。後又有唐之薑師度、宋之王沿。現如今,輪到我們了。」

【吳成,原名吳買驢,他爹是元朝的官員,隨著觀童(勸降乃而不花、納哈出的勸降專業戶)父子倆一起投降了大明,遂改名吳成。

但因為原名太好笑了,靖難時,對麵的士兵會對燕軍陣容指指點點,說,看哪,那就是買驢。

就……很omg。】

大家有些想笑,又覺得笑了就功德-1了。

朱棣倒是維護手下的人,他手下的人,他真的很愛:「買驢怎麼了?誰家要是能買頭驢,我們都得說他是富裕人家!」

朱棡和他抬了下槓:「既然這麼富裕,改什麼名?」

朱棣睥睨他:「不就是為了防備些狗眼看人低的嗎?」

朱棡:「?」

你在內涵些什麼?

朱元璋客觀地說:「取名這個東西吧,講究天賦!也不誰都有咱這樣的天賦的。老四,你那老丈人的長子(徐輝祖),給他的兒子取名叫釋迦保。倒不是說這寓意不好,就是聽上去,實在太普通了些。」

【友友們應該還記得,薛岩來朱棣軍中,看到的是數百裡的軍營——看得出,朱棣還是比較習慣行軍紮營,沒什麼太大的築城需求的。

為啥會突然一顆紅心向日月呢?

u這裡真的要做一個相對武斷和主觀的揣測,順德(邢台)、廣平、大名府這一路官民望風而降的迅速。

他搞不好是真的產生了我是王師,我要幫助百姓,於是替這些受水災影響,無家可歸的百姓們,築了新城。】

朱棣覺得,自己聽了這麼一大段,總算有句話說進了自己的心坎裡。

這可比說他靖難打得多麼多麼好,多麼多麼會背刺,更得他的心。

「我肯定是這樣想的!看百姓流離失所,我於心何忍?哪裡吃得著,睡得下?現在,雖然不能說站穩了腳跟,但是,但有餘力,為百姓做事,我不止不會推遲,還會主動去做!」

老朱看了看他,輕輕哼了一聲。

這哼聲裡,多少有點「算你這小子沒忘本」的意思。

朱棣聽出了,更得勁了,又補充一句:「和某些完全不惜民力的人,是有天壤之別的!」

朱允炆:「?」

我是你腳下的蘑菇嗎?想起來就踩踩?

【大名府這塊地的百姓,確實是很苦的。

我們前麵提過,它在北宋時是「北京」,地理位置重要,有「控扼河朔,北門鎖鑰」之勢,能堵塞南渡黃河的要道。

故而,北宋大力築城,一時間門遍地桑樹,絲織業高度發達,「席萬盈之懿,冠千裡之上腴,隱然北門」。

水滸傳還描寫它「千百處舞榭歌台,數萬座琳宮梵宇」、「千員猛將統層城,百萬黎民居上國」。】

大家聽了聽,品了品。

蹇義出口贊嘆:「這水滸傳的文辭,倒是頗為風流。」

老朱嘆氣:「也不知道這水滸傳,如今到底寫出來了沒有。都說是咱們明朝出了四大古典名著的三本,那這三國、水滸、金瓶梅作為暢銷書定也是水平極佳吧。三國演義講三國,水滸是宋時梁山泊,金瓶梅講什麼呀?從名字裡竟然窺不出來。」

蹇義一愣:竟有如此高的贊譽嗎?

原本隻是普通好奇的他,現在變成了極為好奇。

「既然三國、水滸的敘事都隱然於一朝之興衰,同列其中的金瓶梅,想來也是篇鴻篇巨作吧。」

老朱點頭:「好像說金瓶梅最暢銷,文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蹇義笑道:「若是小臣有幸能見到金瓶梅,定要沐浴焚香,擦乾雙手,再行翻閱。」

【但就是這樣一個土地裡流著蜜的古都,因為宋金戰爭與黃河水患,遭到了滅頂打擊。

首先是戰火使得絲織業的工匠們被迫跟隨南遷,從此織造中心轉移到了江南地區,大名經濟遭到重創。

而黃河——這個問題就更嚴重了。

隋唐時,黃河中遊被大量開墾,導致黃河生態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劇,本來就影響到了黃河下遊。

