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1 / 2)

加入書籤

朱棣難受,他開始不想聽這些了。

要不,先別聽靖難,我們跑題說點別的。

「唉。」老朱嘆氣,「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便是天下太平了,老夥計們,也會一個個離你而去的呀。

說這話的時候,老朱的眼裡,也閃爍出的微微的晶亮。

比如……

這時候,他的手,被大膽的傅友德緊緊握住了。傅友德雙目晶瑩:陛下,您還有我!老朱心裡想著徐達,眼裡看著傅友德,不禁也反握了他的手:好,好!

朱棣:

朱棣覺得他老爹正在表演一些什麼不堪入目的事情。氣氛一下子垮了呀!他長長地嘆了口氣。

【建文4年3月21日。

朱棣派胡騎都指揮[薛脫歡]領兵前往宿州打探消息。雙方爆發了小規模戰鬥,燕軍斬首500+戰果平平,也未擒獲高級將領。

最重要的是,薛脫歡報告,朝廷兵馬打算駐足宿州,以此為據點,在那裡屯糧打持久戰。很苟、又很惡心人的打法。】

耿炳文嘆了口氣:「可惜前邊徐州沒有打下來,朝廷慣用徐州做樞紐,想必宿州糧也是從徐州沿運河而下。

郭英跟著分析:倒是可以走汴河,由靈璧運糧。已經接近淮河了,四周水係發達,及時反應過來運糧也未嘗不可。

朱元璋道:不錯,水係發達不但利於運糧,也不利於騎兵。每走一段路就要渡河,一旦渡河,就容易爆發血戰,老四在這一帶想討好是很難的。

【3月23日,朱棣召開軍事會議,認為:「我師深入,利於速決」。——這是自然的,他後院起火了。當天,在北平老家四周,遼東兵包圍薊州。

薊州的重要性,當初朱棣奪取它時就評價過:「薊州宜早圖之,不然將為後患。」麵對遼東兵的壓力,燕軍指揮李廣想要獻出城池投降,另一名指揮孫通不願意。】

皇子們擦了擦汗:「上一個和衛青同名的人,殺光了起義軍;這一個和李廣同名的人,想投降。他們怎麼就不珍惜一下自己那古之名將的名字?

【尬住了。

好在留守的燕軍北平都指揮陳賢及時帶兵來救,遼東兵退,這才沒釀成偷家慘案。遼東兵又從北京之東挪到北京之西,圍毆保定,不克。

講道理,楊文真的有點東西,要不是朱允蚊在4月強行把他超遠距離叫回京城救駕,這麼騷擾下去,燕軍大後方壓力極大。】

傅友德淡淡點評:看來,燕王不在,這楊文,倒是得了發揮的空間。

李景隆也點頭:以前,搶永平不成,便迅速縮回了山海關;現在,居然敢繞北平一圈了。耿炳文客觀一些:「山海關到保定也有個七八百裡了,純看路程,趕得上燕王當初深入腹地了。楊文也算來了一出『深入腹地』。

【朱允蚊很慌嗎?

很難評,因為他這天抽空變相削了遼王的藩,把九大塞王之一、朱元璋後期試圖增強轄區力量的15子朱植改封至湖北荊州。

和朱權投了朱棣不同,遼王雖然被一視同仁的消減護衛但也老老實實渡海來朝拜見了。

現在被改封,他也很無奈,還能怎麼辦?老實接受唄。

不過遼王在轄區也蠻艱苦的,他的遼王府洪武26年開始建,建到一半,老朱嫌棄郭英督辦時勞役太重令停止,直到洪武30年,為了遼東防禦需求,重新讓楊文鑄造合適城池。(比著深溝牆高的堡壘建的)。

期間朱植一直住在大淩河附近,一個用樹柵為營的簡陋宮室。楊文那遼王府造成啥樣了沒有提,隻知道景泰元年3月,因年久失修、無人居住砸毀了。

朱允蚊擔憂朱植和朱棣同流合汙……然而結果隻是幫叔叔削藩,朱棣大方的繼承了他給朱植選的荊州,讓朱植麻溜的去。】

從來沒有出場過的朱植突然被翻牌了。

他有點懵:?更懵的是,自己的出場居然這麼叫人不爽。

他大大冷哼了一聲:「什麼呀,早知道,我就和十七弟一起投了,搞不好,還能在歷史上白得個和四哥『三分天下』的逸聞呢。

而朱棣與朱權,並不想成為『三分天下』的另兩位主角。

朱元璋則在心疼:唉,這城……這王府,就這樣砸了,真是可惜。怎麼就不遷幾戶人過去呢?覺得地方大,隨便造,是吧?」

r/朱橫則吐槽:什麼啊,搞半天,朱棣你也削藩吶,大侄兒是把這屋子拆了,你再給他們幾個饅

頭,他們就對你歌功頌德了是吧?

朱允蚊重重:沒錯!

朱棣冷笑:「那你問問朱植,他討厭我還是討厭你。」

朱植重重:「都討厭——」

朱棣似有若無地指點道:「十五弟,後麵我肯定給你修了新王府,但大侄兒有沒有,就不知道了,畢竟他把所有錢都投入和我的打仗之中了。

朱植瞬間明白了親疏遠近:——討厭大侄兒!不討厭四哥!這時候,楚王朱楨緩緩:?

嗯?是誰寫信告誡我,國家新定,沒有餘糧,不準修宮殿的?無人在意的角落,郭英悄悄縮了縮身子。

好像那句『督辦時勞役過重』,沒有被老朱發現呢。【他朝堂上的人是有點慌張的。

——建文3年6月,寧波觀海衛指揮張壽因和客人吃飯時,私下議論國事,危急皆有北伐之誤」,被人舉報,殺之。(正值李遠燒了百萬石德州糧)。

自那以後,無人再敢議論國事。可不議論,不代表這種思想不存在。】

朱棣不滿道:隻是私下議論一番,何必殺頭?

朱允蚊:「是啦,要跟著四叔學習,沒事多下獄,讓他們龍場悟道。」朱棣:……

龍場悟道髒了!

【故而,當朝臣商議再次向燕軍派遣使者議和時,滿朝上下竟無人敢行,隻有江西吉安府廬陵人曾鳳韶自告奮勇。

他是洪武30年被隱去姓名的春榜進士,建文即位後,封為正七品監察禦史。有藩王前來京朝見,是從皇道上跑著進去的,沒有下馬拜。

較為失禮,但曾鳳韶在朱允蚊旁邊進諫:外頭的大殿應該展現君臣之禮,在宮中隻論叔侄之情」。

別人聽到了都很震驚。】

朱棣轉臉笑了:多麼有親親人倫之情,大侄兒,你應該將他重用啊!朱允蚊拒絕回答。

【曾鳳韶抵達燕軍所在地,燕軍拒收包裹。

曾鳳韶又把書信塞到竹節裡麵,扇風送進去(疑似放在水上流進去?)燕軍仍裝死。他別無他法,隻好回家。

後來朱棣即位,聽說了那則叔侄軼聞,認為這位監察禦史很「直」,想招他繼續乾活。

曾鳳韶兩次拒絕,刺血書於衣襟:「我生於廬陵,素負骨鯁,慨一死之得宜,可以含笑於地下,而不愧於文天祥(廬陵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作精在夫妻戀綜當對照組 炮灰女配的養崽生活 裝乖可恥 戀愛預約[娛樂圈] 星際第一向導 跑路後我被瓦裡安全球通緝 斯棠 帝台春(重生) 完美偶像,站姐打造 初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