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吳王六劍初試手,淩霄須彌逞神威(1 / 2)

加入書籤

「何人攔路?」

「司徒經略。」

四人麵麵相覷,卻不知道此人是誰,他們是初入江湖,對江湖上的人物所知不多。

隻見此人身材瘦弱,體形矮小,寬大的長袍在他身上顯得很不合體,不管是江湖世家,還是名門望族,好像都沒有這一號人物。

即便是張良,也沒有從黃石公處聽過此人的消息。他畢竟不是江湖中人,不可能與這些人扯上關係。

倒是李書乾,似乎想到了什麼,試探性地問道:「前輩手持白虹,難道是司徒元青?」

「司徒元青?武榜前三甲,僅次於十大劍仙的存在?可你不是早就死了嗎?」陳天遙說道。

「小子忒煞無禮。」司徒經略揮出一劍,陳天遙閃身躲開。

但就是這漫不經心的一劍,卻在地上斬出一道深深的裂縫,這樣的威力,他們平生僅見。

不怪陳天遙說,傳聞司徒元青早在多年前的滅國大戰,就已經身亡,死在當年武榜之上排名第一的謝良弼之手。

當年秦國滅齊,齊王開城投降,但臨淄的稷下學宮,卻公然違抗齊王的命令,與秦軍血戰到底。

謝良弼一人一劍,擋在學宮門口,殺傷秦軍千餘人,斬殺秦軍之中數十名武夫之外,還與司徒元青大戰三天三夜。

最後司徒元青敗北,被一劍斬殺。李良弼在玄門三大高手的圍攻之下力竭而亡。

這位劍仙之下第一人,稷下學宮之劍道高手,同時也是齊國敢奮起抗爭的最後一人。

齊王聽聞,大罵其迂腐不堪,齊人聽聞,泣不成聲,感其忠義。江湖之人聽聞,憐其際遇,奉為楷模。

嬴政聽聞,痛惜道:「齊國之良弼,大秦之勁敵。齊王罵其迂腐,寡人感其忠義。」

不怪李書乾說,這司徒元青本是已死之人,今日竟然會出現在這裡。

謝良弼身為當時的武榜第一,在與司徒元青對戰之時,又怎會失手。

司徒元青說道:「當年稷下學宮一戰,老夫確實敗了,謝良弼不愧是當時的劍道第一人。老夫瀕死之際,以畢生功力護住心脈,方才得以逃生。」

陳天遙說道:「即便心脈尚在,但畢生功力盡毀,你又是如何重回長生之境的?」

司徒元青不耐煩的說道:「在你們臨死之前,我會滿足你們的好奇心。」

「司徒經略,倒是聽父親提起過,當年司徒前輩在滅國大戰中,有過卓越的功績。秦王特賜「經略」之名,以彰其功。」嶽思凝說道。

張良說道:「安定宇內,經略四海。能得到這樣的功績,前輩功勞不小啊。」

司徒經略並未理會張良,隻是將目光投向嶽思凝,說道:「帶雨梨花槍?春秋十聖縱橫百年,槍仙的風采,老夫也曾領略過。十餘年過去,隻是不知道槍仙的功夫,精進到了何種地步?」

「若是前輩有暇,可前往遼東,我淩霄城上下,一定不會讓前輩失望的。「嶽思凝說道。

「嶽家以一槍護一城,就連一個女子,都如此氣盛。」

「前輩過獎。」

曾幾何時,淩霄城是秦軍的噩夢,是他們永遠無法逾越的高牆。

當年燕國戰敗,退守遼東。遇秦軍追趕,槍仙嶽鵬舉挺身而出,殺秦軍主將,使其不能前進半步,望風而逃。

四年之後,秦軍攻破遼東,隻剩下淩霄城這一隅之地。秦軍兵臨城下,又是槍仙獨立城頭,為燕國百姓,與秦軍和談。為滿城的百姓和燕國皇室爭取到了最大的利益。

燕人為感其恩義,為其建祠立廟。秦王為彰其忠心,對他封侯拜將。

世人都知槍仙之名,卻不知他還是秦王親封的關內侯,遼東將軍,坐鎮淩霄城。

雖然都是虛職,嶽鵬舉也並未承認,推辭不受。但足見秦王對他的重視和偏愛。

從裴之信一人破甲三千,謝良弼守護稷下學宮,再到嶽鵬舉一人護一城,嬴政雖然對他們的行為感到十分憤怒,但對他們的人品,卻是十分敬重。

謝良弼戰死,是他自己的選擇,但是裴之信和嶽鵬舉,是嬴政故意為之。

以帝國軍隊的戰力,加上玄門的實力,想要除掉二人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嬴政卻遲遲沒有動手。

讓裴之信隱於世外,讓嶽鵬舉繼續鎮守淩霄城。足見嬴政對他們的敬重。

秦國鐵騎縱橫天下,秦人對自己的領土有著一種執拗。自秦國強盛以來,從未放棄任何一寸領土,一座城池,淩霄城,無疑是個例外。

司徒經略用仇恨的眼光審視著眾人說道:「聽說湛瀘現世,老夫特意前來問劍。老夫的愛徒,就死於此劍之下,此仇必報。」

張良心頭一震,原來此人千裡迢迢而來,居然是為了找他尋仇。那個陳百裡,竟然是他的徒弟。

張良既然接了湛盧劍,答應替弟弟實現願望,也必須承受別人對他的報復。

張良拔劍出鞘,說道:「既然前輩問劍,晚輩自然要接招,請前輩賜教。」

司徒經略看了一眼張良,搖了搖頭說道:「老夫相信帝國的軍報,但以你的實力,斷然殺不了老夫的徒弟。」

「前輩明鑒,這件事情的確是個誤會,晚輩還有些事情,先行告辭。」張良說完,便給了幾人一個眼神,幾人當即會意。

「慢著。」司徒經略突然發話,說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九邪劍帝 都市最強殺神 團寵真千金竟是玄門大佬 凡女修仙,隻手遮天 神霄道傳 我有一塊劍骨 穿書後陸太太讓全員火葬場 極品小漁醫 和腹黑三叔閃婚後真香了 驚,我靠無限遊戲拯救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