北宋時黃河在大名附近搖擺的厲害。

漳水、衛水那時屬黃河的支流,黃河水泛濫,導致土地鹽鹼化。】

「土地鹽鹼化?」朱橚不禁出聲,「這是什麼意思?」

他畢竟是要和土裡的植物、糧食打交道的,如今,也是很關心土地的問題。

他又猜測:「是不是指土地沒有肥力了?」

朱棣試圖從字麵意思理解:「應該是指土地裡的鹽鹵變多了,這地,也就寸草不生了。」

老朱沉吟著點頭:「不錯,土裡扒拉糧食的農民都知道,水泡久了的地,就不行種糧食了。」

【黃河自己拍拍屁股奪淮入海了,卻在華北平原留下了地上河道,泄水常常受阻,因而,哪怕漳水已經投入海河河係,也不能擺脫辣媽河的遺毒。

明清的小冰河讓極端暴雨天氣出現的更頻繁了,漳河、衛河,從此泛濫成災。大量沙荒之地出現,農業遭到毀滅性打擊,可能還影響了地下水,大名地區居民飲用水都比較困難。

從1401年到1872年,471年間門,大名地區水災次數達54次,每9年不到來一次。

實在太慘了,漳河還得了個「桀驁不馴的漳河」諢號,全是兩岸民眾的辛酸淚。】

地下水他們明白。

井水就是地下水。

老朱搖頭:「確實,那時候,地裡打出的井,井裡的水,都是苦的,沒法吃。也許,這就是土地鹽鹼化的後果之一吧。」他有點羨慕,「這後世的人,肯定是連土裡有什麼都搞明白了。既然明白了,針對性的用些對莊稼好的,撇去那些對莊稼壞的,這莊稼,還有長不好的道理嗎?難怪他們可以養活14億的人。」

【除了水災,還有蝗災。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先驅,已故的馬世駿院士認為,「飛蝗爆發的主因是水、旱災相間門發生」。

應在飛蝗可能產卵的地區主動治理河流,加固堤壩,避免因乾旱導致大麵積的河床裸露,不讓蝗蟲有產卵機會。】

「適大旱,蝗集禦前蘆場中,亙數裡。希言欲去蘆以除害,中使沮其策,希言驅卒燔之。」蹇義背了一段宋史,道,「旱災與蝗蟲之關係,南宋越國公趙希言已認識到了,隻是,他以為蝗蟲與蘆葦有關,原來避免河床裸露就可以了嗎?」

這也是在場眾人都不知道的一點。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永林認為,蝗蟲產卵至少需要以下三大條件:

一是要有荒地。

一是土地上要有空隙,植被覆蓋率超過80%,就會使蝗蟲無處產卵。

三是18%—20%的土壤含水量是蝗蟲產卵適合的濕度。】

朱元璋震驚道:「怪不得說水、旱相間門,這得有水,又不能很多水。如此說來,不但治水會幫助減少蝗災,植樹也可以防止蝗災?這萬事萬物,還真是息息相關啊。」

【反正,不穩定的水位,絕對促成了大名蝗災的誕生。明代,這地方共發生了28次蝗災,為縣誌記載以來歷朝之最。

嗯……不過明朝其他地方蝗災也厲害,據統計,它共有205個年份都發生了蝗災,占王朝總存活時長的743%。也是前所未有的離譜數據。】

朱元璋再一次覺得,自己治下的大明,搖搖欲墜,破破爛爛。

那破破爛爛的,就是被那鋪天蓋地的蝗蟲,給撕咬出來的!

朱權默算了算,震驚道:「我們隻有276年嗎?」

現場,突然一聲痛不欲生的「啊」!

那是朱棡,突然捂住了自己的月匈口,就算是坐在椅子上,他也搖搖欲墜:「你算錯了吧!再算一算!」

朱權委屈了。

這麼簡單的算數,我能算錯嗎?

「就算再算一百遍,也是2759……」

他突然發現,現場裡的大家的目光,突然變得陰森森起來。

這樣森森如獄般的感覺中,他唯唯諾諾:

「我……我……可能……那個……錯了……」

老朱破大防:「搞什麼,就咱們大明有小冰河期,其他朝代,都沒有是不是?這賊老天,就轉給我們大明降災殃嗎?看看咱們,不是水災,就是蝗災,還有乾旱!若是沒有那什麼小冰河,咱們大明,五百年也是輕輕鬆鬆的!」

被趕到外頭的朱樉,在外頭大喊:「不,老爹,你還有堡宗——還有那小冰河期,肯定會過去的,後代那兔朝,就沒有這小冰河——這證明,還是我們大明,活得太短命啦——」

老朱覺得自己早晚要被這些兒子氣死掉。

他顫抖的手指,再度指向朱樉。

好在,在他發話之前,光幕又開始說話。

否則,這朱樉,高低要被拖出宮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作精在夫妻戀綜當對照組 炮灰女配的養崽生活 裝乖可恥 戀愛預約[娛樂圈] 星際第一向導 跑路後我被瓦裡安全球通緝 斯棠 帝台春(重生) 完美偶像,站姐打造 初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