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血戰連天,傷亡慘重(2 / 2)

加入書籤

「末將麾下弓箭手一百五十人。」

「百人持弓,攜矢兩壺,五十人持弩,持弩矢一壺。」

「刀盾手百人,長槍手兩百人,餘五十人為末將親衛。」

師元格抱拳如實相稟。

「持弓百人編為第十四伯!」

「即刻持旗列陣於十三伯身周迎敵。」

「持弩五十人即刻充入五伯,靜待軍令。」

「刀盾手百人編為第十五伯!」

「即刻持旗列陣於六伯身周迎敵!」

「長槍手兩百人編為第十六、十七伯!」

「即刻持旗列陣於第九、第十伯身周迎敵!

李淩聞言沉吟數息,隨即快速沉聲下令道。

其言方落。

當即便有數名親衛遞上數杆旌旗。

且每一杆旌旗上皆上書著一簡潔易懂的新數字。

「遵令!」

師元格聞言毫不猶豫地抱拳領命道。

莫說來前李光利再三叮囑地須以李淩馬首是瞻。

即使沒有李光利的再三叮囑。

師元格依舊會毫不猶豫地將麾下士卒的指揮權徹底讓予李淩。

自身軍事指揮才能如何,師元格心中還是有著自知之明的。

話音落罷。

師元格再度抱拳行之一禮,隨即接過旌旗轉身走向麾下兵馬。

待師元格轉身離去後。

李淩隨即看向身旁正忙於披掛甲胄的親信李忠。

「待十四、十五、十六、十七伯穩住陣腳後。」

「調一、二、七、十二伯後撤休整。」

李淩沉聲下令道。

「遵令!」

李忠聞言丟下手中甲胄,隨即抱拳領命道。

話音落罷。

李淩再度目不轉睛地看向前方戰線。

亥時末刻。

十四、十五、十六、十七伯陸續抵達最前線。

子時初刻。

一、二、七、十二伯後撤至安全地帶休整。

李淩撤七伯、十二伯後將所剩士卒編入一伯、二伯。

子時二刻。

五伯弓箭手上陣迎敵,三伯、四伯弓箭手後撤至安全地帶休整。

李淩撤四伯編號,所剩士卒悉數編入三伯。

子時三刻。

重編後的一伯、二伯再度上陣殺敵。

六伯、九伯、十伯後撤至安全地帶休整。

李淩撤九伯、十伯編號,所剩士卒全部編入六伯。

與此同時。

中軍曲長田正良率五百兵馬來援。

七伯、九伯、十伯、十二伯旌旗再度有主。

子時五刻。

匈奴攻勢見緩,因有潰敗之象。

李淩當即組織兵馬前壓攻敵。

子時七刻。

匈奴兵敗如山倒。

李淩下令各伯追敵五百步。

待眾將士追敵至五百步後。

李淩遂下令鳴金收兵。

然新編第七伯、第十二伯、第十四伯以及第十六伯伯長枉顧軍令。

率兵繼續追殺。

後遭匈奴埋伏,死傷大半,潰散一片。

匈奴伏兵追潰兵至防線前。

欲借四伯潰兵之勢徹底跨過東南防線。

李淩果斷下令弓箭手齊射。

第七伯、第十二伯、第十四伯以及第十六伯殘軍連同四百餘匈奴精銳悉數死於箭矢之下。

醜時初刻。

匈奴眼見無法攻破防線,遂鳴金收兵再度退至東南防線三裡外。

醜時二刻。

各伯上報傷亡。

李淩部一千三百餘將士於此戰中減員四百餘人。

師元格部五百將士於此戰減員近三百人。

田正良部五百將士於此戰減員兩百餘人。

醜時三刻。

李淩重編軍伍,撤第十五伯、第十六伯、第十七伯番號。

至此。

鳴狐山東南防線漸歸夜色。

與此同時。

鳴狐山西北防線告急。

橫野將軍梁忠義馬革裹屍。

其部千名士卒減員過半。

趙王麾下大將林賀雲身中十七箭。

其部士卒僅剩三百餘人。

李光利聞訊急調中軍千名士卒增援。

另自俞亞夫部、莊三喜部各抽調五百士卒馳援。

醜時四刻至五刻。

李光利部、俞亞夫部、莊三喜部援兵陸續趕至西北防線。

醜時七刻。

在李光利部、俞亞夫部、莊三喜部的頑強抵抗下,匈奴漸顯露頹勢。

李光利聞訊自公羊路部抽調一千士卒馳援西北防線。

寅時二刻。

匈奴潰敗而退。

周軍掩殺六百步後鳴金收兵。

寅時五刻,戰火徹停。

與此同時各部傷亡陸續上稟中軍。

此戰過後。

趙王麾下林賀雲部名存實亡。

僅餘林賀雲親衛百餘人,餘者全部戰死。

大將林賀雲雖身中十七箭,但因甲胄在身並無大礙。

代王麾下俞亞夫部在歷經一晝夜血戰後減員千二百人。

其部重編為十三滿編伯。

遼王麾下公羊路部在歷經一晝夜血戰後,減員近千人。

其部重編為三曲,共十五個滿編伯。

漢王麾下莊三喜部在歷經一晝夜血戰後,減員千三百人。

其部重編為十二個滿編伯。

司馬大將軍李光利部增援西北防線共計兩千兵馬,血戰過後近八百人魂歸故裡。

李光利調懷遠將軍陳誌峰重整兵馬,坐鎮西北防線。

征北將軍李淩部在歷經一晝夜血戰後,減員四百餘人。

中軍增援東南防線的一千兵馬血戰過後,減員近六百人。

據不完全統計。

此戰過後。

鳴狐山周軍減員約六千三百人。

可戰之兵餘七千七百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醫妃難惹,王爺的掌心寵撩人又放火 狂徒下山:這個女婿一身反骨 都市種田修仙錄 滄瀾仙圖 神豪:從被雷劈開始 玄幻:我能無限吸收怒氣 逃荒種田:有錢有糧有大刀,你管這叫傻媳? 神豪:從給男神花錢開始變富變美 黃帝秘藏 我十八線糊咖:做億點科研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