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山寨(1 / 2)

加入書籤

在回到晉陽後,李岌第一項頒布的敕令便是宣布取消各地軍鎮節度使的官員任命權力,隻是負責統管轄區內的軍事事務,不再兼管民政。各地常備軍所需糧餉、開支由戶部和兵部統一調撥。

唐代節度使集一地軍、民、財三項權力於一身,全權掌握轄區內地方官員任命,財賦稅收及所轄部隊調動和作戰,不需朝廷令旨兵符。把本來屬於朝廷主要權力的地方官員任命、調派大權掌握在了手中,於是各地方民政、財政官員就成為了節度軍鎮的屬官。

有人有槍,還有錢糧供應,這才是形成中唐以後軍閥割據的主要原因。

節度使隻掌握軍權並不可怕,本來設立軍鎮節度的目的就是統領大軍鎮守邊防的,關鍵是他們還控製著轄區內的民政和財政,這才是各地軍鎮節度能夠擁兵自重的主要原因。

李岌在繼位之初,所采取的是用各種靈活的政策來削弱各地節度使的財政大權,先是用將各地屯田軍獨立於地方之外,由朝廷統一管理的方式,先分割各地軍鎮的民政權,其後是在各地設立防禦使和轉運使,防禦使統領一州兵權和作戰,而轉運使則負責後勤供應。

其後,便將各地官員的任命權收歸了朝廷。

這平定了中原,他隻不過是照例重申了一遍而已。

現在唯有兩川、定難、甘沙這五處軍鎮的地方官員任命和財政大權還在各地節度使的手裡,但在河西的甘、肅、瓜、沙四州,朝廷已經開始沿著祁連山麓的河流推行軍墾屯田,這些屯田區的控製權直隸朝廷,並不歸地方管理。

這和當初李岌在山北所實行的政策是一樣的。

至於定難軍,李岌所采取的是分化和限製的政策,黨項七部拓跋李氏現在所能控製的隻有轄區內的四族人口和兵馬,其餘散布在河套、朔方和大隴山(六盤山)一帶的諸羌部族已經漸漸被所控製了。

李岌的聲威漸盛,各地方節度使雖然因為利益受損,底下怨言不少,可是在表麵上自然是不敢觸這黴頭。況且朝廷所采取的集權手段相對平和,在收回削弱各地軍鎮節度權力的同時,又提高了其俸祿和待遇。

消藩是大勢所趨,人生在世所圖無非就是功名富貴,這種事情若是想通了,便也沒有什麼不平衡了。

……

從漢中入蜀的道路有三條,最近一條道路是走劍閣,其間有數百裡棧道,道路兩側山勢險峻,所謂的蜀道難,指的就是這條道路。另外一條是指走嘉陵江的水路,實際上大部分蜀地與北方的貨物運輸就是指望這條水路,嘉陵江兩岸依靠為上行船隻拉纖而討生活的纖夫多達兩、三萬人。

而另一條道路,是走米倉山的米倉道。這條道路相對而言要好走一些,車馬可行,隻不過要上前往成都府,路途要比走劍閣遠了將近一倍。

董光儼沿著吊橋進了崩塌了一半的山寨大門,瞅了瞅裡麵遍地的死屍,歪著腦袋就進了山寨的聚義廳。

渾身是血,還被砍斷了一條胳膊的劉老大被押了進來,被身後的軍卒照著膝蓋一腳就跪在了了他的麵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綱手和二哈的幸福生活 大道戰仙 我能預知災變 籃壇之嘴炮巨星 蘇建的冒險生活 三國從忽悠賈詡開始 為天下計 小醜小姐顛覆漫威 超能宇宙紀元 基因怎麼會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