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052【取景】(1 / 2)

加入書籤

《笑傲江湖》是央視第一部拍的全墉作品。

牽頭的是張記中,此人酷愛全墉小說。

所以當收到消息說全墉受不了香江那些電視台胡亂改編時,他第一時間就去拜會了全墉。

正巧全墉剛看完央視版的《水滸傳》,也希望把自己的作品拍成那樣。

兩人談了許久,一拍即合。

全墉以一元錢的象征價格把電視劇改編權授權給央視,並且製定要張記中當製片人,希望他們能盡心盡力拍出《水滸傳》那樣的傳世經典。

央視也欣然應允。

這裡要澄清一個誤會。

在內地改編的全墉劇中,如果仔細看的話,《笑傲江湖》和其他武俠劇完全不同。

第一點原因是因為《笑傲江湖》是內地第一次拍全墉作品,處於全麵探索階段。

還有一個原因,隻有《笑傲江湖》是央視拍的,格調完全不一樣。

後來的《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雕俠侶》,《碧血劍》與央視無關。

都是張記拉投資,一些小廣告上聯合影視巨頭慈紋傳媒和華夏視聽一起做的。

而且這些小廣告在片尾中都占據了不小的份額。

很多人應該都還記得天龍八部片尾的依波表廣告,還有《神雕俠侶》最後的小龍女玉照

另外還有兩部全墉劇也是非常經典,都是熟麵孔。

但他們和張記中無關,又是單獨的一派。

《連城訣》和《俠客行》。

這兩部劇都是由王新民導演拍攝,拍得也挺好。

特別是《連城訣》中的花鐵乾,六老師的表演實在是太給力了。

所以說,拋開張記中拍的其他全墉劇不談。

《笑傲江湖》在整個武俠改編史中都是獨特的。

從鏡頭語言,演員標準到人物服裝。

由於全墉的要求,都需要和港式不一樣,需要導演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

但他又要求,在劇情方麵最好遵循原著,不許亂改。

於是黃導除了讓兩位主角早早出一次場,還有最後增加的大決戰。

可以說唯一的改編就是增加了一個梅花紅的情節。

這個情節被繼續所有的原著黨吐槽。

也被所有劇迷吐槽

不過這個改編其實相對港式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那邊的改編還能讓死了的小師妹再死一次

另外說一句,雖然全墉的作品當時深受人民群眾歡迎。

但其實在內地主流文學圈的收到的都是鄙視。

內地後來流行過所謂的新四大俗:城裡開咖啡館、辭職去xc、麗江開客棧、騎行318國道。

有新就有老,所謂老四大俗。

指的是1999年王碩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一篇名叫《我看金庸》的文章。

文中將「金庸小說」、「四大天王」、「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並列為時代「四大俗」。

這個說法見仁見智,不過很明顯全墉也不是很滿意這樣的說法。

給了央視一個機會證明他自己,央視也的確盡心盡責的。

讓張記中當製片人。

又請了老牌導演黃建中。

黃導接到這部戲也是小心翼翼,畢竟全墉的影響力太大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我活了一萬年 絕天武帝 從慶餘年開始打卡 浴血指戰員 網遊之神荒世界 美女總裁的超級狂兵 動物園養成遊戲 心理罪(全集) 神級召喚師 聊齋縣令