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第 20 章 諸子百家:儒家有缺陷,……(1 / 2)

加入書籤

會想著搏一搏的多是諸子百家中的四大學派中的另外三派,法家、道家、墨家。

其中墨家心裡多少已經對君上失去了信心,對於拚一拚的**並不大,隻是道家過來尋找幫手就招待他們客氣一下,

即使道家勸說他們:如今儒家當道,墨家曾非議過儒家學說結下梁子,待日後儒家勢力完全占據天下,墨家不會有好日子,也並沒有真的打算修改自己學說去拚一把。

因為說真的這麼多年那家學說沒罵過對方,說的道家罵儒家少一樣,法家都還沒動呢,他們急什麼。

而且墨家的核心學說主張「兼相愛,交相利」。

要求從君王到臣子都任人以賢「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這套理念直接動搖了封建時代所有貴族皇帝的利益,就真的有「大度」的皇帝讓他們出頭,貴族也能聯合起來弄死他們。

因此墨家學說雖然聲名遠揚,但一直都並不受歡迎,他們在接受了經年的毒打後,也約扌莫知道自己不受歡迎的事實了。

他們不打算修改自己的主張,這是墨家的核心,要他們像那個什麼董仲舒那樣修改自家學說,去討好皇帝讓他重用他們的可能性,還不如讓豬上樹。

所以在道家來過後,現任墨子果斷帶著門下弟子們離開了,隻希望這場,再起餘波的道統爭奪戰不要波及到他們,他們現在打不起。

而且屬於墨家的機會日後未必沒有……

……

【董仲舒對漢代和後世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他的學說流傳千古,隻要提起漢武帝,除了衛霍二,人們也不會忘記董仲舒。

可以說他們三在後世堪稱漢武時期最出名的人,所以這個ssr董仲舒這個人實至名歸。

不過雖然他的學說很出名,對治理國家的用處卻不是體現在律法上,而是體現在道德倫理,書籍教化人才選拔上,這點也很符合儒家治國的理念。

不過也幸好,儒家的條例道德沒有歸於律法中,不然民間苦已。

因為儒家治國雖然好用,但這套學說也並不是完美的,其缺陷給民間帶來了巨大弊端和禍患,導致的結果不止是使儒家學派開始走偏,還忽悠瘸了一代代忠臣良將,平民百姓讓他們為一些人間奇行種君主買單。

先從第一點來說吧!

我之前說的「三綱五常」按照董仲舒的原意,這本該是自身修德遵從君王的理念,可在後世卻被所謂的酸儒修改成要求女性絕對遵循丈夫,孩子絕對遵循父親的父係政權壓迫。

其對女性的壓迫從貞潔牌坊,裹小腳等,到對孩子的壓迫從愚孝可以隨緣責罵鞭撻,視妻兒為自身所有物可殺之,子告父死等律法。

先不說前麵一條,古代社會男性是共情不了女性的,就說後麵一條表麵上看起來是不是完全沒問題,和儒家的德是一致的。

但實際上問題大發了。

儒家的德是什麼,是父慈子孝,這點自從被商鞅改革後就經常被儒家□□的秦法來說,就能用體現。

劉向曾在《戰國策·序》說:秦孝公拋棄了禮讓而推崇戰爭,放棄了仁義而崇尚譎詐,隻是為了讓國家變得強盛而已。以此批判秦國沒有仁義道德。

但是真的沒有嗎?

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簡,秦簡《為吏之道》中寫道:為人君則鬼,為人臣則忠,為人父則慈,為人子則孝……君鬼臣忠,父慈子孝,政之本也。

可見即使被後世,常被拿來□□沒有道德的秦朝對於父子之間的觀念也是雜糅了儒家,認同父慈子孝這個說法的。

可觀後世史書,哪裡還有父慈子孝,全都是父不慈子必孝,且儒家的德提倡把父子人倫放在第一位,子女以孝侍奉父母更是子女的行為準則,是天經地義的事,不然就是不孝,這一點的觀念是一直到近代才有所改變。

