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製弓(1 / 2)

加入書籤

在這一年秋天,契丹國主阿保機也病故,在述律太後的支持下,其次子耶律德光越過嫡長子「人皇王」耶律倍,成為新的契丹國主。隻不過由於內部並不穩定,雄心勃勃的耶律德光暫時還沒有「南下牧馬」的打算。

由於大將元行欽與李嗣源有「殺子之仇」,為了避免給李嗣源以出兵討伐的借口,李岌把元行欽召回到晉陽,改派大將張敬達任同華留後,鎮守潼關。

很幸運的是,古交冶鐵坊在采用攪鋼法的煉鋼爐逐漸掌握了彈簧鋼的冶煉技術,每隔幾爐就能煉出一爐彈簧鋼來,雖然有點像是抽風,不太有準。

有了彈簧鋼,打鐵工坊的匠頭王茂親自動手,帶著人在鐵匠工坊裡忙活了兩天,才打造出兩具李岌所要求的那種鋼弩出來。勁弩這東西,動力強勁,穿透力也很強。它由於隻能進行直射,射程隻能在八十步以內,攻擊距離和射速相對於弓而言,卻又是遠遠不及。

在唐代時,勁弩這東西製造技術已經很成熟了,分為手弩、踏張弩和床弩等許多種類。古交鐵坊所製作的鋼弩類似於宋代的神臂弩,李岌為這種手持弩所作的改變就是握把不再是一根筆直的方木,而是製作成了類似於後世槍托的形狀。這種形狀更符合人體力學,使得在持弩瞄準射擊的時候更為穩定一些。

隻不過,鐵弩的外形帶大,平常的時候攜帶起來很不方便。

元行欽告訴他,對於騎兵來說,用弓要比用弩方便得多。而且在晉陽,一把好的鐵胎弓能夠賣到十多貫一把。

李岌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就聽從了他的建議,在把剩餘的彈簧鋼運回唐明莊園後,讓匠人們用這批彈簧鋼來製作騎弓。

這主要是看在孔方兄的麵子上。

弓的製作很復雜,主要是製作弓身的乾材定形不易。

與南方人多用竹作弓胎不同,北方人多用硬雜木作為弓身的主體材料。

華國古代的反曲弓製作工藝十分復雜,是由多種材料粘合而成的一種復合弓,主要用到的材料為乾、角、筋、絲、膠、漆這六種,合稱為「六材」。

乾,就是製作弓胎的主體材料,一般來說,弓身的乾材好壞標準是拓木為上、意木、柞木為次等,竹為下。但是適合製作弓身,彈性韌性極佳的硬雜木十分難得,通常時候都是采用楠竹、紫竹來作為胎體的主材。

用硬雜木製作弓身,光是蒸煮、陰乾等定形處理,就需要耗費好幾個月的時間,如果是使用彈簧鋼,就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而且鋼材的強度和韌性是遠遠要優於木材的,古代所謂的鐵胎弓顯得貴重,主要是因為彈簧鋼十分難得。

而現在,古交的鐵器工坊則沒有了這樣的困擾。

而且由於水力鍛錘的應用,不光製作效率有了極大提高,而且用彈簧鋼所打造出來的弓身品質相當不錯。

弓胎製作完成,剩下便是貼角、敷筋。角,即牛羊等的獸角。將獸角剖開,再剖成長條狀的薄片,用鰾膠粘貼於弓胎內側。膠以獸皮膠和魚膘製成,其中以魚鰾膠為最佳。筋則取材於動物的韌帶製成的細絲,其中以牛背筋最為優良。筋絲也是用鰾膠粘貼於弓胎的背麵,也就是外側。絲就是蠶絲,主要用來緊密纏繞已經貼角被筋初步製作定型的弓身,使之更為牢固堅韌。

一張弓的製作工藝和過程十分繁復,如果是木弓的話,整個製作過程最少需要歷時一年多才能完成,和後世製琴的過程差不多。而一張上品的良弓的製作過程則要更長,甚至需要兩到三年才能完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綱手和二哈的幸福生活 大道戰仙 我能預知災變 籃壇之嘴炮巨星 蘇建的冒險生活 三國從忽悠賈詡開始 為天下計 小醜小姐顛覆漫威 超能宇宙紀元 基因怎麼會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