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末路(1 / 2)

加入書籤

白帝城行宮。

「丞相,這是末將在路上逮到的一個逃兵。」為首一人站出來說道。不是別人,正是那日前往石門山馳援的趙雲。

堂下跪伏著一人,正是咱們的主人公李顯,莫說抬頭了,他本來就是剛剛參加高考完出去旅遊放鬆的一個準大學生而已,又如何見過此等場麵,隻能堂下跪伏,戰戰兢兢。

「既是逃兵,子龍將軍為何不自行處置?帶來此處作甚?」一個清亮卻又保有滄桑感的聲音自堂上傳來。

李顯是多麼想抬頭啊,這可是傳說中的諸葛亮啊,他一個大頭兵,也不知道是說了什麼話,硬是被趙雲帶到了在這個行宮偏殿。

「末將隻是覺得此人言語中十分有意思,他說他早就預料到陛下會敗,而且丞相會在此地。」趙雲拱手說道。

哪知堂上之人隻是微微嘆了一口氣,說:「此等小人,擅議軍政,更是該斬,子龍將軍為何不殺。」

「丞相,此人還說出一番驚天道理來,末將以為此人應該是有些才能的。」

「什麼道理?」

趙雲便將李顯之前心急之下說出的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之論,言將出來。

堂上之人竟然半晌無語,突然一響,周圍便湧出無數甲士,李顯心下更驚慌了,莫不是真的要把我殺了。

「好一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你師承何人,為何有此見解?」堂上之人問道。

「稟丞相在下是傅彤將軍部眾,常在軍中聽傅將軍教誨,因此有此言。」

哪知堂上之人聞言竟然放聲痛哭起來,「傅將軍真乃大漢之棟梁,我軍此番失了擎天之柱啊!」

周圍左右竟然盡皆啜泣起來,李顯心下好奇,將頭偷偷地側過去看到,哪知還未抬頭,堂上之人又開口道:「傅彤將軍自請斷後,除了你,所有兵士皆力戰而亡,死前仍在大罵吳狗,忠義可昭日月。」

李顯心下震動,說實話,他並沒有親眼見到過那片戰場的屍山血海,而是在夷陵徹底淪為八萬人的屠殺地獄之後提前逃了出來。到此處為了活命,他不得不搬出傅將軍的名號而已。

「你且抬起頭來。」堂上之人說道。

「是。」李顯答道,哪知剛剛抬頭,便看到趙雲那雙虎目,嚇得又低下頭去。

「既然你受過傅將軍教誨,那我且問兵於你,你若是能對答如流,我許你入趙將軍營內為將,若不能答出,便按逃兵斬了。」諸葛亮說道。

「是,丞相。」李顯心中微動。

「當下情勢,我軍應該如何處置方能穩妥?」諸葛亮第一個問題直接拋出。

「稟丞相,當下我軍十年精銳,一朝喪盡,便當此時退回川中,棄了荊州之地,繼續聯吳抗曹,我軍如若退回成都,陸遜必來追趕,可使人修書一封以丞相之名義,陸遜必然退軍。」李顯答道。心下暗想這不就是你原本的操作麼,我復述一遍就行。

「你如何知道陸遜會退?」諸葛亮繼續問道。

「孫權為求自保曾向大魏稱臣,然而此戰大勝,必然不服,曹丕新登上位,血氣方剛,肯定會起兵伐吳,不過我料定此時應該雷聲大雨點小,起一個震懾作用。」李顯答道。

諸葛亮微微頷首,麵上竟露出些許驚喜之色。

「好,且再問你第三問,如若魏國大軍也來犯我國,如何禦敵?」諸葛亮不緊不慢地問出最後一個問題。

「好讓丞相知道,魏國伐吳不成,必然來犯,如果我所料不錯,應該會有五路大軍。」李顯暗笑,安居平五路嘛,小學生都知道的。

「你且說來,哪五路大軍。」諸葛亮有些驚訝的問道。

「第一,會以使臣前往南方,許諾孟獲金銀錢帛,起一路大軍,第二,會使上庸孟達起一路大軍,第三,曹真會自帥大軍前來,第四,會聯合孫權再起一路大軍,第五,會聯係羌胡之人從西麵起兵來犯。」李顯從容答道,再無往日那般膽怯之態,心中明白,麵見丞相這是自己唯一能夠從軍中脫穎而出的機會。

「照你這班說來,那我大漢豈不是有亡國之患?」趙雲聽完麵露猶疑。

諸葛亮長嘆一聲,「子龍將軍,如果魏國真的如此這般說來,確實有亡我大漢之力。」

「丞相,其實不然,傅將軍總是教導我們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我軍如果固守西川,舉國同心共禦外敵,此為人和,西川之地易守難攻,此為地利,曹真善用騎兵,如果起大軍來攻,必然是冬日,到時冰雪覆蓋,騎兵難以發揮他的優勢,此為天時,我軍必然能破。」李顯再次從容應答。

諸葛亮點了點頭,旋即揮手示意周圍甲士退下。「老實說來,你這些都是傅彤將軍所教?」諸葛亮再次問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四年後毒妃攜崽歸來掀翻全京城 無雙召喚係統 荒島求生,紅顏佳人為伴! 我靠打鐵招紈絝小將軍為婿 團寵!末世大佬穿書後,靠千億物資躺贏了! 狂魔稱雄 朱元璋穿越崇禎 醫女鋒芒,我娘子很囂張 誘她似火 鏡中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