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僧俠皆為友 (1/3)(1 / 2)

加入書籤

龍辰三一九七年四月初七,一支由百餘人組成的車隊正行駛在逐漸遠離東都的路上,車隊首尾相距足有兩百多米。八匹馬拉行的六輪篷車也有六七輛之多,而拉貨物的馬車更是不下百輛,此外車隊旁邊還跟隨著簡裝騎兵(車隊護衛)三十餘人,算上大篷車內的乘車人,這支車隊的總人數竟不下百人,就這樣浩浩盪盪的走在空曠的郊外,目的地便是那位於西都的郡城「覓鹿郡」。

這百十來人組成的車隊,於數月前從時昌出發,由冬初走到了春末,路經數十縣百餘鎮,還繞過了不少彎路,至於原因為何,其一是采購補給品、其二是最後再看看這熟悉的東都、其三嘛……是為了活命。

而這列車隊的主人也不是尋常人家,是剛剛從吏部卸任告老還鄉的原吏部郎中宿橋有傑,本次舉家搬遷從時昌趕往千裡之外覓鹿也實是無奈之舉,老爺子今年已經年近六旬,自幼生長在東都,因為讀書早又擅長讀書,十五歲就在國考中及第,並考入了時昌城中最有名的天幕學府,之後又依靠家中勢力的幫襯,一路仕途也很平順,才有了昨日的吏部郎中宿橋有傑。

人在官場就如同樹苗在田野間,而且這裡不是尋常的田野,而是有著天底下最肥沃土地的最上品田野,在這裡可以獲取最充分的養料,很快小樹苗就可以成長成為參天大樹,而當這顆成長起來的樹苗有了枝繁葉茂的能力時,它就可以動用自己的餘蔭,去庇護那些曾經和自己一樣矮小的花朵。

老爺在官場差不多忙碌了四十年,在這裡積攢下的人脈和見識,都可以為他的後人以及族人提供難以想象到的巨大幫助,可是如今辭官後,卻帶著全家如同逃難般的沖向了西都,將這些年來的經營全部拋棄,這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生死抉擇吧……

一切其實來源於吏禮之爭……

蒼邏國是君主製國家,依舊沿用六部製度,其六部包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各司其職,製度上屬於平級。

吏部的主要職能是管理官員的委派與考核,正因如此也使得吏部的權力看上去,要比其他五部大一些。

戶部的主要職能是管理天下的錢糧和商會,可以稱得上是國家的錢袋子,也是數萬萬百姓得以吃飽飯的依仗。

禮部的主要職能是督學以及製典,也就是書院教育和律法頒布,可以說一個國家的未來,是由什麼樣的人組成的,全由禮部說了算。

兵部的主要職能是管理國家軍隊,在戰時擬定戰略、派遣將領以及調遣兵士。

刑部的主要職能是依據律法,判定國民的罪責並給予合理的懲罰。

工部的主要職能則是土木挪建,這其中包括建樓、鋪路、築壩、修橋等與建造相關的事宜。

不知從何時起,禮部開始插手其他五部所管轄的事情,並且漸漸了有了壓製它們的勢頭,這期間自然就出現了官員間的明爭暗鬥,而宿橋有傑也無法置身事外,最終落得了現如今這個下場。

『為蒼邏萬代基業,復先代榮盛之巔,應舍棄舊時科典,製新邏取仕之章,故才學不及容姿,品性可參其三藝,勿使貌醜者入殿……』

坐在大篷車內的老者,此刻還忘不了半年前在朝堂上,禮部郎中的這段話。

而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為了蒼邏國千秋基業考慮,也為了再現當年蒼邏國鼎盛時期的麵貌,應當著手取消現有的舊的考學製度,改用新蒼邏時代獨有的考學製度,所以我們選拔人才的時候,要優先考慮其相貌是否符合當代審美,至於其才能完全可以後天再培養,同樣的其品德和性格的優劣,也直接參照其作為蒼邏國人必修的三藝(歌唱、舞蹈、樂器)即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避免那些相貌醜陋的人入朝為官,因為這樣的人會影響大家的心情,而且還會損壞國家的顏麵,之後的朝議中,更是有官員諷刺那些樂感缺失的人為智力殘缺者,也同樣不宜入朝為官,之後甚至有官員認為,這類相貌醜陋或者樂感缺失的人,不僅不配入朝為官,甚至不該入學,蒼邏國所屬的書院應當在入學時,就嚴格考察學子的容貌是否符合規範,以及三藝的修習是否合格。

