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迎戰契丹(1 / 2)

加入書籤

李岌已經率三萬晉陽軍趕到集寧,在左翼水河畔與契丹兵馬大元帥耶律李胡和征西軍統帥刻裡的八萬餘契丹大軍遙相對峙。

又有雲州刺史沙彥殉、豐州刺史宋廷浩各率五千兵馬,寰州刺史張慕晉、府州刺史折從遠各率三千騎軍趕到集寧。這樣唐軍在白水濼一代已經聚集了近六萬兵馬,在實力上已經不弱於對手。

耶律德光以皇太弟耶律李胡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派出耶律刻裡、蕭斡等率十萬大軍欲西征豐州和雲內,將敕勒川納入契丹的消息在二十多天前就傳到了晉陽。李岌自然是不敢輕敵,親率晉陽軍北上增援,又從各地抽調兵馬,再加上雲州以北的屯駐軍,在至少在數量上並不弱於對手。

李岌率大軍在白水濼東北的春集堡紮營,便召集眾將道:「契丹乃是大患,若是現在退避,則北地盡失,則中原日蹙,這一戰眾將須同心戮力,不得不勝!」

元行欽道:「契丹小虜,曾數敗於晉王手下,這北地安生了十幾年。這次大軍入寇,須重創其部,使其不敢南窺西顧!」

老將安金全道:「我軍與敵相若,可是裝備上要先進不少。先休整兩天,到時大軍出動,前去挑戰,必可一戰而破之!」

李岌發現手下的將領對於契丹並無畏懼之心,上來就準備進行決戰,反而是自己受原來的歷史影響,認為契丹十分強大。可是聽一眾將領的意思,晉軍精銳騎兵對上契丹精銳,卻能以一當三,若是對上普通的草原騎兵,差不多以一當十,雖然自己這八萬兵馬中有將近一半的屯兵步軍,卻依然不把十來萬契丹軍當回事,大多數人認為隻要一場決戰,就能一舉戰勝對手。

這沙陀各部自中唐後安置漢地已經有一百餘年,雖然已經是已經漢化了,但是由於得到了中原的兵甲之利,裝備也先進,在草原上歷來是戰無不勝,所以對於剛在草原上興起的契丹也確實是並無畏懼之心。

隻不過,現在的契丹也確實不是很強,雖然兵馬眾多,但是大多都是來自於周邊被其吞並的弱小部族,裝備十分落後,許多部落騎兵還用的是木弓骨箭。這打仗來是一哄而起,如果戰鬥不利也是一哄而散,也難怪晉軍的將領大多瞧不起他們。

比如十多年前晉軍大將李嗣源率五百騎兵就敢直接沖擊契丹人的萬人騎兵軍陣,並且擊潰敵軍。而晉王李存勖在麵對阿保機親自率領的十餘萬契丹騎陣,也是隻率五千騎軍強行沖陣,最終大敗契丹,使得阿保機經此一敗後,至死不再南犯……

在李存勖時代,晉軍與契丹進行過三次大戰,最終都是晉軍獲勝,也難怪手下這些將領們信心爆棚……

這些將領們的選擇很簡單:不服,那就乾!

李岌的意思是先依左翼水和集寧、春集城而守,先消磨掉契丹軍的銳氣後再開始進行反擊,相對而言,已經是很謹慎了。

在接到探馬報告說契丹軍契丹派出一支一萬五千餘兵馬的偏師進襲新城堡、興和,李岌怕新城方麵李存朔無力應付,立刻派李嗣豐率五千騎兵渡過左翼水前往支援。

結果第二天從新城堡傳回的消息卻讓李岌驚得下巴都快掉了:在他看來,李存朔如此魯莽,居然以千餘騎就沖擊敵人萬餘騎陣,問題是這麼莽一波還莽贏了?!現在和李嗣豐兩人率部連夜追擊敵軍,已經深入到李胡大軍後方的小白水濼和鴛鴦泊……

怎麼這些人當契丹軍如土雞瓦狗一般?

契丹人打仗,後麵跟著的輜重隊和糧草就是成群的牛羊,李岌覺得自己應該能繳獲一些對方的「糧草」。散牧的牛羊若進了人家的牧場,自然要留下一些牛羊來相抵,這是草原上的規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綱手和二哈的幸福生活 大道戰仙 我能預知災變 籃壇之嘴炮巨星 蘇建的冒險生活 三國從忽悠賈詡開始 為天下計 小醜小姐顛覆漫威 超能宇宙紀元 基因怎麼會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