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1 / 2)

加入書籤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玉門關與陽關均是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必經的關隘,自西漢時期設置,與周圍的山體、溝壑相連,築城牆與防禦工事,地域匈奴和西域人入侵,是古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由於陽關古塞建在荒漠之中,占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要地勢,所以這次兩路分兵的時候,陽關那路軍由長孫晟統領,率兵十萬,而玉門關這邊的地勢不如陽關那邊陡峭、難攻,所以楊素親自坐鎮,傭兵二十萬,是隋軍絕對精銳主力兵馬。

夜色如水,蒼穹繁星似錦,羅昭雲住進了自己所在斥候營的小隊營帳。

隋朝軍隊平時實行府兵製,駐紮在地方,按編製分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大都督、帥都督、都督、隊頭等逐級下降。

但是戰時需要重編軍隊,以軍為作戰單位,一軍大約兩萬人,這兩萬兵一般又分七『軍』營,每軍營的長官又可稱為『總管』。自設中軍有四千人,其中挑選戰鬥兵兩千八百人,也就是五十六個「隊」,每隊五十人,具體還細分弩手四百人、弓手四百人、騎兵一千人,突擊兵五百人,奇兵(機動兵)五百人。

除中軍之外,還有左、右虞侯各一軍,每軍兩千八百人;左右廂軍各二軍共四軍,每軍兩千六百人,以上七軍合計一萬四千人,二百二十隊,還剩下六千人,一般都是老弱疲病居多,用來守輜重,主要搞後勤警戒。

全軍駐營的時候,中軍四千人在中心紮營,其餘六軍成六麵形圍繞著中軍紮營,為了便於管理,約一千人紮成一個營區,設一位『營主』,便於協調管理,追職問責。

羅昭雲對於這些軍旅的知識,在當下一些兵法書籍中看到過,特別是大隋行軍準則,他提前銘記於心,知道行軍中的軍職從火長、隊頭、百人長、校尉、偏將、亞將、將軍,等級分明。

他們這個斥候營,其實就是左軍麾下的七小軍中的奇兵營,也就是機動兵,作為打探情報的斥候,這樣在中軍稱為一團,左右虞侯軍有兩個,為二、三團,左右廂軍各二軍中有四個機動兵團,則為四、五、六、七團,如此下來,一個左軍就有七個機動兵團。

但是機動兵團裡的士兵,不完全都是斥候,有的是營外遊哨、巡哨,還有內部巡哨,通常會抽出百人十火,作為真正的斥候,深入交鋒地帶或敵區搜索情報,觀察敵軍和己方的戰況,隨時匯報,這樣可以讓營主、本軍的將軍及時知道最新戰局。

左軍的指揮將軍是屈突通,一位隋朝猛將,其父曾是北周的刺史,屈突通自幼性格剛直堅毅,擅長騎射,且頗武藝高強,做事秉公處理。在開皇十七年,曾奉楊堅之命到隴西一帶巡查馬場,查出了兩萬多匹隱馬,上報朝廷,隋文帝聞訊後大為震怒,欲將罪臣太仆卿慕容悉達及一千五百多名管事的官員全部處斬,屈突通於心不忍,為這些人求情,給隋文帝留下很深印象,日漸重用,升右武侯車騎將軍。

屈突通嚴於治軍,絕不庇護任何人,除自己的中軍外,其餘六軍設六個總管,總管下有多個營主,全都由麾下將領、偏將擔任,夜晚巡視軍營,對營盤布局、壕溝、木樁、士兵武器進行抽查,十分嚴格。

羅昭雲等百名斥候接到了軍令,被召集在一塊空地上,負責管理機動兵營的校尉出現了,他的名字叫周浩,三十多歲年紀,一身明光鎧,頭戴兜鏖,披掛著護項、護肩、披膊,內穿褥袍,前月匈外嵌兩片明光甲,錚光發亮,很有一股英氣。

周浩說道:「爾等百人,為我右虞侯軍的斥候三團,一共十火,設一百夫長,十個火長,百夫長已有了人選,他叫婁岱飛,至於火長,由你們這些人中的老斥候擔任火長,經驗豐富,帶你們一把,傳授斥候的禁忌和防範等。」

這時婁岱飛走出來,他的年紀稍微大一點,快接近四十了,身材短粗,相當魁梧,胡須濃密,有點黑臉張飛的樣子,按著刀柄,扯開嗓門道:「從今日起,你們都歸我管了,不論新兵蛋子,還是老兵油子,都給我服從軍令,別給我整什麼幺蛾子。出去執行任務,你們就是生死兄弟,遇到危險,同心協力,誰若丟棄袍澤不顧,貪生怕死地逃跑,回來之後,軍法處置,定斬不饒!」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信仰大世界 我和末世有個交易 廢土生存守則 超級製造商 動畫之王 幽幽大秦 獻祭之光 法家高徒 正氣沖宵 重生之家有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