在朝堂上持有不同意見的官員們,自然也會站出來回擊這樣的論調,畢竟這裡是推崇儒學的蒼邏國,那些自幼就修習『人之初性本善』的官員們便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治天下一直都是取其才而並非取其貌的,科典教育是關乎仕途晉升方麵最公平的製典,已沿用將近三千載,怎可輕易廢除!以貌取人這種明顯有失偏頗的論調實在是不可取的,並且引經據典的將以貌取人帶來的惡果說與眾人聽,也正是因為反對聲音比較大,所以禮部的這一道奏本終究沒有辦法得到皇帝陛下的首肯,隻能暫時擱置。

隻是……近百年來的幾代君王,愈加的輕視儒學,開始聽取枕邊臣子的學說,已經引起儒學界的很大不滿,但蒼邏國以儒家獨大,作為帝王不得不顧慮,幫助自己治天下的儒學界的力量,所以蒼邏國的皇帝左右衡量利弊後,才延緩了禮部的新主張,當然這隻是延緩並非駁回。

此一戰看似是儒家的勝利,但是每次這樣的勝利,都會使得儒家的力量被悄悄削弱,因為此時與儒家為敵的乃是皇帝的親信和近臣,所以每次發生政見沖突,都會在不久後,導致數名儒學派舊臣,要麼在威逼利誘下投靠到了寵臣方的門下,要麼直接被貶官處理。

宿橋有傑就屬於後者,隻是為了最後的顏麵,所以這次他是自己主動請辭,這樣做總比被罷免要好看些。

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兩百年前,或許宿橋有傑還不必如此做,因為曾經的『宿氏一族』也同『文氏一族』一樣,都是蒼邏國的大族,雖然整體上還是要比文氏一族差一些,但是其在東都地區的影響力也是不小的,其族人無論是在官界,還是商界都是很有話語權的,隻是……勢無常態、月盈則虧,終究在這百年間逐漸的衰落了。

當然了,宿氏一族也不是沒有做過挽救措施……

別的不說,就說聯姻這塊,同時期處於同樣困境的蛟氏一族,就曾經與宿氏一族頻繁通婚,宿氏一族看重的是,蛟氏一族在西都商界的影響力,因此每年兩族之間的通婚人數都不下百人,宿橋有傑也在此期間娶了他的此生摯愛蛟夢璿,雖然最終兩個氏族的人都沒能挽救家族的衰敗,但在同一屋簷下淋雨也算是一種福氣(夫妻)吧。

書回正文。

上文提到的離開東都時昌,趕往西都覓鹿的車隊中,就有宿蛟氏的後人,其當家人名為宿橋有傑,是一位將近花甲之年的老者,其妻蛟夢璿,則是一位年過半百的老婦。二人共育有三子一女,長子宿蛟成望、次子宿蛟成祿、三子宿蛟成興,長女蛟宿成雁。

一家人坐在位於前排的六輪篷車內,車子緩緩的向前移動著,這輛六輪篷車的長度大概有一丈七尺、寬度不足八尺,高度一丈三尺有餘。車身分前後閣,並設置有上下層,前閣有左右四扇窗戶供人座談觀景,後閣沒有窗戶,隻有一個換氣口,是幫車內的暖爐排煙的。並安裝一架短梯,直通上層休息室。

此時二老正坐在前閣閒談,次子和三子雖也在前閣陪著說話,但都已打起了瞌睡,隻有長子還饒有興致的在觀望窗外並不熟悉的景色,而長女則因春困正在車架上層休息,盡管車子有些顛簸、環境也很陌生,但都沒能影響她安睡,隻因家人都還在身邊。

宿橋為傑:「哎……時不與我、如之奈何……枉我還有這一腔的熱血,卻不想終究隻能望著江水東逝,感嘆自己的無能為力了」

長籲短嘆,一臉愁容的念叨著。

蛟夢璿:「夫君啊,常言說的好,身在廟堂好功過、青絲染雪幸得歸,你半生為官已盡了臣子的本分,這些我都看在眼裡的,而今是時局有變,並非你的過錯,切勿因此而自責」

語重心長的勸解。

宿橋為傑:「夫人啊,我這突遭貶黜,倒是連累了你啊,此去西都路途遙遠,害你要經受這顛簸之苦,終究還是我之過……」

一臉居喪的低下頭,眼圈裡藏著淚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冥靈傳承 愛從今夜濃 我在大宋當二代 洪荒:抱錯大腿怎麼辦? 神級中場,開局加滿長傳屬性 都市神級仙醫 才不是做galgame呢 病嬌醫修覺醒後惡友甚廣 沐行記 我在古代當縣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