而且改變還有限,哪怕在現今父母視子女為私有物,打罵可以是為你好,嫁娶可以是為了私欲,凡有反抗先來一波你不孝……就孝這一個字足以壓死眾多凡人。

投胎就是一門技術,遇到好的父母即使貧窮一生也算順遂,遇到壞的父母那你慘了,但凡行錯一步這輩子都難從這個泥潭脫身。

當然了這份孝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都隻對有良心的人有用,對混賬是沒用的,好人就該被刀指著可不是說說而已。

其次在儒學《論語》子路篇中記錄的孔子和葉公的對話中……孔夫子提出過"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也」,是說父子之間無論誰犯了錯,父親替兒子隱瞞、兒子為父隱瞞,這才是正直的做法。

對於這點,雖然我尊重孔夫子的其他言和他的個人觀點。

但就個人而言,對此並不完全認同。

如果所有人都這樣互相觀護,那麼誰來為受害者買單,受害者就活該被欺負嗎?

所謂正直在我們現代的社會觀念來看應該是:不畏強權,敢作敢為,能夠堅持正道,勇於承認錯誤。

這也是千百年來留下的屬於正直的觀念。】

「欺人太甚也,這仙人為何不贊同夫子的觀念,父為之隱,子為父隱,這正是人倫中非常重要的一項,一個連父親都出賣的人,怎麼能算得上正直。」

「正是如此啊,父子是擁有人世間最深的感情,即使是法律也應該為親情讓位,仙人會這樣說一定是法家從中作亂。」

「也怪那些後世的父親不仁,婚姻本該父母之言這便算了,隨意打殺孩子如何使得,此為不慈敗壞道德之舉,禮合在乎。」

……

漢時

聽到前麵一些諸如女性壓迫,孝順之類的話題,一些儒家學派之人還不屑一顧,覺得這算什麼,缺點不大。

但聽到仙人居然反駁夫子的言論一下就炸膛了。

這個反駁一下說天幕說得不對,那個反駁一下,說都是後世父親為父不仁,才會害的夫子的言論被反駁。

也有一些正常比較冷靜的從中察覺到了不對,這後世仙人怎麼對孝這一字反駁言論那麼大,難道後世對於孝的改觀很大,不過在一仔細琢磨又覺得也沒什麼問題,父親不仁慈才會導致子女不孝順,這後世莫不是經歷了戰亂,導致是禮樂崩壞了……

還有人從律法這一條上察覺了不對勁,聯想之前仙人說的別家學說披上儒皮,得到重用,在一想景帝時期晁錯明明學的法家,後來卻冒名儒家得到重用,便明白了定是法家那些人冒名上位,頓時火冒三丈……

被儒家碎碎念的法家在乾什麼,他們正在嘲笑儒家。

「以小見大,要是人人都如儒家這般父子相護,最重感情,那麼誰沒幾個親朋好友,這國家還要不要治理了,難怪後期會官官相護,親親相隱這正是儒家的弊端。」

「人世間的親情是重要沒錯,但絕不該壓在律法之上,隻有用嚴峻的法律才能杜絕人民的怠惰和欺瞞。」

「以法治國,有功者賞,有過則罰,有罪著殺,天下為公。」

議論完儒家,法家之人也發現了從天幕的言論中,得到了一些關於自家學派出路的啟示,不過還得在觀察觀察,看看是不是帝王也如他們所想的那樣。

秦時

這時還是法家當道的時候,對於儒家的思想那是極為不認可,一聽天幕批儒家,那是連忙幸災樂禍的讓在朝為官的法家弟子落井下石,其中聯係李斯最頻繁。

但李斯在仔細思考了關於董仲舒的學說後,卻佩服的說出了:「雖無益於法治,但於治理人民鞏固皇權卻是十分有益。」

能當上大家的都不是傻子,取長補短補充完善自家學說,這正是學派不斷進步的表現。

因此在思考完之後,麵對陛下詢問自己如何看這套學說時,李斯如實稟告,他非常清楚自己現在不比以前在陛下心裡的地位,這時候比起自家學說,更該的是站在陛下的角度思考,什麼有利於陛下用什麼。

