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高行周(1 / 2)

加入書籤

相對而言,李岌更看重自己培養的親軍弟子們,這些人在見識過種種神奇之處後,對自己相當崇拜,這就造成了這個群體的忠誠度奇高。

自己治下的地方發展極為快速,隻不過起步最早的太原府周邊發展卻遭遇到了瓶頸。受限於動力係統主要來自於水力,工坊隻能是建在河渠邊上,離開了這些堤壩河塘,就根本無法發展這種先進的機械工坊。

凡事都需要積累,太原府周邊的工坊,隻能朝著精細化的方向在進步,相比之下,發展的速度一下就慢了下來。

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需要一定的積累才能實現的,在鋼鐵工業沒有達到一定的規模前,李岌就是不惜工本,弄出蒸汽機來,不一定能夠推廣開來。成本是個大問題,很多時候,使用機械不一定就比手工生產合算。

總體而言,華夏社會一直都是一個人治的國家,想要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最終還得依靠手下的各級官員來實施。在五年多的時間裡,晉地包括山北和北地草原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一直缺乏足夠精通技術的人才來推進地方的發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的有些誇張,但是沒有十幾年的時間,想要從根本人改變整個社會的人才結構,是想也別想。好在晉陽方麵推行的官員考核,把算學和格物、農牧、水利列入了必考的科目,這項政策推進了河東、關中和河北一帶的讀書人,現在不得不開始鑽研起了這些原來被儒家所鄙薄的學問。

這也算是個良好的開端。

格物致知、丹藥農畜,這裡麵的學問真正要鑽研起來,比起儒家虛幻的治國理論,要有意思的多,畢竟很多東西是立刻就能拿來應用的,能夠增加自家的收益。

人本就是利益動物,有利益的驅動,自然就會有許多人對此趨之若鶩。

李繼?和李繼嶢兩位兄弟也被李岌給扔進了晉陽書院,並且嚴令兩人不得張揚,所以在晉陽書院和少年親軍裡,除了極少數勛貴子弟,大多數學生是不知道這兩位和他們同吃同住,並無特殊待遇的「勛貴子弟」,是當今天子的親兄弟。

李岌在登基後,並沒有按慣例冊封這兩位兄弟為王,明言隻有兩人在成年後,有了功勞才能獲封為王。

皇帝是一種恐怖的生物,一言之下就決定了許多人的命運。李岌認為那些背叛過莊宗的人應當受到懲罰,即使他們已經投降,還是免不了責罰。

比如王晏球、高行周和朱弘昭這些降將,現在就在皇家莊園的工坊裡接受「勞動改造」。王晏球現在成了一名很好的木匠,朱弘昭成了皮匠,而高行周,則被培養成了鐵匠。

高行周單手掄著一柄鐵錘,不斷地敲擊著暗紅色的鋼板,修正著護腿板的弧度。這廝的力氣很大,每一錘下去,都會擊起一蓬的鐵花出來。

板甲這東西,大麵積鍛製出來,還需要切割後用人工仔細鍛打修正,才能得到合適的弧度,尤其是護臂和護腿。

「力量的使用要張馳有度,你這樣心生怨懟,把心裡的怨氣撒在這鋼板上,可算不得是合格的鐵匠。」正在巡視鐵坊的李岌在邊上看著他打鐵,悠悠地說了一句。

高行周看了李岌一眼,調整了一下呼吸,倒也沒有了原來那種「陛下要殺要剮,何必折辱高某的硬氣」,不過手下落錘倒也有輕有重,很有些節奏感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綱手和二哈的幸福生活 大道戰仙 我能預知災變 籃壇之嘴炮巨星 蘇建的冒險生活 三國從忽悠賈詡開始 為天下計 小醜小姐顛覆漫威 超能宇宙紀元 基因怎麼會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