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蛻變(1 / 2)

加入書籤

冬去春來,洛陽皇宮,宇文溫看著案上的一座建築物模型,聽禮部官員匯報外交事務:常駐羅馬和波斯的周國使節,派人乘坐海船歸來,給天子帶來兩國最「新」的消息。

考慮到這兩個國家距離周國有萬裡之遙,單程走一趟(海路)得將近半年,所以這個「最新」消息,實際上「截止日期」是去年秋天。

去年,集結兵力進攻波斯的西突厥,因為東麵的磧西諸國有變,加上和波斯的戰事膠著、進展不利,於是其大可汗統葉護可汗不得不罷兵東歸。

磧西的高昌國,在周國使節的勸導下投向周國,連帶著其他國家立場不穩。

波斯國內鬆了一口氣,萬王之王庫薩和隨後遣使,帶著禮物和國書,隨常駐泰西封的周國使節所派信使一道,乘坐南洋貿易公司的大海船來中原,向周國皇帝致謝。

周國履行了友邦的義務,協助波斯暫時擺脫了西突厥的糾纏,用事實證明了實力和影響力,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

按照常駐泰西封的周國使節奏報,波斯國內目前政局平穩,自西突厥退兵後,貴族們的抱怨,至少從明麵上消失了。

波斯的萬王之王庫薩和,靠著與周國開展海貿以及一口口油井提供的利潤,對貴族們軟硬兼施,壓製住了主戰派的躁動,維持了與羅馬國的和約。

兩個宿敵休戰,各自與民生息,大量資源不再投入戰場,而是用於改善國計民生。

無數青壯勞動力不用上戰場送死,而是在其朝廷組織下開荒種地、修建道路、橋梁以及水利設施,所以兩國農業生產恢復得不錯。

與此同時,因為大規模戰爭打不起來,兩國的官軍不再需要盯著對方,得以去對付邊境其他不老實的勢力。

譬如,波斯國的西南境是撒拉遜大沙漠,其間生活的撒拉遜各部族,先前隱約有聯盟之勢,使得波斯朝廷對這一地區的控製開始不穩。

但波斯朝廷因為不需要同時和羅馬以及西突厥交戰,所以能騰出手來,在沙漠綠洲地區加強駐軍,穩住了撒拉遜地區的局勢。

與此同時,羅馬國因為不需要和波斯開戰,所以能夠抽調兵力去對付北境的蠻族,鞏固邊防。

羅馬朝廷因為和宿敵波斯和談,手頭兵力充裕、有了底氣,所以對於邊境蠻族不再采取「花錢買平安」的政策,無形之中省下不少錢,也避免了養肥這些邊境蠻族。

加上波斯不再隔絕商路(海路),所以羅馬國可以和周國進行海貿(通過阿非利加政區),大量來自中原的貨物在其國都君士坦丁堡銷售。

羅馬國的經濟因為不再被戰爭拖累,已經漸漸恢復,情況大有好轉。

朝廷有了錢,開始償還先前對民間欠下的巨額債務,欠下的軍餉也開始補發,雖然不是全額補發,但總歸讓將士和百姓看到了希望。

看到了希望,人心就穩,外患沒了,內患漸漸消退,羅馬國的皇帝希拉克略(音譯)聲望與日劇增,地位越來越穩固。

他同樣派出使者乘坐海船前往中原,於前不久抵達洛陽,給周國皇帝帶來了國書以及禮物,轉達羅馬皇帝的問候。

宇文溫聽到這裡,忽然想起多年前自己的一個願望:娶東羅馬皇女,雙頭龍旗插遍歐亞大陸,不過那願望現在想來有些好笑,就當是自己「年少輕狂」的幻想。

看著官員上呈的波斯、羅馬兩國輿圖,他心中感慨萬千。

歷史上的這段時期,波斯和羅馬已經鬥得遍體鱗傷,兩個宿敵明明傷得血流如注、雙腳打顫,身邊各自圍繞著一群等著吃肉的禿鷹,但眼裡依舊隻有宿敵。

最後卻是鶴蚌相爭、漁翁得利,波斯滅亡,羅馬隻剩下半條命。

現在,在周國的介入下,兩國握手言和,有了休養生息、恢復國力的機會,不會再給第三方以可乘之機。

這樣就夠了,宇文溫不想搞什麼跨海遠征,極西之地這兩個國家握手言和,與周國做買賣(海貿),對他來說就是最好的結果。

旺盛的對外貿易需求,會刺激周國的工商業發展,實業主們可以通過海貿賺錢、完成資本積累,這就是宇文溫最想要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白蛇問道 我在武俠跑龍套 我為仙道傳奇 芸姐的愛情故事 冷若冰霜,暖似艷陽 從贅婿開始建立長生家族 半島小歌手 全職高手:至高榮耀 餘生漫漫亦燦燦 冷王爆寵:醫妃傾天下南煙君絕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