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自古多情出漣漪,從來大義滿荊棘(2 / 2)

加入書籤

過了渝關,向東北便是遼西走廊西段,地勢險要,曾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稱其為「碣石道」。

此時入冬漸深,燕山以北草枯鷹飛,天高雲淡,辛贊滿眼望不盡的空曠與遼遠,想到再也見不到女兒翠娥,心中又是猛的一痛,湧出無盡的淒苦與寂寥。

成銀不忍看著辛贊一時傷心過度,故意岔開話題道:「燕京以北自古以來就是胡地,很少隸屬於中原,燕山正是敵我分界。」

辛贊想女兒已然無幸,而前途道阻且長,爺仨各有負任,一路該彼此看顧,更不想拂了成銀心意,於是接口道:「燕山以北自夏、商以來,雖各朝各代情狀不盡相同,但多數時間隸屬中原,《左傳昭公九年》有『肅慎、燕、亳,吾北土也』。

「燕山以北,內有遼河,歷來多稱遼地,不知是地因河得名,還是河因地得名。夏、商時稱幽州、營州,周則封屬燕國,至春秋戰國時置遼東、遼西兩郡。至秦則置遼東、遼西、右北平三郡。西漢時隸此地屬於幽州,增設玄菟郡;東漢增設遼東屬國,西晉時又屬於平州。東晉及南北朝時,此地為營州所管轄。

「隋時這裡則為遼東郡、柳城郡、燕郡,唐時屬河北道,設安東都護府,隋唐在此屢次征剿高句麗。隋雖不能說是因此而衰亡,於這裡的窮兵黷武也是主因之一。唐太宗曾親征遼東,名將李勣、薛仁貴、蘇定方、薛萬徹等均曾征戰於此,終於滅亡了高句麗,一舉收復。後來唐朝衰弱,契丹興於此地發跡、立足,成了遼國中腹,分屬於東京道、上京道、中京道、下京道。如今,金滅遼,大部歸屬東京路統轄,其餘分屬鹹平路、上京路、北京路。

「上述遼地再往北,《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載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之國』。不鹹山即為長白山,又曾用名蓋馬大山、徙太山、太白山,至遼史稱長白山。長白山周邊,即為古肅慎地。而如今金之女真人,既是肅慎後人,更是發跡於其間。《竹書紀年·五帝篇》載帝舜二十五年『息慎氏來朝』,而據東漢學者鄭玄疏注,其中『息慎』就是東北夷中的肅慎,是『虞、夏以來東北大國也』。司馬遷在其《史記·五帝本紀》中稱『山戎、發、息慎……四海之內鹹戴帝舜之功』,即認定『息慎(肅慎)』人曾與『四海之內』一起擁戴帝舜。

「女真人與契丹人生來遊牧,居無定所,所占地盤分際並不明顯,但大致如上所述。隻是契丹人發跡比女真人更早,立國更在大宋之先。

「其實自古以來,北方就有匈奴、肅慎、東胡等遊牧人與中原王朝南北對峙。匈奴在西北,東胡在東北,肅慎還在兩者之北。唐以前匈奴最為強盛,唐以後東胡則取之以代。如今女真人強橫一時,卻是來自二者之外的肅慎。

「相傳夏亡時,桀的一支後裔逃到北方,不斷征服吞並,因而有了匈奴。開始時匈奴與東胡兩強並立,後來匈奴擊敗東胡獨為北方霸主,其後不斷侵擾中原。其驍勇彪悍,出入無常,給先秦的北方諸國及秦與兩漢,都帶來了深重的危機,中原不得已修築長城以禦之。直到東漢中期竇固兄弟北伐,匈奴人式微,分為南北兩部。南部歸漢,居於河套,為漢戍邊。北匈奴後再被打敗西遷。

「五百年後突厥自西而入,與中原相互殺伐,就是北匈奴的後人,《周書》載之曰『突厥者,匈奴之別種也,姓阿史那氏。』隋唐時好生猖獗。

「南匈奴在東漢末歸附曹操後,分為五部,於五胡入中原時,分別立國漢、趙等。及被北魏所滅後,與宇文氏的鮮卑一起融入高麗,自此而沒。

「從商至西漢,東胡亦盤踞燕、趙之北,隻是後為被匈奴所擊敗,餘部聚居烏桓山和鮮卑山,分烏桓與鮮卑。後來烏桓依附南匈奴進入漢朝,被曹操征服後與其他雜居,稱『雜胡』。南北朝時,烏桓血脈的『鐵弗』人赫連勃勃建立過胡夏,唐時也曾有烏丸國,後來均被滅亡。

「烏桓投漢後,鮮卑趁勢而起,周邊慕容部、柔然、宇文部、拓跋部相與投靠,南北朝時,鼎盛一時。慕容部先後建立前燕、後燕、西燕和南燕,拓跋氏建立北魏。慕容部有一支於隋時西走,成為吐穀渾,後被吐蕃消滅。

「鮮卑中的柔然一支,起初依附拓跋部,曾橫行漠北,卻被突厥擊敗,分解為南北兩支。如今蒙古人祖先蒙兀室韋來自其北支,契丹人來自南支,宇文部中的迭刺部便是後來的『契丹八部』之一,其後人建立遼國。

「如今的金國女真人卻是來自匈奴、東胡之外的肅慎,南北朝時稱為『勿吉』,隋唐時稱為『黑水靺鞨』,自唐以來稱為『女真』。

「中原通常把周圍這些人以北狄、西胡、東胡、東夷、西戎、南蠻等謂之,其各自的稱呼更五花八門。自東周、秦漢時的匈奴,魏晉時的鮮卑,南北朝時的柔然,隋唐時的突厥、回鶻,五代時的契丹,直到如今的女真,先後在長城地界內外與中原人纏鬥,都是形跡飄忽,興衰無常,分合不定,中原也因此外患不斷。

「大宋自立國以來,一直外敵環伺,像遼、西夏、金等更是外族強敵。對遼與西夏,還能互有攻守,有時略占上風。但對金卻知之不深,童貫竟然聯其滅遼,引狼入室,以致靖康之難,何其痛耶?」

辛贊說到這裡,抱拳扼腕,深為痛惜,扭臉對棄疾道:「你在北國,刺殺、反間還在其次,首務便是詳察敵情,確保將來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棄疾點頭稱是。他自此牢記爺爺叮囑,不但千方百計搜集了金國內部經濟、政治、軍事動向及山川地理形勢,為起兵反金準備充足的戰略大計,還準確預言蒙古人定當崛起,而金必在六十年內亡於其手。他後來由此寫成《美芹十論》、《九議》等書,震驚當世,終成抗金之圭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誅妖小祖來了 穿成武俠文裡的路人甲後 虐完我,季總悔不當初 冰恆之界 海賊:瘋了吧!你管一隻貓叫總帥 魔女朋克2840 三年之痛 三歲奶團不會種田?無所謂,奶奶會出手 玄幻:我在修仙界練字長生 邂逅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