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官學(1 / 2)

加入書籤

傳播文明的最有效方式就是麵向大眾的學校。

所以李岌一直在籌劃是開辦一所麵向平民的官辦書院。

在華夏,書院在唐代就已經出現,隻不過唐代的書院是由官府設立,用於收藏、校勘和整理圖書的機構。直到宋代,開始有意打壓士族豪門,到範仲淹執掌南都府學,麵向平民階層的書院才作為教育機構真正開始興盛起來。橫渠先生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很好地道出了宋代大儒們的抱負和情懷。

在前世,李岌一直堅持認為慶歷新政最大的功績是在全國推廣官辦的學堂,普及教育。

晉陽的書院並不叫書院,而是晉陽宮下所屬的機構,名作弘文館。太原府通判盧弼盧子諧就兼著晉陽宮弘文館館令。

唐代晉陽皇宮的規製仿照長安大明宮,宮城以東是太子府,而宮城西麵則設弘文館。

李克用被封晉王後,就占據了晉陽宮東麵的原太子府,當作了自己的晉王府。而把為自家子弟進行教育的宗族學堂開在了晉陽宮西麵的弘文館內。大概是因為弘文館內有十餘萬冊藏書,還有原來一些前唐時期留下的學士、教授和校書郎、令史、典書等官員,學問豐富,正好用來方便教學。

李岌童年和少年時期就在這弘文館裡的宗族學堂裡進學的。

李氏宗族學堂設在弘文館內東側一處兩進的院子,原是唐代宗室講學之所。而弘文館長史、教授及官員、書匠則於學堂北側的兩處院子裡辦公。

弘文館學士盧弼盧子諧,出身河東名門,前唐天復年間進士。昭宗年間為太原河西令,為晉王李克用器之,留為晉陽判官,與河東監軍張承業一起留守晉陽。

身兼弘文館令的盧弼算是李岌的半個授業之師,老先生替李岌出使洛陽,被李嗣源無故胖揍了一頓,連氣帶急,回到晉陽一病不起,直到入冬時才算是徹底痊愈。

李岌從古交城回到晉陽,直接就去了弘文館去找盧弼。

盧弼在太原府衙內有公事房,但日常卻在弘文館內辦公,畢竟他是館令,在弘文館裡一言九鼎,說話最算數。

李岌找他當然不是要將籌備中的晉陽學府開以弘文館裡,自己要培養的學生要亦工亦農,半工半讀,另外還要學習弓馬騎射,能文能武,自然不能天天隻躲在書館裡背書。

他最早選定的學府地址是在陽曲縣的唐明皇家莊園,隻不過那裡離晉陽城還有四十多裡,交通不便。而作為太子,李岌大部分的時間還是需要呆在晉陽處理公務,所以晉陽學府的地址最終確定在了北苑龍首山下玉泉之側。

他來找盧子諧是向這位老先生討要幾位教書的先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綱手和二哈的幸福生活 大道戰仙 我能預知災變 籃壇之嘴炮巨星 蘇建的冒險生活 三國從忽悠賈詡開始 為天下計 小醜小姐顛覆漫威 超能宇宙紀元 基因怎麼會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