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六、壓境(1 / 2)

加入書籤

北地草原,莊稼一年隻種一季,三月底耕種,到了八月下旬糧食就已經收獲入倉。

秋冬季節農閒時,各地屯堡的屯軍自然會照例集中起來,進行軍事訓練。北地屯軍,本就以軍事為主,屯田隻是副業,能夠保證糧食自給就好。在幾年的時間裡,隨著壩上各地屯田區有計劃地推行和拓展,張北軍鎮能動員的兵力超過了七萬餘人,其中漢軍四萬,各草原部族的蕃兵三萬有餘。

張北鎮撫使吳巒親臨前線,坐鎮閃電河畔的沽源城指揮作戰。

壩上的屯堡,汲取了之前興和部分屯堡被攻破的教訓,建得很加高大堅固。以沽源城為中心的四座城池,彼此之間能隻隔三十多裡,能夠相互馳援,契丹大軍想要突破這一帶的築壘區域,進軍壩上,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耶律李胡和耶律撒哥率大軍沿潢水越過大山,與征召的北阻卜大軍、奚部大王蕭斡所率的奚軍會合,兵馬達到了近十五萬人。此次西征,他準備一雪前恥,收復因他兵敗而丟掉的壩上草原。

他是一個極為自負的人,兩年多前在集寧那場大敗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奇恥大辱。況且南人還在那裡建了兩座城池,一座名為得勝城,一座名為化德城,在聽說這兩座城池的名字後,李胡就有一種要將它們鏟平的沖動。

在聽說唐國的那個皇帝與自己同歲後,述律太後就時常拿對方來與自己比較,這也讓李胡的心裡更加不平衡。

唐軍突然向北地草原上的開拓,打亂了契丹原來先征服河套和黨項羌部,再徐圖中原的決策。壩上草原的丟失,也打亂了耶律德光原來的軍事部署以及期望。原本契丹大軍西征雲內和河套就不容易,現在唐國更建立起了兩道屏障,讓契丹人的計劃徹底變成了夢想。

契丹人興盛的西樓草原水草豐茂,再加上東丹渤海國之地土地肥沃,糧食出產豐富,這是契丹國強盛的根本。但是大軍翻越大山西進,所麵臨的就是大片的荒漠,因為路途遙遠,糧草補給等種種原因不能長久圍攻。

而唐軍在水源地築城,正是針對他們的這個弱點。

最讓契丹人不能忍受的,便是因為有沽源城等地守軍的存在,契丹大軍就不敢肆意進入西部草原腹地。

白雪茫茫,壩上草原的屯軍眷屬及各草原部落的老弱婦孺,都在官府的組織下,頂風冒雪,趕著牛羊,從張北燕子城,經野狐嶺新開辟出的大道,撤往張垣,撤往山北。而所有的青壯,則都被編入張北鎮軍,倚城拒守。

天地蒼茫,白雪覆蓋的原野上,如同潮水般的契丹大軍,如同黑色的洪流,沿著閃電河穀地,朝著沽源城方向湧來。十多萬的騎軍,漫無邊際,如同悶雷般的馬蹄聲,打破了這天地間的沉寂,滾滾而來。

草原契丹王朝的興盛,是伴隨中原王朝的衰弱而起的,這種興衰交替,幾乎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循環不休……

張北鎮撫使吳巒站在沽源城五丈高的城樓上,望著東北麵急馳而來的契丹騎軍,神情肅然而安靜,白雪皚皚的原野上,黑色的洪流正從遠處向城下蔓延而來。

他是書生出身,卻再軍中混跡了十多個年頭,如今才三十二歲,卻越過許多沙陀出身的將領,做到了相當於一鎮節度的位置上,這些都得益於年青的皇帝對他的信任。在過去的十幾天的時間裡,他頻繁地下達著各種的命令,安排轄地內的老弱婦孺撤退,部署各城的防禦,準備是拚死血戰,禦敵於國門之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綱手和二哈的幸福生活 大道戰仙 我能預知災變 籃壇之嘴炮巨星 蘇建的冒險生活 三國從忽悠賈詡開始 為天下計 小醜小姐顛覆漫威 超能宇宙紀元 基因怎麼會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