隻有獲得陛下的贊許,之後學派才能有不斷出頭的日子,同時將自己對於治國思想修改整理,陳上給陛下。

其中有一條正是改自董仲舒的君權神授,這條對於愚民真的非常好用。

但看了一眼後,直接被嬴政給否了,這或許很好用,但嬴政不需要,也沒有必要讓一個不知所謂的神淩駕在他的頭上。

他用自己的能力就可以掌握眾生,執掌天下,他是自己的主宰,何須鬼神授權柄。

無獨有偶在法家像落井下石後世儒家的時候,秦時的儒家也憂心忡忡,因為董仲舒言論也是有違儒家的一些思想,雖然他經過包裝大體還是儒家的中心,但其傳達出來的君權至上的思想卻相當的不妙。

在亞聖孟子的言論中,因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可董仲舒的言論,卻有違聖人之言,給君王帶來了極大的權利隻怕不妥。

——

董仲舒本人會不知道這套說法的缺陷嗎?

他當然知道,所以他以天人感應,約束君王,讓君王修德愛民,隻是現在看來他似乎失敗了。

董仲舒苦笑,雖然不知道後世發生了什麼,但他已經能有一些不好的預感了,不然後世的仙人說到坑害百姓忠良時,人間奇行種君王時痛惜。

果然下一秒,天幕就點到他了。

【以小見大,從儒家的德中就能看出,儒家對於道德的看中是要淩駕於法律之上的。

這好嗎?

或許對於達官顯貴是好的,因為他們擁有權勢,包庇自家人的時候可以用情之一字開脫。

但對於普通百姓好嗎?

大約是不好地。

因為普通百姓顯然沒有什麼抗風險的能力,法律的缺失會讓人們的行為準則缺失。

打個比方,如果一位父親殺了人,他的兒子卻不告發,在被發現後,甚至因為這種行為而受到了嘉獎,那麼大家就會爭相效仿,日子久了甚至會演變成一個村子的人互相包庇。

因為在古時,一個村多是同姓、同宗之人,出去走一圈那個不是沾親帶故,一個石頭砸下去,傷的原來是自家二大爺,這種時候死去的人就隻能自認倒黴了,因為無人告發。

同理也可以延伸到官場,政治上麵,說是以德治國。

但天下能有幾個真君子,如果天下都是真君子,那那些君子就不該出名,因為已經習以為常了,正因為缺少才會宣揚。

儒家學說希望能夠成就一個人的修德之路,讓人們自發遵守道德,可這在我們現在的價值觀來看是不現實的,人都有貪新,惡性。

儒學大家荀子就曾提出性惡論,認為人天性本惡,隻要經過教化才會向善,可天下又有多少人去教化了世人,那些言論在沒有懲戒的普通人看來,隻是風過無痕的無稽之談。

道德從來都是人的最高規範,法律才是人的道德底線。

在沒有法律約束的時間裡,道德會隨和時間而缺失,最終導致國家**崩壞。

如果是太平盛世或許還好,但凡社會動盪,那麼就會變成一個混亂無比的朝代,類比一下看晉代和朝代末年的慘劇可以想象。

除此儒家德治有所缺陷外,董仲舒的治理理念最終的演變結果也和他自己所想的大相庭徑。

以「天然感應」為例子,這本來是董仲舒提出限製君王權柄的,要求君王修德愛民的約束。

可是在後來卻變成了一種鬼神之說,不僅沒能約束君王,反而還變成了一種禍害壓迫百姓,愚弄百姓的一種學說,也讓儒學帶上了神鬼的神秘色彩。

要知道在董仲舒以前,儒學的理念是敬鬼神,而不是信鬼神,可自他之後,儒家為了攀附帝王什麼都能做出來。

以孔家為例,每次儒學不好用了,這些條例不利於君王了,那就去找找孔家,曲解曲解聖人的意思,變成有利於統治者的理念。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明明是救世主卻活成了反派 我的直播通大明 神奇小琴種玉米 [綜英美]快遞小哥是韋恩 開局給秦始皇盤點歷史 嬌嬌女柚杏不想變強 追求最強們失敗後我另尋新歡了 初次為人,我很興奮 和警校組成為兄弟後我修羅場了 直播開局,朱元璋穿成了朱祁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